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襟幽事>陳牧雨 著,出版: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著作閱讀中, 幸福甜孜孜的790/800, 單人輕騎續夜遊北台.
能巧妙精準的融合畫作、水墨、文言與白話於一本刊物裡, 花卉部份篇章編輯在著作中段, 極美;文字編排與直行印刷, 可圈可點。
拜讀到p.189還是找不到瑕疵或缺點, 很具閱讀挑戰且好容易挑剔的!
在此向 牧雨老師賢伉儷致謝, 承蒙秀堂姐的疼愛相贈。
午後光影, 風吹樹搖動,繼續輕騎小旅行。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 #聯合報 #中華日報 #人間福報 #遠景出版
#Economist #CNN #globleandmail #winnipegfreepress #vancouversun
#北美楓情 #wallstreetjournal #經濟日報 #每日好書讀
延伸閱讀(一)
http://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447354
文與圖/陳牧雨
從小我對寫作就有極大的興趣,所以一直以當作家為志向。後來念高中時,在某種機緣下,人生轉了個大彎,大學念了美術系。當然,「當作家」一事,從此就被我忘得一乾二淨了!
畢業後以繪畫為職志,辦了許多次畫展,當時任職《中國時報》的汪詠黛小姐,她因為同時也幫《時報周刊》撰寫人物專欄而採訪我,知道我小時候有當作家這樣的念頭,所以當她主編《中國時報》旅遊版時,就邀我為時報撰寫旅遊文章。同時,由於她的推薦,我在《人間福報》也寫了好幾年的「遊藝筆記」專欄。
當初之所以把專欄的名稱定名為「遊藝筆記」,是因為我想寫一些關於我在繪畫藝術的創作過程中,所涉獵到有關的古人文章、詩詞、典故及稗官野史上記載的傳奇等。同時,每篇文章我都會配以相關的繪畫、書法或照片。
其實,過去我雖然喜歡閱讀,但卻常常不求甚解。對於詩詞文章也從不強記,只是在閱讀過程中,總會自然而然的記得一些美好的故事、文詞或詩句。不過,大都是片片段段、零零碎碎,既無系統也不完整的東西。這些在腦筋裡的雜七雜八的資料與概念,剛好藉著這個專欄的寫作,在每篇專欄特定的主題下,做了一些串聯﹑整合及考證,然後再加上一些自己的看法或感想等等,這樣就完成一篇比較有系統的文章了。
專欄既有筆記之名,勢必大量引用有關的古人詩詞文章。但我不想把專欄的內容寫成古詩詞文章的導讀、釋文、或解說,因為這樣的書籍或文章,在坊間可說是汗牛充棟,不需要我再多加一筆。
因此,我常常節錄著古人詩詞文章的片段,而很少會把整篇統統放進我的文章裡。
讀者如果對我因用的古文或詩詞有興趣,請在其他實體書或網路上自行尋找完整的原文。
同時,我以寫散文的心情與筆法來完成每篇文章,如果文章內容在「真」與「美」之間必須有所取捨時,我寧願取美而去真。
比如在寫〈洛神賦〉時,我比較不在乎曹植是否為甄妃而寫,我比較在乎曹植在這篇賦裡,為我們描述了什麼樣的情感氛圍?傳遞了什麼樣的美感經驗?或者是給了我們什麼樣的人生體悟?
在整個專欄的寫作過程中,特別必須感謝我內人素珍,她總是順理成章地成為我的第一個讀者,並幫忙做校對工作。
文史專欄作家邱秀堂是我的女弟子,她和另一半《老夫子》作者王澤教授都是我們全家人的好友。秀堂兩個月前到寒舍,拿了她即將出版的新書請我題字,閒聊中提議我集結文章整理出書;這建議讓我想起小時候的志向,於是心動了。
邱秀堂馬上幫我介紹了《遠景出版社》的負責人葉麗晴小姐,她看了我的文章,馬上就答應願意出版這本書。
於是,把這幾年在《人間福報》發表過的文章,拿出來重新修改、整理及校訂,並將分期登出的較長文章合併為一文。
每篇文章的標題,我都親自以毛筆書寫,並如「遊藝筆記」專欄一樣,配以一幅水墨畫;這也是本書比較特別的地方。
至於書的名稱,幾經推敲,最後選擇了書裡一篇文章的篇名:〈一襟幽事〉作為書名。此句出自宋朝周密的〈玉京秋〉,原句是「一襟幽事,砌蛩能說」。想來,我在書裡絮絮叨叨的敘述一些過往的歷史舊事與陳跡。確實很像秋天裡石階上的螽斯,在黃昏裡啼著、叫著。雖然明知無法拉住繼續下沉的夕陽,卻也希望能稍稍打破這一季秋的寧靜。
不過,很欣慰,居然還有許多人願意聊為駐足,來聆聽我這些有如蟬噪般亂耳的聲響。王勃在〈滕王閣序〉裡這麼說:「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我雖不擅琴道,然而此刻的心情,其實跟伯牙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