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預防針(疫苗)會使人反而比較沒有抵抗力嗎?
a. 特定大小的外來蛋白質侵入人體,免疫系統就會起反應,製造可以「中和」這些侵入者的蛋白質,我們稱之為抗體。
b. 當我們受到病源體感染,會出現各種不適症狀,各種病各有不同的病程,大約二個星期後,人體就可以測得抗體的存在。在往後的一生中,當我們下次接觸到同一病毒,不但這些抗體可以保護我們,避免再次受到攻擊,而且免疫系統也會藉此機會溫故知新一番,產生更多的抗體,對同一病毒提供更高的保護力。
c. 疫苗是由含有病源體蛋白質的成分所組成,也會促使免疫系統產生抗體。
d. 有些病毒對人體侵犯力很強,足以突破免疫系統的防護,產生極為不適的症狀,例如水痘、流行性感冒,或傷害人體留下後遺症甚至造成死亡,例如天花、麻疹、小兒麻痺等。想要減少這些不適症狀、後遺症與死亡,唯一的可能,就是在接觸感染這些病毒以前,我們體內已經有抗體的存在。接種疫苗就是最好的辦法。
e. 疫苗可分為(1)死的病毒或病源體的一部分組成,不具感染力,但是產生的免疫力較弱,需要追加接種,才能有較長時間且較好的保護效果;(2)減低毒性的活病毒,保護力較強,但是可能造成感染,通常症狀非常輕微(至少比受到感染輕微)。
結論:事先打預防針,當我們感染病源體時,不但可以減少生病的痛苦以及併發症,而且產生的抗體可以比未打預防針高,足以保護我們一輩子。
有人說水痘疫苗只有二十年保護效果,以後還是會長水痘?
1. 錯誤!除非接種疫苗後,都未曾接觸過水痘患者。絕大部分人都可能接觸到水痘患者,此時不但有保護效果,而且會產生加強作用,終生免疫。即使到了老年才受感染,體內只剩少量抗體,症狀也會比完全沒有抗體來得輕微。
2. 打了各種疫苗後,超過二個星期就有抗體,通常二個月後達到高峰。為了終身免疫,應該趁抗體效價高時,適當接觸患者;即使還會有症狀,也比以後抗體衰減了才受傳染輕微。
3. 水痘疫苗將會全面接種,數十年後會像麻疹一樣,不再有感染機會。甚至像天花一樣,消失於世界上。
4. 一歲以上至十二歲,接種一劑;十二歲以上,二劑。疫苗效果:(1)95%以上不會得水痘,除了減少不適與疤痕,也會減少併發症如續發細菌感染、敗血症、小腦炎等。(2)少於1~2%,接種10~14天後,出現少數水痘(通常只有三、四顆),終身免疫。(3)少於1~2%,抗體不足,會被傳染而出現水痘,但很輕微。
5. 水痘痊癒後,病毒會潛藏在人體;日後抵抗力較差時,以帶狀皰疹(皮蛇)型態復發。目前認為接種疫苗,或許可以避免帶狀皰疹。
感冒吃藥可以打預防針嗎?
1. 接種疫苗唯一的絕對禁忌,是曾經對該疫苗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如抽搐、昏迷等(要小心排除非疫苗因素引起的可能,例如熱痙攣、癲癇)。其他禁忌都是相對的。目前各種疫苗,除了狂犬病疫苗,安全性都很高,在可以接受範圍內。至於疫苗引起的嚴重反應,除了多年前,接種疫苗後導致小兒麻痺的唯一案例外,各種有關疫苗嚴重反應的報導,幾乎都無法證明與疫苗有關。
2. 有一個嬰兒特有的疾病「嬰兒猝死症」,容易發生於一歲以下,尤其五、六個月以下還不會翻身的嬰兒,其原因尚未清楚。這個年齡的嬰兒免疫力發育尚未完全,容易得到各種嚴重感染(例如嗜血桿菌),出現不可預期的變化。因為出生後幾個月內,是預防接種最密集的階段,這些狀況如果剛好發生在打完疫苗後,預防針就背了黑鍋。其實接種疫苗與否,嬰兒死亡機率並無差異,可以證明疫苗並不會增加危險。
3. 一般醫師不喜歡在感冒時,幫小朋友打預防針。除了避免上述麻煩外,主要是因為在感冒時,尤其初期,常會有發燒、吵鬧等症狀變化,這會與少數預防針(主要是三合一DPT)的副作用不好區別,干擾對病情的判斷。
4. 除了正在接受化學療法、放射療法的癌症患者,或嚴重脫水等少數,可能對疫苗無法產生正常反應以外,普通感冒並不會干擾人體對疫苗產生抗體,接種疫苗也不會使病情加重。臨床上,我們也常看到才打完疫苗,就開始出現感冒症狀的小朋友。
5. 至於藥物,除了長時間服用類固醇、抗癌藥物等少數,對人體免疫反應幾乎沒有太大影響。
6. 台灣小朋友二次感冒的間隔,有時不到一、二星期,即使不想在感冒時接種,當感冒停藥後,就要利用時間儘速補齊。因為有預防針的疾病,都是比較嚴重的,家長應該要盡量如期完成。萬一感染了可以預防的疾病,更為不利。
目前可以接種哪一些自費預防針?
