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觀世流能樂堂
日本能劇分為五個流派:觀世流、寶生流、金春流、金剛流、喜多流。其中喜多流與武士關係最為密切,演出風格也傾向陽剛內斂,講求力道和嚴謹。
2000年,福山喜多流大島能樂堂應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當時尚稱國立藝術學院)之邀,在戲劇系舉行一個月的工作坊,由「日本重要無形文化財」大島政允主持,由喜多流第一位女性能樂師大島衣惠和樂師龍澤成實負責教授;之後大島能樂堂並在北藝大「荒山劇場」演出兩場薪能,當時美好華麗的經驗,想必長留參與者心中。
睽隔11年,彰化配合媽祖繞境祈福,舉行彰化國際戲曲節,邀請大島能樂堂來臺,於10月4日在彰化員林演藝廳示範講解及演出《經政》、《草紙洗小町》。草紙洗小町
北藝大得知消息後,本擬邀請大島能樂堂參與關渡藝術節演出,然因邀請單位等等行政細節,未能如願。不過,大島能樂堂與北藝大關係密切,於是特於10月5日來校舉行兩場不售票的活動(全團並於6日返日,真是友情支持到極點)。一是5日下午在傳統音樂系舉行的工作坊,我因當時有課,並沒去參加。一是當天晚上在音樂廳的示範講解及演出,本文即紀錄當晚所見所感。
2000年大島先生來北藝大時,學校尚無音樂廳,這次看到要舉行示範講座的美麗音樂廳,非常喜歡,臨時決定,將原訂只穿家紋服裝的示範演出,改成正式演出,演出《經政》的後半段。所有前往的觀眾,真是意外之喜,既聽了深入淺出的講座,還看到精彩的表演。擔任主持的大島輝久竟然還「很日本」的請大家「原諒」他們更動預定內容(呵呵,請「多多更動」),然後一鞠躬。(在全部演出結束後,輝久先生還為臺灣在日本震災時的支援,表示感謝和深深鞠躬,大家更不知如何反應,只好胡亂拍手了事——拍手是針對他們精彩的講解與演出)
因為是臨時決定演出,並沒有設置鏡板*和橋掛*(*下文會再說明),音樂廳舞臺最後面是管風琴,這場講解和演出就在管風琴前進行,因管風琴是「關」起來的,所以從臺下看去,除了上端,背景是木板板面,也還OK。
首先是由大島政允親自表演仕舞《高砂》,這是歡慶時節的祝福演出,是很好的序幕。
(因現場不宜拍照,所以下文所PO圖像,都不是當晚演出,而是其他表演的資料)
大島政允及他的演出資料圖像
仕舞演出後,大島輝久(政允先生長子)上場,因來臺人員有限,他身兼數職,先後擔任主講、後見、地謠人員。
大島輝久及他的演出資料圖像
他首先簡單介紹《高砂》,繼而講解能劇特質、源流、時代、能面、服裝,並請大島衣惠(輝久先生的姊姊)表演能劇的基本型,以及姊弟以同一「型」詮釋不同人物,讓觀眾可以有較深刻的印象。(講解內容,有興趣者,可在能劇相關書籍讀到,本文不多敘述了)
講解能面時,以能劇中著名之一體兩面,小面(若女,即少女)及般若(魔鬼)為例(特別強調鬼面中,有角的是女子)。因我曾在名古屋能劇堂戴過這兩張能面,就把相片也PO一下囉。
小面(若女)
般若(魔鬼)
接著是大島衣惠介紹能劇的歌唱(謠),並教唱《高砂》【千秋樂】首句。
大島衣惠及他的演出資料圖像
可惜沒能拍下她演出《經政》的秀美英武身姿
之後是龍澤成實介紹樂器。包括成實小姐的能管、竹村英雄的小鼓、大倉榮太郎的大鼓;至於太鼓,因這次來臺演出的劇目中,並不會使用到,也就沒帶來了。個別示範後,也表演合奏。
