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的左右二分法,搭配左斜前方的太陽光,使迎面而來的笑容更讓人難忘。Canon EOS 50D+17-55mm F2.8,EXIF請忽略。)
說來這篇文章又讓我拖了好一陣子,當初的構想會想把〈比例〉放在這麼前面的章節,除了這是我最大的罩門,另外我想表達的是除了畫面比例安排的構成,絕對不只有肉眼看到的這麼簡單。這個部分,包括我自己也不斷在摸索、思考,除了視覺看起來的比重配置、鏡頭的變形影響、意欲表達的重點等等,更重要的還有情感的因素夾雜在其中。如果不仔細去想,都不知道原來一張照片的產出,除了是簡單的按下快門,更多的是背後複雜的思緒。也或許,只有我想得這麼多且繁雜、拍得又未必好吧?這篇可能篇幅不會太長,主要分成兩個部分來談:肉眼可見的畫面比例、情感因素加入的比例。
(對角線二分構圖,黑在明亮白淨的空間裡,成了視覺的焦點。Canon EOS 50D+17-55mm F2.8,EXIF請忽略。)
一般我們閱讀坊間的構圖專書,很多寫法會從幾種常見的井字型、二分法、三分法、對角線、S型……等,一時之間也舉例不完。這種感覺有點像是要你「一招一式的記住」,但如果全照著書上所指示,那永遠就欣賞書上的拍攝方式就好了,自己拍出來的東西要突破恐怕也有難度。當我記不得這些一招一式的時候、沉澱了許久未拍照,幾經思考得到了:「先記住一招一式,再慢慢忘記,變成兩眼的直覺。」這樣的道理。
(利用鏡頭廣角端的變形,壓縮了大直橋在整個畫面中的比例,置入於「井字型」右下角的位置,突顯天光變色與風捲殘雲。Samsung NX200+18-55mm F3.5-5.6,EXIF請忽略。)
說來可笑,好像把拍照變成了「獨孤九劍」或「太極拳」之流的武學淵源,也許是我過往的武俠小說看得太多,便選擇了這樣的描述方式。單純的畫面比例配重,說真的就像是幾套公式、很多招式,再衍伸出千變萬化的變招、角度,多半是要靠個人去摸索。這邊可以提示的是:「不要只有留意眼前的平面,上下左右,甚至相機360度轉動,搭配鏡頭變焦,會有無限的組合產生。」去「試」著揣摩過,才知道別人或自己在拍什麼,這遠比先了解入門的光圈快門搭配要來得更加重要。
(「光源」所佔的畫面比例,除了是表象物體形狀、大小來決定畫面之外,另外的決定因素。「光」有他的形象與表情,抽象地在畫面存在著。Samsung NX200+18-55mm F3.5-5.6,EXIF請忽略。)
(越靠近鏡頭的物體,越容易被放大的實例。Samsung NX100+18-55mm F3.5-5.6,EXIF請忽略,這張我有微後製。)
畫面的比例控制,可透過光和鏡頭特性之間的關係來去組合搭配,光的部分屬於比較深刻的層次,由下一章節的全文來說明,鏡頭特性可在此略說,但須先說的是:「每顆鏡頭特性都不同,絕對需要自己摸索過才知道如何掌握。」但有一件事情不會改變:「物體距離鏡頭越近,放大效果越明確。」特別是廣角鏡頭,經常會因此和實體比例產生出入,且畫面邊緣容易發生形狀改變。也因此,當拍攝距離、鏡頭焦段的搭配位完全到位的時候,畫面內容各物體的大小、比例,也會因此受到控制。
(我不相信黃金比例這件事,但可以利用相關的對稱、幾何概念,去延伸變成視覺的平衡,這其實是一張偏離的對角線。Canon EOS 50D+17-55mm F2.8,EXIF請忽略。)
其實攝影和數學之間,總有著一定的關聯,這也是有時空說理論後,時戰想突破,會讓人很討厭的地方。牽扯到比例、圖形、幾何……總有會有說不完的公式和概念。想講?其實講到天荒地老都有可能;硬記?我會說不如不要記。那我寫這幹嘛?只是要提醒大家,很多事情都是從簡而繁、繁而簡的不斷循環,必須要不厭其煩的去了解、遺忘、再了解、再遺忘,幾個循環之後,原來這就是所謂的「攝影眼」?可以思考一下。
(除了表象的畫面比例,當技術層面可以克服的事項走到每一回的交叉點時,影響作品環節很大的層面……即是情感置入的比例。Canon EOS 50D+17-55mm F2.8,EXIF請忽略。)
(上與下,似曾相識嗎?但,澎湃與寧靜是否有人看見了?Canon EOS 50D+17-50mm F2.8,EXIF請忽略。)
↑相同的表現意圖,不同的情感比例。
老實說談到這裡,概念將會走得越趨抽象。但這個環節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思考過,我認為是相當重要的!一項美的事物,如果我對此完全無感、無所喜愛,我不知道我還能拍出什麼樣的東西來?這種喜愛有可能是源自於欣賞美、對創作的共鳴、甚至是私人的情感或是對事務的了解。但,也容易因為太過流露於作品中,因此引人遐想,而延伸變成更多的愛恨情仇,歷史上有多少類似的美麗誤會?或許族繁不及備載。
(我承認,這一刻我的感情因為剎時的光、影、美、人互相結合的時候,我動了些許凡心。Canon EOS 50D+17-50mm F2.8)
情感,在此只限於我們創造畫面去運用的層面,不是濫情或放肆的過度宣洩。須知無論是實體的畫面內容或抽象的情感流洩,過與不及,往往造成的都是失衡的結果。未必感情豐富才是好畫面,但也未必理性冷靜才是真專業,在這邊我所相信的是人類的情感與直覺,因為時間的累積或是精神的衝擊、刺激,表現在畫面上的,會是各種不同的結果。
(情感之於照片中,還有一項意義,是告訴作者這張照片是為了什麼而拍。是創作?或是留影?或是毫無意義……。Canon EOS 50D+17-55mm F2.8)
曾經,我拍攝過創作、工作、留影、紀錄、存證、事發現場、比賽……等等,各種不同目的的表達方式皆不同,也代表著各個領域的意義。於是,自然對每一個過程都會有情緒和情感的產生,這一路的累積,也反映到了每一張照片裡。而後,回味翻起這些照片時,連結的除了是記憶,也包含了許多不同的代表意義。而在這些圖堆中,不斷的精挑細選,用心投入,才有寬廣的視野開拓與進步。
(最後,仍是需要靜下心。Canon EOS 50D+17-55mm F2.8,EXIF請忽略。)
老實說,這篇我覺得寫得不是很完整,與其說是分享經驗,卻流出很多抒發的影子在其中。或許能把教學分享文當作寄情工具的人,會不會我是史上第一人?但無論如何,最後這邊總是要稍微總結兩件事情:
1. 畫面的比例憑經驗、憑美感、憑訓練。
2. 情感的比例憑直覺、憑心意、憑投注。
當這兩項的比例拿捏得當,且完整的取得平衡、融合,無論是對作品或對自己,意義也會產生出來。當初會想把這個章節列入,是因為我發現自己太多比例偏離的作品,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拍什麼,包括現在也是。當作是一種檢討,如果這樣的分享有許多人可以理解,那我也堪稱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