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8-14 08:44:27| 人氣1,39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不假外求的智慧─從儒道談EQ的生活應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引自http://tw.myblog.yahoo.com/wen2050/

西方引進的情緒管理理論,蔚為時下風潮,其實,中華儒道早已付諸典籍,我們何需捨近求遠?

 

不假外求的智慧─從儒道談EQ的生活應用

 

◎ 黃大武

 

  歷史上輔佐趙匡胤開國與治國的儒臣趙普曾說:「半部論語得天下」、「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說是儒家思想在政治哲學上應用的極致;而今在餐飲服務業獨佔鰲頭的王品董事長戴勝益亦曾說:「半部論語創王品」,也是將儒家思維應用在企業管理上發揚光大的經典範例。孔子出生略晚於老子,在世時對於老子「無為而治」、「抱樸守真」推崇備至,然而當時已為春秋末年,周禮日漸崩壞,各國勤於爭王爭霸,亂象頻仍。孔子雖推崇老子的智慧,但是當時局勢與老子的理想相去甚遠,孔子有感於身處亂世的責任,故而致力於撥亂反正。

 

  儒家、道家思想淵遠流長,是全球華人共同承襲的文化,除了在就學的環境深受洗禮外,吾人日常生活之中,亦與儒道息息相關。例如在修養層面,我們應該求取學問、探索知識,以具備「格物」及「致知」的能力;與此同時,藉由「誠意」、「正心」讓我們的品性端正,進而能有資格進入「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境界。現今生活便捷,人與人相互溝通聯繫的機會日益頻繁,磨擦與比較相對增加,往往造成人際間的閒隙與距離,進而產生爭執與嫉怨;老子曾說「輕利寡欲」、「無私不爭」,不也是化去吾人心結的苦口良藥?

 

  孔子的言行經常成為我們的典範,鼓舞我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要「自強不息」、「盡人事」;例如在校學習時要努力讀書,抑或在工作崗位要戮力以赴。但人生難免遭逢挫敗,也難免與他人發生磨擦,面對前揭種種,吾人如何自處?要如何坦然「聽天命」?又科技、資訊雖讓我們彼此關係緊密相連,已不可能像老子一樣離群索居、超然於世,然而我們還是可以學習老子處世的智慧,化解人生遭逢的難題。儒、道兩家其實充滿著兼容並蓄、相輔相成的人生智慧。

 

認 命

 

  首先,每個人要能「認命」。這裡的「認命」並非指印度種姓制度下的宿命論(亦即每個人一生下來就循著父母的社會階層,註定其一輩子的地位,後天再如何努力都無法翻轉自己的人生),更非消極地怨天尤人面對人生,而是指要體認上天所賦予自己的使命,每個人按其身分或崗位,以積極的態度去處理及解決問題,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彼此將自己的本分做好。聖賢鼓勵我們要「立功、立德、立言」,西方也強調人生要「至真、至善、至美」;吾人若以消極的心理看待人生中的挑戰與難題,那麼每個人都無法各安其份,我們的人生也不會有精彩的抑揚頓挫,社會更難以安定和諧。

 

誠 心

 

  「認命」之後,對自己的人生有所領悟,接著我們要有「誠心」。「誠心」即誠意正心,誠意正心合併來解釋,即「不要有雜念、私慾,心才能端正起來」。秉持善良端正的良知,吾人才能夠談修養;當我們提到一個人修養好,一定是先肯定了他有好心腸。一位處處與人比較、深怕自己吃虧,或是處心積慮想要奪取不屬於自己東西的人,如何會有好心腸?如何算得上是有修養?「誠心」是談修養的先決條件,孔子弟子曾參所著的《大學》曾提及「誠意、正心、齊家、治國、平天下」,人生的境界也才得以逐次昇華!學生用功唸書、師長因材施教、子女孝敬尊長、父母慈愛訓勉、部屬各盡其職、主管恩威並濟,彼此「認命」而各安其份,這僅能讓社會各階層運行有依循。然而世間凶險、算計、誘惑何其多?我們同時也要自我要求,即從修身開始;能修身才能有修養,而修身的肇始即是「誠心」。

 

中 庸

 

  第三是「中庸」。《中庸》原為孔子嫡孫子思所著,原意係「天人合一」(人們自覺修養到達像天一般的境界,同然沐浴於人類與自然融合的理想境界);近世將其解讀為「凡事不可做得太過,也不能太消極頹廢」,也就是所謂的「中道」。「誠心」有賴「中庸」方得以實踐,亦即待人接物必須秉持中道,不可過與不及,方不失偏頗;然若僅論「中庸」而不「誠心」,則流於矯情。例如,員警為了還給被害人公道、懲治真兇,乃急於發掘真相而對於嫌疑犯施以刑求,扭曲了正義;又如員警為查緝飆車的青少年,依照勤務規劃於某路段布崗,一發現目標成群結隊地出現,隨即展開追蹤,卻操之過急,不慎與某青少年發生追撞,致該青少年重傷不治而釀成了悲劇。上述二例均非中庸之道,吾人若能將「誠心」(端正的良知)保存在心中,進而注意自我的言行有無太過或不及,無時無刻衡量我們的能力是否超過了自己所能負荷的極限,或是應當做到卻輕易地違背自己的良知而妥協,才能達到「中庸」的境界。

 

  能夠具備內心修養(「認命」、「誠心」、「中庸」)後,我們必須思索如何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因為內心修養必須與時俱進,切實地在我們周遭生活環境中漸次內化。但是現實生活中諸羅萬象,如何與內心修養相輔相成地運用,其間的處世態度就更顯重要。

