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08 11:39:00| 人氣2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沙鹿缽與南投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農耕墾植時代,先民們終日為三餐奔波操勞,需要耗費大量的體力,連帶的個個都變成了大胃王,故而裝盛飯菜的鍋碗瓢盆當然必須具備「天霸王」級的肚量,否則可能二三下便碗底朝天了。而該類陶缽最常見的形制分別是「角缽」與「淺缽」二種(如圖右、左)。

角缽又稱為「角硿仔」,據說是沙鹿窯場特有的形制,故又稱「沙鹿缽」,但是,其實在全省各地的窯場都有生產角缽。會有如此說法,可能是肇因於許多地區的窯場老師傅皆是師承自沙鹿地區的。

角缽的特徵是廣口,方唇,口沿平折,與器壁呈直角,底部稍窄,微向內凹,有替代圈足(註2)的效果。其平折的口沿非常方便於施力及提取。

淺缽(或稱圓缽)的特徵為圓唇,短頸內歛,腹鼓而淺,肩寬底窄,胎壁細薄,器表通常無任何紋飾,多半僅略施水釉,予人渾圓樸拙的感覺,因為是南投地區特有的產品,故又名「南投缽」。相較於角缽,淺缽的口沿凸出短圓,較不利於搬運,不慎碰撞時較易生裂痕。

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真可謂放諸四海皆準。角缽器體厚實,利於搬運的優點,適巧是身子骨較為單薄的淺缽的罩門。所以,儘管淺缽早已告老還鄉協力於蒔花養魚,甚至進入收藏之列了,但角缽則仍如不死的老兵,繼續服役於第一線,為婆婆媽媽的一鍋醬菜鞠躬盡瘁。

參考資料:
1.陳新上,阿嬤硘仔思想起,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02年。
2.陳新上,台灣的民用陶瓷器,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3.黃志農,台灣磚燒文物專輯─紅磚拾遺(再版),左羊出版社,1996年。
4.鄭文彰,台灣早期飲食器物,台南縣文化局,2002年。

台長: HANS
人氣(25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