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 them to speak loud for alga reefs, especially alga reefs in Datan, Taoyuan. Which is the 117th times to talk in public, I'm supposed. Here's a film I just got,
https://www.facebook.com/Taoyuanalgalreefs/videos/697841841127819
Origin people moving left so many evidance on islands in Asia about 3,000~4,000 years ago. Looking forward to having more articles and papers to be read.
Thank you, Dr. Jauwen Chan + 珍愛桃園藻礁
大潭藻礁位在桃園市西南角的海岸帶上,是桃園藻礁群中碩果僅存生態狀況與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ㄧ段藻礁。然而,2018年10月8日在副署長辭職與多位環評委員離席情況下,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港(以下稱三接)的開發案被強行通過。正在進行的行政訴訟法律案、類公聽會以及推動2022藻礁公投等等救濟措施下,不管是公民團體、保育團體以及科學研究人員仍不放棄搶救大潭藻礁的任何ㄧ絲希望。而陸續投稿經同儕審查刊登於國際期刊的學術研究正是支持大潭藻礁必須保留的科學證據。
大潭藻礁除了已確認是ㄧ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全球最大族群的棲地,由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環境與生態研究中心溫國彰副教授、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林子皓助研究員、林千翔助研究員所組成研究團隊,透過現地魚類物種調查、海下聲景與沈積物中魚類耳石組成等跨域整合研究,不僅發現IUCN極度瀕危紅肉丫髻鮫和南方龍紋鱝、石斑與笛鯛等重要經濟性魚類,更確認大潭藻礁是南桃園藻礁中魚類多樣性最高的區塊之一。而相比較2013年潮池魚類的調查顯示,2018年的魚種數量或是種類都大幅度下降,推論可能肇因於這幾年來的沿岸開發,顯著的改變大潭藻礁魚類群聚。本研究於2019年10月投稿至「海洋與淡水域水生生態系保育」(Aquatic Conservation: Marine and Freshwater Ecosystems)國際學術期刊。經過ㄧ年同儕匿名審查,於2020年的8月以「沿海開發威脅著台灣西北桃園藻礁魚類多樣性最高的海域」為題接受。其研究成果再次確認大潭藻礁生態的無可取代性與急迫保育的重要性。
本次記者會將邀請溫國彰研究團隊進行本篇學術論文發表的過程與重要發現。
竭誠歡迎媒體朋友蒞臨採訪,現場將提供完整新聞稿、照片與影片無償使用。
辦理單位: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環境與生態研究中心、桃園在地聯盟
附錄:
記者會流程
9:30主持人 陳昭倫 研究員 說明記者會
9:32 溫國彰 副教授(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 環境與生態研究中心)
9:40林子皓 博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助研究員)
9:45 林千翔 博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助研究員)
9:50 劉少倫 教授(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 環境與生態研究中心)
9:55 林惠真 終身特聘教授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 環境與生態研究中心)
10:00記者提問
活動聯絡人:陳昭倫 0930-073637 潘忠政 0972-117081
【20201110搶救大潭藻礁第117次記者會新聞稿】全文
大潭藻礁位在桃園市西南角的海岸帶上,是桃園藻礁群中碩果僅存生態狀況與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ㄧ段藻礁。然而,2018年10月8日在副署長辭職與多位環評委員離席情況下,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港(以下稱三接)的開發案被強行通過。正在進行的行政訴訟法律案、類公聽會以及推動2022藻礁公投等等救濟措施下,不管是公民團體、保育團體以及科學研究人員仍不放棄搶救大潭藻礁的任何ㄧ絲希望。而陸續投稿經同儕審查刊登於國際期刊的學術研究正是支持大潭藻礁必須保留的科學證據。