介紹音樂時,衣惠小姐已在後臺著裝,極為雅致漂亮的上衣和袴都已著好,現場示範長絹穿法。這種只在樂屋進行的過程,在舞臺上展現,的確讓人大開眼界。繫帶、縫線、戴髮、佩劍等等都極為繁複,重點當然是戴上名為「十六」的青年能面,以往在鏡間戴上能面時,有較慎重的行禮儀式,我得值因緣看過數次,那在舞臺上「表演」著裝,將如何致敬呢?衣惠小姐捧著能面,輕輕做了頷首行禮的動作。戴好能面,兩位輔助者再幫忙檢查修飾後持扇,坐於場上稍候。配角(脇)、樂隊、地謠(合唱團)陸續上場到定位,開始精彩的演出。
經政(正)是平清盛的侄子,原是翩翩佳公子,少時以其才俊受仁和寺守覺法親王的喜愛,法親王更因賞識其音樂才華,而贈其唐土(中國)琵琶-「青山」。福原之戰時,經政與擅長吹笛的弟弟敦盛。在不同營帳中,琵琶與笛合奏,感人至深。源平大戰,經政戰死於一之谷,法親王命僧侶行慶將琵琶「青山」置於佛前,舉行管弦講供養經政。深夜,伴隨著祈禱著經政成佛的樂聲,經政的幽靈突然顯現,訴說著對法王的感謝與死亡時的痛苦,並羞慚著自身已成鬼魅一事而消逝於暗夜之中,本劇屬於「修羅能」。
因我手邊沒有大島衣惠演出
《經政》的相片,以金春流和寶生流的演出為例。
金春流
寶生流
下面PO幾張能樂舞臺相片
箱根強羅美術館能樂堂
能劇舞臺是以神仙會停佇降落的松樹為背景,畫著松樹的背景稱為「鏡板」。有時是老松,有時是若(小)松,以名古屋能樂堂為例:
老松
若松
從觀眾席望向舞臺的左側,通到後臺之間,有「橋掛」連結。橋掛既是演員走向舞臺的通道,也是表演的空間,有許多戲會在橋掛上演出。橋掛的盡頭有五色幕,幕後即「鏡間」,是演員化妝完畢,準備上場前停留的地方。演員上場時,鏡間會有兩位工作人員支起五色幕,讓演員走出來,下場時亦同。
從鏡間望向橋掛及舞臺
演員出場
見所(觀眾席)分為正面席、中正面席,脇正面席。舞臺和觀眾席之間的空地稱為「白洲」,而橋掛和脇正面席間的白洲上,有三棵松樹。
梅若能樂學院
劇場往往有和舞台同等大小的稽古(練習)室
名古屋能樂堂練習室
野村萬齋家中的練習室,也有橋掛
以下兩圖,見野村萬齋《What is 狂言,頁73》
大島能樂堂
有一段時間沒到日本看能劇了,看完《經政》,依舊感慨萬千。能劇劇場內部,除了觀眾席,幾乎都由檜木打造,觀眾席則約400到600席左右。日本的傳統戲曲雖也在求新求變,但並不把在較小的劇場發展出來的劇種,硬搬到「大」劇場去,這是保持傳統演出特色的第一步。中國傳統戲曲,以崑曲為例,當演出從適合兩三百人的劇場,硬要移到千餘人的劇場,細微精緻的唱念做表全須放大。眼波流轉、顧盼生姿已無法驗證,佩帶小蜜蜂、改變唱念的方式,過火的誇張表演,在在都使這個劇種的特質受到扭曲和損傷,其中種種複雜的問題不在此說了,我無力抗衡,那就安安靜靜看願意堅持「小」劇場演出的日本戲劇吧。
日本傳統戲當然也做了很多改變和實驗,但至少在演「老戲」的時候,並不冒冒失失、魯莽的從根本處破壞,對於這樣的自信與堅持,作為戲曲愛好者的我,除了致上敬意,也在這種演出中得到洗滌和淨化,雖然由於語言能力的限制,我能掌握的有限,但坐在那樣的劇場面對那樣的演出,每次都心懷感激。
本文只是紀錄這個意外美好的夜晚,至於這學期課程的學生看後,有一些疑問,我答應他們,會在課堂上說明一些關於能劇、舞台、演出…等等的基本狀況,也會讓他們看一點能劇、狂言、歌舞伎的影片,所以相關內容和細節,就不在此多說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