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換旗為那樁?
◎陳維強(2002/05/23 中國時報)
在陳水扁總統就任滿兩週年之際,張榮發表明不願續任總統府資政的堅定態度,其中究竟透露出何種微妙訊息,實令人玩味。長期以來,航運界面對只聞樓梯響,有口號沒行動的兩岸通航政策,在面對全球及大陸航運市場快速發展的現實考量下,為求生存,不得不採行諸多應變方式,以維持最起碼的市場競爭能力。身居國內航運業龍頭之一的長榮集團張榮發,這次選擇退出扁政府綠色團隊,不難嗅出航運業對兩岸通航政策模糊懸宕的憂慮。
兩岸航運界人士近期聚集廈門,對試點直航五年來的情況進行探討。大陸海峽兩岸航運交流協會理事長胡漢湘當時即表明,從試點直航邁向全面直航已迫在眉睫,他認為兩岸五年的試點為時不短,不能老在原地踏步,往後也將不會再參加有關試點直航的會議。相對大陸加入WTO,再約半年的時間,大陸將開放外商在貨代、倉儲等領域成立控股公司,並在兩年後允許外商獨資。惟這塊市場大餅雖大,但容量有限,不可能留出一塊等兩岸三通,否則大陸航運業自己都可能坐失良機。
面對兩岸經貿快速成長,大陸航運建設突飛猛進,台灣航商看得心驚肉跳。受限兩岸無法通航,貨載須由轉船增加成本及運輸時間,除了商機無奈拱手讓給外籍航商,業界運費損失每年更逾數億美元,航運界錯失良機不知凡幾。
根據大陸海航會的統計指出,截至今年三月底止,台灣航商在大陸設立的辦事處及合資公司計有三十六個已獲大陸官方批准,其中有三十二個辦事處,四個合資公司。由於該類機構係屬代表處或聯絡處,並未擁有獨立經營權,加上在大陸的船務、貨物運輸代理須由大陸船代、貨代負責,並收取一定比例的代理費,而在五月起,大陸官方對未與其簽定互免海運雙邊協定的境外航運企業,依規定須徵收海運所得稅。
在兩岸至今仍未簽定有關協定的情況下,台灣航商在規定下,無可避免的將列入徵稅之列。業者為避免大陸業務成本增加,影響承運優勢及競爭力,包括長榮海運等多家航商只有改弦易轍,被迫改掛其他船旗加以因應。台灣航商在大陸貨櫃航運市場約占總運量的兩成,在改掛船旗增多的情況下所透露出的警訊,除將加快商船出走,未來台灣航商於海運市場的佔有率,在帳面上也將受到影響。
兩岸三通可降低船舶航行時間,航線調配更具彈性,各項產品製造成本也可望降低,進而帶動潛在的市場需求。諸多調查數據顯示,通航對台灣經貿發展有相對的正面影響,尤其大陸是目前全球最被看好的經貿市場,跨國知名大廠已競相搶灘登陸,台灣產業為求生存進駐設點,是經貿市場必然趨勢。兩岸受限無法直航的競爭劣勢,是外商焦點轉移,縮減在台人事支出的因素之一,更是台灣競爭力的一大憂慮。
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再度為兩岸三通請命,肯定陳水扁總統在大膽談要「三通」的願景;問題是,倘若有講沒做,充其量仍將落於空談,成為政治包裝的語言。
小三通開放以來,事實證明商機有限,航商興趣缺缺,正式報關案件用五根手指算算都綽綽有餘,離島民眾甚至譏諷為為德不卒的「通三小」。在大陸各省大舉建設航運中心的情勢下,台灣勢將失去主導對談的優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