《漢書.霍光傳》有段「曲突徙薪亡恩澤,燋頭爛額為上客」的故事是這樣說的,某人到至友人家做客,意外發現主人家的煙囪竟是直的,而且旁邊還放著一堆易燃的薪柴,於是便勸主人最好把煙囪弄彎,並將薪柴移走,以免釀成火災。但偏偏主人不信邪,置之不理,導致終有一天真的引發大火,幸得左鄰右舍趕來救火,才未釀成重大災禍。事後主人設宴感謝救火有功人士,並請因救火而被燒得焦頭爛額的坐在上座,反倒遺忘了最初提出忠告的客人。有直諒多聞如台長多事者遂提醒主人,如能早早察納雅言,也不會發生火災,更不必烹羊宰牛的大宴賓客。如真要論功行賞,應該是請提議曲突徙薪的先知居上座才對。主人這才恍然大悟,趕忙去邀請那位暮鼓晨鐘。
新聞媒體報導各地火災消息時,經常會提及「煙囪效應」這個名詞,而所謂「煙囪效應」係指在密閉空間內的燃燒往往因為空間氧氣不足,火勢會慢慢減緩,最後便可能會自動地熄滅。若密閉空間變開放空間後,因增加空氣的對流,有充分的氧氣及風勢,便會助長火勢,如同煙囪向上釋放熱能。
遠處竹籬茅舍的裊裊炊煙是一般人對於農村生活的初始影像,早期的煙囪多半為磚燒或陶製品,後來則幾被廉價的石棉製品悉數取代。但在時代進步的腳步催逼之下,加上石棉被檢驗出容易致癌之後,現在除了少數農家還在使用大灶炊粿外,煙囪早已相偕大灶出走阿嬤的灶腳,失憶於我們快速煩盲的生活當中。如非照片中的磚燒煙囪管內壁尚猶有餘煙火氣殘跡,讓人可以溯其微物遺跡之中,憑弔其當年吞雲吐霧的逍瀟風采,否則單就其似曾經歷烈火淬煉的羞赧臉色,還真的很難讓人不萌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喟歎呢!
我的副館長─小姪子君謙唸小三之前,一直都天真的以為聖誕老公公真的能夠聽到他的祈禱,是以每年皆以儀典般慎重的心情,期待聖誕老公公在聖誕夜裡駕著馴鹿雪橇前來,順著煙囪爬下來(儘管他家並沒有煙囪壁爐這玩意兒,但他依舊堅信事實如此),為他在床前的長筒襪裡,裝入他期盼已久的心愛禮物,殊不知那都是他老爸費心黏了一整夜的怪物玩具。^^
參考資料:
1. 黃志農,台灣磚燒文物專輯─紅磚拾遺(再版),左羊出版社,1996年。
2. 財團法人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http://
www.ftis.org.tw/she/hsabc_mai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