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公投與我的決定
by Joseph Chen(email: kecinta@yahoo.com.tw)
關於Taiwan這個品牌
我喜歡看電影,我對AXN電影台的一個廣告特別印象深刻。
那是楊子瓊替馬來西亞觀光局作的國際廣告。她說:
「Malaysia, this is where I call home.」
馬來西亞我去過幾次,在KL,也就是吉隆坡,那是1997年,
我在新加坡工作,當年,鄧小平去世,英國王妃Princess
Di(黛安娜)車禍身亡。KL有點像台北街頭的味道:交通擁擠,攤販多,巷道多。
但馬來西亞不是重點,重點是楊子瓊說的那句話。
馬來西亞基本上跟新加坡有點類似,都是多元種族國家,
楊小姐可說她自己是ethnicChinese(華人),
那是為了跟其他馬來種族做區分,但總體上,
他們會自稱自己是Malaysian,馬來西亞人。
我在新加坡工作期間,同事中有新加坡當地人,
來自馬來西亞的,還有我來自台灣,
跟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女同事。新加坡人不管是印度裔、
馬來裔或華裔,都統稱Singaporean,
來自中國的藍靈是Chinese,我理所當然就是Taiwanese。
中華民國 vs.台灣
在新加坡,上班或市區多用英文,
或許是口音一點也不像Singlish(新加坡式英文),
因此常有人以為我來自香港,當我說我來自台灣時,對方多半頗為訝異。
或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赫然發現台灣這個品牌對我這個異鄉人有多重要。
在國外,當你說你來自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時,
對方只會把你當作來自中國的。或者你認為你是Chinese時,對方也會認為你來自中國
那陣子,我有些懊悔我使用的信用卡竟然是中國信託,
因為上面斗大的英文掛著Chinatrust,
好像免費替中國打廣告一樣。
(回國後我曾去申請台灣銀行的,但覺得服務平平。)
任何人只要跟我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我一定跟他解釋兩者的差別。
包括我當年還算是我新加坡女友的老婆訕笑台灣根本不是國家時,我也要強力辯解。
我以為,只要出過國的人,應該都會特別珍惜台灣這個品牌,因為,
你不想被魚目混珠當成另一個品牌。
當外國人問我國籍時,我說,I'm from Taiwan. I'm Taiwnese.
正如,新加坡華人絕對說自己是Singaporean,
你若說對方是Chinese,即使他/她是華人血統,他/她也會糾正你:
Yes, I'm ethnic Chinese, but no, I'm Singaporean.
正如楊子瓊,Chinese只是代表她的膚色種族,但她絕對說自己是Malaysian.
為何你非關心公投不可
總統大選,選誰都無妨。但公投,卻非投不可。
從國內媒體看公投,讀者多半會看得頭昏腦脹,
尤其在反派政治人物以各種執行細節的抵制下,公投已經成了一個爛攤子。
但從世界的角度來看,事情再也清楚不過:因為這件事已經上了國際舞台,
全球觀眾就等著看結果而已。
國際媒體每次談到台灣問題時,最喜歡加上的兩句註解:
a.. 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目前只剩台灣地區在使用。
a.. 台灣大多數人希望維持現狀,甚至偏向統一;至於贊成獨立者的比率並不多。
一句話,我們說的「中華民國」,或許我們自認為理所當然,
但在國外媒體眼中,他們只認得Taiwan代表台灣,
Republic of China說法對他們來說是很荒謬的,
因為中國的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才是China的正牌用戶。
第二句話,台灣多數人希望維持現狀的敘述沒錯,
但台灣居民都知道這樣的結果是因為擔心大陸可能對台動武,發生戰爭。
假設大陸宣佈放棄對台動武,那調查的結果可能是全然不同的。
但國外在解讀數據時,多半不會把這項條件說明白,
他們只會認定台灣多數人不希望自己是個獨立的政治體制。
公投事件已經成了國際注意的焦點。假設公投失敗了,
或者投票人數過少,或者答案贊成者比率極低,
那麼在國際上的解讀對台灣將是非常大的傷害。
他們會說,看吧,台灣雖然給了一次民主公投,
但他們的人民對於大陸威脅並不覺得是威脅。
就國際的角度而言,他們是不會理會什麼藍綠對抗,
什麼合不合法,或者在公投執行細節上
(是否分開投票?題目是否合適等)這種枝微末節上做打轉的。
他們只知道台灣決定要公投了,而不管公投題目如何,
它代表的意思就是台灣人民意志的表現。
他們只要看開票結果,就可解讀台灣居民對於大陸威脅的看法。
高票過關:大陸會開始正視台灣人民的希?璈M平解決兩岸之間的意願;
美國甚至全球都為知道台灣已經有絕大多數的一致意願,
希望追求台灣與大陸之間的安定局面,而不希望面對軍事動武的威脅。
低票開出:大陸會解讀為台灣居民還是希望跟大陸統一,
台灣獨立只是少數偏激份子的不法企圖。
美國與世界也會解讀為台灣大多數人並沒有覺得大陸動武是個威脅,
台灣可能還是希望與大陸合併的多。
不管你希望獨立或統一,前提應該都是建立在雙方立足點的平等,
也就是說,我們不希望被拿刀架在脖子上強迫跟對岸和解。
我們希望是建立在自由意志來跟對對方化解僵局。
國際演出 勢在必行
這也是我對國內部分政治人物希望把公投投票率拉低甚至呼籲不投票感到不解之處。
正如我前面所述,我總覺得只要真的出過國者,
應該都很清楚Taiwan品牌跟China品牌之間的重大差異。
他們應該會極力保護自己的Taiwan品牌才是。
但很可惜的,當公投已經演變成國際焦點,
勢必演出不可時,國內竟然還在為要不要演出做爭論。
其實,從國際角度來解讀,情勢再也清楚不過了。
不管你總統要選誰,不管公投執行細節如何,
你的一票不僅只是國內藍綠陣營對峙下的小卒子,
而是將攸關國際對台灣人民心態的解讀,
也攸關了以後你走出去,Taiwan這個品牌是否會受尊重的問題。
請仔細思考,跳出台灣兩大陣營對抗的圈圈,你會發現,局勢竟然如此明朗。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