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誤會大啦
鎖定的目標是草嶺古道
路標明確為何會走向窮鄉僻壤
古屋牆壁幾個大字往草嶺古道
也有親水公園
可是山路曲折蜿蜒
什麼道理顯無人跡
想必另有其他條康莊大道
恐怕這真正是原始的古道
怪只怪沒有做功課
想到哪裡就走哪裡
循線折返福隆早已正午
飢腸轆轆阿狗氣喘如牛
福隆鐵路便當思古幽情
這樣菜色55元阿嬸滿意
既然今日走草嶺古道曰不疑
艷陽高照日正當中酷暑難耐
不如改走擇日再來尋幽訪勝
阿嬸想往北走鼻頭角我說南
對啦~
接下來正是三貂角燈塔
今天太陽夠大
天不夠藍雲不夠白
三貂角名稱的由來
根據傳說西元1626年時西班牙船艦由菲律賓進發
航抵台灣東北角海域準備進佔台灣北部
在途經三貂角的時候只見巨石遍地
而且旁邊並沒有河、湖
所以判定這個地方不能成為良好據點
但因不知其地名為了方便記載於航海日誌
所以就用拉丁文命名該地為San Diego(聖地牙哥)
早期當地居民使用閩南語音譯為「三貂」
又「三貂」地處台灣最東邊的岬角
所以這個地方就被命名為「三貂角」了
三貂角燈塔因位處「三貂角」而得名
西元1929年及1931年因日本船舶-撫順丸及華南丸
先後於三貂角附近海域遭遇海難沉沒
日本政府因此開始籌建燈塔以防止悲劇再發生
並於西元1935年建造完成,燈塔隨即開始運作
燈塔的燈器為三等煤油白熱燈
每旋轉一周需要花二十八秒鐘的時間
包括紅、白光閃爍共計兩次
光力為200,000支燭光
職工想必高臥時見遊客陸續上門
趕緊升起國旗及財政部海關旗幟
位處偏遠的三貂角仍舊保有往日美麗風貌
從福隆往東行直到馬岡可見到古樸風味小村落
以及由幾戶人家共同守護著的田地及燈塔
還有一個小小漁港給人恬靜閑謐的感受
略顯粗獷但又嬌小迷人的地方便是三貂角
因為沒過度商業開發仍保有純樸的氣息
給人舒適宜人的感受不同於都市嫻靜感覺
從濱海公路右邊叉路便可抵達三貂角燈塔

燈塔氣象雷達站高聳入雲霄
白色古建築搭配上藍天白雲
登高遠眺那碧海共長天一色
風光明媚驚呼連連美不勝收

高16.5公尺的燈塔建於民國42年
是當時的日本人特地進口水晶玻璃作為其燈泡材質
燈光的射程可以達到24.5海浬之遠
可惜的是二次世界大戰受美軍砲轟而受損
至今傷痕累累為歷史留下了見證
燈塔有開放參觀塔內附設有展覽室
有興趣可以進一步的了解三貂角的由來
也可以了解與燈塔相關的設備及知識
三貂角燈塔是太平洋區很重要的指標
可說是台灣的眼睛
這裡也是台灣看日出的最佳地點
站在燈塔下還能眺望一望無際的大海
非常的舒適宜人讓人一眼就會愛上這裡
想看日出可於假日來欣賞


990420 124.jpg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