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4-28 00:28:35| 人氣9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Prayers For Bobby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Prayers For Bobby,中文片名為「為巴比祈禱」。講述一名同志母親在兒子自殺後成為同志人權鬥士的故事。為真人真事改編。此片有兩個不得我心之處,一為有兩個段落突然結束,令人不解,是剪接的關係嗎?另一為將巴比的痛苦心情具象化時有幾處過於突兀,過於造作。

這是一部十分催淚的電影,也可能是我認同巴比與母親的痛苦,也理解為何他們要用愛來互相傷害。以愛為名,是一把最鈍的利刃,要怎麼拒絕呢?就像是片中牧師的話,盲目的信仰與沒有信仰一樣危險。愛,真是一個最好的理由了,因為愛你,想讓你好,才這麼做,你捨得傷我的心嗎?你也愛我,所以你捨不得傷我的心,但是我的痛苦呢?問題不是出在愛,而是盲目,以為愛就是不斷的給予。的確,給予是愛最直接的表現,給予的背後我認為也隱藏著階級關係,而一切都被愛所迷惑掩蓋。愛,在給予之外,也必須是尊重、聆聽、接受、包容,而這些,卻常常與失敗、妥協、從命等等混淆。是因為總是不能退讓,總是不能輸,功利主義已根深柢固,打從娘胎就被灌輸,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本能,無所不在的價值觀,稍不注意就會被操縱的。越是在意越是愛的,越想要擁有,當巴比是個同志時,母親認為他離她好遠,不是她的巴比了。因此她覺得巴比陌生,不再親密,而感到惶恐,覺得自己已經失去他了。

另外我還想說的是「自殺」。在訪問巴比母親時她說:「我希望透過電影年輕人可以了解,自殺永遠都不是解決之道,只會讓活的人感到絕望,希望大家要多一點耐心,不要放棄希望。」
但也不得不說,在絕望的當下,自殺的確是最後一個選擇了。當無法活下去的時候,當自己已經不能活下去的時候,走投無路的時候,組只想自殺的人自殺之後,接下來是否還是一連串的苦痛?當然,活下來而覺得生命更加美好的人也是不少,這個問題還有另一層「安樂死」的意義,不過我們總是自己為是。當然,自殺常常是一種衝動,活下來才有選擇的權利,不過如果是「選擇」過了之後呢?要如何判斷是否心意已決?看不見未來,於是每一天都是賭注。
我突然發現,袁哲生也許是那個「處在中間」的人。很多人在塵世汲汲營營而不知此生虛無,而他看透了生命虛無的本質(當然這句話有待驗證),卻又看不破對生命意義的執著,無法接受生命的空無,在會在臨界點上躊躇。是題外話。自殺沒有好或壞,只是一個選擇。有的自殺的人可能是因為宿命論,因為任何事都被命運決定,無法選擇,於是唯一能選擇的就是死亡,作為一種對抗命運的方法。如果以命運的觀點看來,巴比的死亡也是命運的一環,時機到了,於是他不偏不倚的在那天離世。怎麼說,總認為自殺不應該被汙名化,雖然很多案例在外人看來都是既傻又衝動的。
我讚賞巴比的母親。

最後貼一段在巴比日記上提到的話:
「今天媽媽好像恢復開朗的樣子,我看著她大笑的模樣,在那短短幾秒鐘,她彷彿忘卻了對我的偏見」

我甲意這型的阿。萊恩 凱利(Ryan Kelley)
女主角是雪歌妮薇佛(Sigourney Weaver)

台長: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98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