 

自 強

 

  因此,第四要談「自強」。「自強」原出於老子「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言下之意係單憑技藝、考試取勝他人者,僅僅也是比他人厲害而已;唯有能戰勝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大儒司馬光曾說「吾不自敗,孰能敗我,敗亦自承,斯真敗已」,時下之人又說「要戰勝自己的心魔」、「一個人真正的對手正是自己」。人生難能一帆風順,遭遇挑戰或挫折,實屬天經地義;如果動輒怨天尤人、自暴自棄,是難以獲得成就的!孟子亦言道:「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只有克服自己的弱點,不從外界找藉口,往後才能避免重蹈覆轍,自己也得以強大起來。

 

平常心

 

  除了「自強」外,我們要有「平常心」。其實「平常心」最貼切的形容即是老子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我們日常生活中遭遇的人事物,有些看起來明明是壞事,但是隨著事情的進展與變化,竟然成了件好事;而有些事情顯而易見是好事,最後反而變成壞事一樁。又「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大家都能琅琅上口。吾人鎮日面對人生的得失、名利、糾紛,所以產生了諸多煩惱,然而「平常心」卻是勉勵我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種超然於世的心胸,那格局是屬於崇高的精神層次,我們卻可以於轉瞬間茅塞頓開而擁有。

 

緣 份

 

  第六我們講「緣份」。西方社會鮮少有探討緣份的,然而在我國固有的觀念裡,「緣份」是連結你我間為何能萍水相逢或相濡以沫的關係,它在中國詞彙裡有其特殊性。翻盡中國典籍,此一詞彙最早可能隨佛教傳入我國,後與儒、道兩家思維相結合;演變至今,它可以指在自己生命歷程中遇到的所有人與事。

 

  所謂自己生命歷程中遇到的所有人與事,其實基本上不脫於五倫;孟子曾提及「五倫」,即「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為何我會與父母產生血親上的連結、長官與部屬間的相識與磨合、我與內子是如何從相戀步入結婚、我與尊長晚輩間輩份的情義,甚至是我與朋友之所以結識的那份感動;這些都建構起大家每日生活的鎖鏈,彼此與彼此互相鏈結著。

 

  從出生到死亡,是不是有種莫以名狀的安排,讓父母、長官、配偶、親族或朋友,在我們人生的每個階段一一出現,彼此間相互影響。我們從相處的經驗中學習,因而希望長輩能為我做些什麼、希望新上任的長官是如何的個性;配偶要如何討其歡心;對哪個親屬於聚會時最討厭他出現;最喜歡跟某個朋友在一起……;莫名中形塑了我們喜好的取向與人際關係,甚至是人生觀。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是否能感受到第一眼就能感到親切感的人,抑或一眼就知道他不是你想親近的人?有人說「緣份」就是磁場,吸引著磁力與你相近的人,出現在你的生命中,進而影響你的人生。

 

圓 融

 

  最後我們要談「圓融」。老子曾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自然界中萬事萬物均有其巧妙的安排,例如息息相關的生態環境,以及日月的輪流更替;雖然萬象諸羅,但我們仍可以發現其中存在的秩序,及萬物各自發揮與完成其生命的價值。老子鼓勵我們體察大自然的睿智,因為大自然就是我們的導師,「他」提醒我們凡事均有其脈絡與定則,我們處在大自然之中,雖是萬物之靈,仍須服膺。

 

  常言道:「外圓內方」,我們除了有所為、有所不為之外,還要追求與眾人、自然和諧的人生;簡言之,就是要不斷削稜去角,像水一樣能融入各式各樣的環境。古人不是說「上善若水」嗎?故而圓融不是口號,也不是束之高閣的意境,其間如何運用此種智慧,須從生活上去實踐。圓融並非圓滑,必須先從內心修養作基石,遇事能有所變通,亦有所堅持,如此表現出來的行為,才能算得上是「圓融」,如「委屈求全,顧全大局」的豁達、「設身處地,耐心傾聽」的同理心、「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氣節。

 

  內心修養係「認命」、「誠心」、「中庸」,而處世態度係「自強」、「平常心」、「緣份」及「圓融」。內心修養須仰賴自我省悟,而處世態度則藉由經驗智慧的累積,由內而外,讓自己的生活層次提升,這些都是儒、道家之典籍反覆提及的,身為後世的我們,能不銘記身踐嗎?

 

  20世紀末,西方風行情緒管理(以下簡稱EQ),即是指以EQ來謀求解決人世間遭遇的問題。相關的課程與書籍引入我國之後,迄今仍蔚為風潮,並且大量應用在與人相處及各行各業之中;其中致力引入美國卡內基人際關係訓練課程,並從中推廣的作家黑幼龍,即是箇中翹楚。

 

  西方的情緒管理及相應的訓練課程,簡而言之,即「強調每個人除了要發自內心與人為善,控制並管理自身的情緒之外,還要與眾人和諧相處,圓融處理周遭的人事物」。前揭文字,相信讀者早已熟悉,這不是與我們儒家及道家的思想很近似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聖賢言行,早已付諸典籍,我們為何要捨近求遠?西方的專家學者如何能比孔子、老子更縝密、更貼切地闡釋「發自內心與人為善」、「和諧相處」、「圓融處理周遭的人事物」的內化修為呢?

 

(作者任職於臺中港務警察局秘書室)

 

※資料來源:清流月刊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月號

台長: 可愛啾啾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