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東西不過是台長wer的有感而發,看得懂的便看,不想繼續的就跳開。以下純屬個人偏見。
從十七歲寫作至今,想來也有四年的時間了。從十七歲算起其實並不算準確,只能說是自我一廂情願的想法。在十七歲之前,當然了,從小學開始便免不了作文課這回事。
我在學校的作文似乎總是寫的很差。在小學時還好,因為識字能力比較強,以及不常寫錯字之類的基本寫作能力還算具備,於是便沒有被老師特別的挑剔。但是到了國中情況就變了,我的作文分數總是拿不到高分。對於這個階段,我到現在還是弄不清楚。我只能說,我的辭藻不強,內容老是想與眾不同所以走了偏鋒,但是又一心只想寫論說文。
還記得嗎?學校的作文題目。老是那些:論溝通、我的爸爸、心中的一座橋啊等等之類的東西,每次遇到像我的爸爸媽媽之類的題目,我的心裡第一個浮現的就是範文裡充斥的噁心句子,從此我就變的只喜歡寫論說文,把從書裡學到的大道理套進去也就好了,寫這種文章不需要用到內心,只需要一本正經的說教。這個階段我被覺得差勁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我一心只想搪塞作業。
但是就算是在作文課的搪塞時期,我也在心裡隱隱告訴自己,如果不是寫這些題目,不是在應付國文科考試,我還是可以寫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的。
真奇怪,可能就因為我不是那種喜歡暴露內心的人吧,所以最後還是選擇了小說當作專攻的項目。不管我從生活裡得到的最原始的想法是什麼,在經過角色和故事情節的掩飾之下,也就變的不顯目了,但是如果成功的話卻又會使人從中得到他所能得到的東西,可能也不是我原始想表達的東西,這是小說有趣的地方。
剛開始在網路上發表作品之後,我也曾經經歷過一段喜歡做『評文』這個動作的時期,事實上,那樣的活動多半是在私下發生,並沒有什麼人知道我做了這樣的動作。在那個時期裡,我對大多數的文章都看不順眼。
網路上的作品在把關上畢竟不嚴格,寫作的目的也並不是想寫出什麼完整的作品,而可能只是個人情感的表達。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對現在的我而言,所謂的好文章的原則已經可以簡化,剩下兩項就好。
一、文句流暢。
二、表達出一個或好幾個思想。
這樣的概念並不是我原創,而是前輩網路作家謬西發表過的意見,而我十分贊同。
文句流暢,對我而言可能是初步的能夠達成,當我寫完一段之後,我習慣重新用『唸』的方式來唸一遍,看有沒有什麼地方拗口而不通順的。但是我的『了』、『的』、『但是』之類的某些字眼還是用的過多,用到讓自己都討厭了起來,真想把自己抓起來打一打。
第二點,其實就是所謂的『中心思想』。有多少人在開始寫的時候就設定好了中心思想呢?至少我是沒有的。但是在我而言,通常寫到了一個段落,故事裡的人物開始可以自然生存的時候,便會感覺到有一種精神充斥於故事中,然後我會依照那種精神來安排後續的故事。
我相信,一篇好的作品一定有某種思想隱藏其中。而所謂的中心思想並不是多麼高遠而不可及的理論,它可以是友情的美好、愛情的過程、或者只是某種樂觀進取的態度。寫愛情的可以寫愛情的甜蜜,也可以寫毫無安全感的脆弱。在我看過的某部由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位美國飛行員所寫的回憶錄式的故事,事實上,整部書的內容主要是那位飛行員一次次出任務的紀錄,但是他用了一句父親告訴他的話來當作貫穿全書的中心思想。那句話我只記得大意,是這樣的:『只有面對事情的人,才有可能成功。』
反面來說,逃避的人絕對不可能獲取成功。於是,那位飛行員面對困難的任務時,可能想就這樣拋下責任,頂多被關在軍法營也好過去面對那艱鉅的局面。但是他總是浮現了這句話,然後決定接受任務,扛起整個飛行中隊的成敗生死。
我自己的經驗來說,TA教學日誌因為是一鼓作氣完成的作品,想來也是中心思想最為統一的一部。從頭至尾,其實洋溢於其中的不過就是那一股無所懼、樂觀、不斷地往前衝的力量。當然了,世界和社會並不會那樣單純簡單,但是對作品而言,是可以一部作品只表達一種精神的。我在寫TA的中期感受到了那一股精神,然後想辦法把它貫徹到底,如此而已。
一部沒有中心思想的文章,正如一個沒有靈魂的人。
而一篇好文章,其實也不過就是要顧及那兩項原則而已。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