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ypaperimg.pchome.com.tw/newroot/w/e/wenji/content/20051224/14/1262482863.jpg)
_.|,_
’|`
/
/`,o
/_* ~_
/ o .’
/_,~’ *_
/`. * *
/ `~. o &. MerRy %X’mas.
/_ * `* 歡渡平安夜!、
/ o * ~’
/ * .~~’ o
/_,.~~’` * _
/`~.. o
/ _ o `~~.,
/* o _..~~`’* o
`-._.~’`’ * __.-’
":-------:"
_____/
--**"朋友旳薆!.∞
聖誕老人
雖然,追溯本源,聖誕老人被公認是公元四世紀時,米拉鎮(Myra)的聖尼可拉斯主教(Saint Nicholas),但是,我們現在所熟悉的聖誕老人,卻是近代的發明。
聖徒的紀念日,一直是基督教宗教慶典裡的重要活動。「聖尼可拉斯紀念日」是十二月六日,在歐洲各地,到現在還是有小規模的慶祝活動。聖尼可拉斯被認定是孩童的守護神,所以活動內容大都與孩童有關。在德國還留有中世紀的慶祝方式,在紀念日前,由教會先選拔出年度的「乖寶寶」,到了六日當天,便讓這名「乖寶寶」穿上主教紅袍,由大人抬轎遊街,「乖寶寶」會沿路拋出糖果給圍觀的孩童。據說,以前丟的是銅板,是教會濟貧布施的活動之一,時代不同,象徵意義也變得不一樣。
有乖寶寶,自然也會有壞寶寶。在荷蘭的聖尼可拉斯,有個全身漆黑的助手叫黑彼得(black Peter),背上背著一個麻袋,專抓「壞寶寶」去他不見天日的煤礦坑裡挖媒,最後還會吃掉這些被抓去的小孩。黑彼得這個用來恫嚇小孩的角色,後來常常引起種族歧視的爭議,所以美國版的聖誕老人,把助手改成「小精靈」(elf),被普遍認為是一種先進的改良。
傳統上的聖尼可拉斯是位聖者,所以在舊時歐洲的形象都是威嚴自律的瘦子,他是到美國才變胖的。1809年美國作家華盛頓‧歐文(Washington Irving)在他寫的紐約史裡(History of New York),讓聖尼可拉斯跟著荷蘭移民來到美國,還讓他變胖,叨煙斗,像個和藹可親的老爹,一改荷蘭傳說中聖尼可拉斯的嚴厲形象。同時,歐文也把聖尼古拉斯的荷蘭舊名(Sinterklaas), 改成我們現在的習慣稱呼:「聖誕老人」(Santa Claus).。
歐文的聖誕老人還只是把歐洲傳說中,穿主教服,戴禮帽,騎白馬的聖尼可拉斯稍微滑稽化而已。1832年克萊蒙莫爾Clement Clarke More)的一首童詩「聖誕節前夕」(A Night Before Christmas)裡的聖誕老人,才是現代聖誕老人的原型。身材圓滾,臉頰紅得像玫瑰,紅鼻似櫻桃,鬚白宛若窗外皚皚瑞雪,坐在雪橇上,駕著八隻有著可愛暱稱的馴鹿,從煙囪上下發送禮物,他是和善的精靈。莫爾描繪的聖誕老人的身世,與原來的聖者尼可拉斯已經不相干了,出場的時間也由原來的十二月五日晚上,改成聖誕夜,不過,他還是延用歐文的命名。
接下來,湯瑪士‧奈士特(Thomas Nast)便以莫爾的童詩為本,從1860年到1880年用圖文方式在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哈潑雜誌(Harper’s Weekly)上,編寫聖誕老人的傳奇故事。聖誕老人在北極的玩具工廠、給聖誕老人寫信、好孩子名單和頑皮孩子名單等等,一點一滴加深美國人對聖誕老人的印象,聖誕老人漸漸就變成美國慶祝聖誕節的靈魂人物。
聖誕老人越來越受歡迎,商人也開始積極參與打造聖誕老人,共同為聖誕老人添加魅力。1931年,可口可樂率先用聖誕老人製作一系列的廣告,這些溫馨廣告所收到的熱烈回響與實質利益,讓可口可樂公司樂於每年翻新廣告內容。於是,有更多廠商也紛紛投入創意,在電視、電影上,強力植入世人對聖誕老人的記憶。第九隻調皮任性的紅鼻麋鹿魯道夫(Rudolf),便是出自蒙哥馬利華德公司(Montgomery Ward & Co. since 1872)在1939年的廣告傑作。這家擁有128年悠久歷史,曾經是全美最大的雜貨零售商,在1997年,因為經營不善,宣告破產,關閉250家門市,向法院申請重整。
被商品化的聖誕老人,卻更加茁壯,他是免收使用權利金的超級巨星。芬蘭見機不可失,便順勢操作,為聖誕老人在北極圈裡建造一個聖誕老人村,坐收觀光效益。如今,我們已經習慣聖誕老人在每年的聖誕節前,藉著各式各樣的商品廣告,逼迫全世界孩童的父母成為他的分身。聖誕老人終於變成全球人共同參與的親子活動,大人期待小孩當個乖寶寶,小孩期待大人獎賞的禮物,然後在聖誕節這一天,交換彼此的心願,合力成就這一段聖誕老人由無到有的商業神話。
文章定位:
人氣(32)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