大潭藻礁除了已確認是ㄧ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全球最大族群的棲地,由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環境與生態研究中心溫國彰副教授、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林子皓助研究員、林千翔助研究員所組成研究團隊,透過現地魚類物種調查、海下聲景與沈積物中魚類耳石組成等跨域整合研究,不僅發現IUCN極度瀕危紅肉丫髻鮫和南方龍紋鱝、石斑與笛鯛等重要經濟性魚類,更確認大潭藻礁是南桃園藻礁中魚類多樣性最高的區塊之一。而相比較2013年潮池魚類的調查顯示,2018年的魚種數量或是種類都大幅度下降,推論可能肇因於這幾年來的沿岸開發,顯著的改變大潭藻礁魚類群聚。本研究於2019年10月投稿至「海洋與淡水域水生生態系保育」(Aquatic Conservation: Marine and Freshwater Ecosystems)國際學術期刊。經過ㄧ年同儕匿名審查,於2020年的8月以「沿海開發威脅著台灣西北桃園藻礁魚類多樣性最高的海域」為題接受。其研究成果再次確認大潭藻礁生態的無可取代性與急迫保育的重要性。
通訊作者東海大學生科系暨環境與生態研究中心副教授溫國彰表示:
桃園藻礁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魚類調查相較困難,因此本團隊除了採用過去中興大學林幸助老師用的麻醉劑採樣法外,我們還使用當地漁民常用的底刺網來捕捉漲潮時出現的物種。此外,也透過和當地釣客合作進行公民科學家的資料收集方式來對桃園大潭藻礁和觀新藻礁保護區等樣點進行魚類種類、數量及尺寸的比較。結果顯示大潭G2和永安皆為物種多樣性最高之處,此外大潭更記錄到南方龍紋鱝、紅肉丫髻鮫和石斑與笛鯛等經濟性魚類。另外,本團隊在潮池調查結果與2013年林幸助老師的老師進行比較,發現我們在2018年採樣到的潮池魚種不論是數量或是種類都大幅度下降,也推論這幾年來的沿岸開發,已經降低的大潭藻礁魚類的群聚,因此大潭藻礁的保育措施更是應該儘速進行。
大潭藻礁特殊的生態環境,能夠透過水下聲音面貌展現出來。當地的波浪、水流擾動在乾潮時貢獻了大部分的環境聲音,但在滿潮前後2-3小時卻能夠聽到豐富的海洋動物聲音。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這些聲音主要是與當地無脊椎動物,像是槍蝦的活動有關。大潭藻礁的動物聲音在五至九月之間都相當豐富,聲音強度和魚類數量相關,顯示藻礁生態系可以提供掠食性魚類豐富的食餌資源。
由於當地特殊的生物多樣性,讓大潭藻礁收錄到的動物聲音,尤其是槍蝦這些無脊椎動物的聲音,毫不遜色於號稱為海洋熱帶雨林的珊瑚礁。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動物聲音是吸引當地魚類、無脊椎動物幼生的重要棲地特徵。若是在大潭藻礁興建天然氣接受站,不只會破壞棲地完整性,工程開發、船隻航運、工業機具運轉所發出的水下噪音,將會干擾海洋動物行為,降低大潭藻礁的健康度與恢復力。低頻水下噪音能夠傳遞很長的距離,就算是施工地點以外的藻礁皆有可能被影響,因此天然氣接收站的開發將會對大潭藻礁造成全面性的生態影響。
海洋生物死後,有一部份的生物遺骸會沉積在海底泥沙裡,因此,只要能對這些海洋生物遺骸進行分析與鑑定,便能重建這些生物還活著時的樣貌。海底泥沙裡的魚類遺骸,以魚類的耳石較具有研究與分析的潛力。耳石是魚類耳朵裡固結成塊的結晶,能幫助魚類接收聲音和保持平衡,因為不同的魚類耳石形狀也不同,因此只要能對耳石的形態進行詳細的分類與鑑定,便能夠知道來自何種魚類。這次在大潭藻礁的海底泥沙裡發現的100顆魚類耳石,是耳石在此種沉積環境的首次記錄,也是學界首次將耳石應用於藻礁魚類生態學上。魚類耳石在沉積物裡的出現是魚類曾在此生態環境存在的證據,其數量與多樣性也反映此魚類群聚的結構。在所有的採集地(G1、G2、白玉、永興和永安)沉積物皆有發現耳石,其中G2的數量及物種數目相較其他地區為最高,顯示此區魚類群聚結構可能最為多樣。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暨環境與生態研究中心教授劉少倫表示:
在執行農委會及科技部的研究中,我們調查資料顯示大潭藻礁的主要建礁海藻-殼狀珊瑚藻的物種多樣性非常豐富,至少高達數十種以上,且有八成以上的物種為學界尚未描述的新種。相較我們調查的其它藻礁區域,大潭藻礁的礁體規模最為完整,而礁體上參與建礁的殼狀珊瑚藻也在潮水愈低的位置生長愈旺盛,顯示殼狀珊瑚藻仍持續的參與大潭藻礁的礁體建構。也因為大潭藻礁的礁體結構最為完整,不像其它地區藻礁有較多的破碎,是當地許多海洋生物重要的棲息地;因此,隨著更多的研究調查支持,顯示完整的大潭藻礁結構具有較高的魚類多樣性,進一步支持大潭藻礁是桃園沿海漁業資源非常重要的生態棲地。而中油的第三天然氣接受站港口的建設影響沿岸水流,除了影響殼狀珊瑚藻的生長建礁,也會弱化大潭藻礁做為當地海洋生物的家,並進而影響當地的漁業資源。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暨環境與生態研究中心終身特聘教授林惠真表示:
在農委會的研究計畫中,我們調查了白玉藻礁、大潭藻礁及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的蟹類組成,在這一段海岸線的棲地包含藻礁、沙地、泥地、河口及海岸林等,共發現52種螃蟹,其中有17種是分佈在藻礁礁體上。單就礁體上的螃蟹來看,大潭藻礁(G1及G2區)的螃蟹物種最豐富,且螃蟹組成也與其他兩個地區大異其趣。顯示大潭藻礁的蟹類生態較佳,與魚類調查結果互相呼應。然而,在調查螃蟹密度時發現採樣的地點、季節、潮位及日夜都會影響螃蟹的數量,亦即只有單一個時間調查是沒辦法反映當地的蟹類密度。總括來說,在尚未完全了解藻礁生態系的狀況下,發現大潭藻礁的生態最好。然而,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港口的建造,勢必會影響水流導致棲地狀況改變,進而改變生態系的結構,導致生物群聚的改變甚至消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