我們可以這麼說,有預防針的疾病,都比沒有預防針的凶得多(除了愛滋病和登革熱,因為技術困難,尚未有預防針)。例行兒童預防注射與水痘以外,目前尚有:
1. 流行性感冒B型嗜血桿菌(簡稱B型嗜血桿菌,HIB):名稱常被誤會為流行性感冒,是已開發國家嬰幼兒最重要的殺手。初期症狀與感冒無異,一旦開始變化,極短時間內惡化,令人措手不及。主要以敗血症、會咽軟骨炎、腦膜炎為主,死亡率可高達5%,存活者大多有各種後遺症,多個已開發國家已全面接種。依年齡區分:二個月至十一個月,接種三劑;十一個月至十五個月,二劑;十五個月至六足歲,一劑。各劑間隔至少二個月,最後一劑接種年齡應大於一足歲。
2. A型肝炎:經由糞口途徑傳染,「公筷母匙」就是為了預防它。以前環境衛生差,大多在嬰幼兒時期感染,通常無症狀或與一般感冒相似;較大以後感染就可能出現嚴重肝炎。目前學齡兒童超過90%沒有抗體。外食為主要感染來源,可能感染地點為少數山地鄉、學校餐廳(例如光武工專同學集體感染)、海外旅遊等。年齡一歲以上,接種二劑,至少間隔六個月。
3. 流行性感冒:症狀嚴重,即使年輕力壯,也會變成一條蟲。高燒可達五至七天,劇咳,之後常有疲累症候群,可達數週之久。老人、小孩易有肺炎、中耳炎等併發症,氣喘患者極易誘發且症狀加劇。此病毒會不斷突變,為預防該年度流行之突變種,必須每年接種新疫苗。疫苗包含A、B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保護力約70%不受感染,感染者症狀亦輕微許多。每年十月起開始接種,六個月至八足歲兒童第一年需接種二劑,間隔一個月。每年十二月、一月大流行,媒體報導,疫苗即將缺貨,才出現搶種熱潮。接種任何疫苗都需要二個星期以上,才有保護力,提醒大家儘早接種。
4. 肺炎雙球菌:可以在各年齡層,引起細菌性肺炎、敗血症、腦膜炎,尤其以嬰幼兒、老人、糖尿病患者及其他免疫力差者較為危險。容易在感冒(尤其流行性感冒)後,呼吸道表皮受損時,侵入併發肺炎。也是嬰幼兒中耳炎、鼻竇炎最重要病源菌。此菌抗藥性逐年增加,所導致之嚴重感染,目前已是醫界最為頭疼問題之一。預防重於治療,接種疫苗以減少抗生素使用機會,是未來感染病學最重要方向。二足歲以上一劑,每五年追加一劑。
5. 成人B型肝炎疫苗:B型肝炎主要經由血液傳染,以前最重要的感染途徑是生產過程中,肝炎帶原者媽媽感染其嬰兒,這些被感染的嬰兒,很多以後成為帶原者`,再傳染給他們的下一代。B型肝炎帶原者(慢性肝炎)是肝硬化及肝癌最重要的危險因子,自從1984起,新生兒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經由母體感染變成帶原者的機會已經大量減少。目前較常見的反而是,成人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遭受感染,諸如注射、拔牙、手術、輸血等;成人期感染B型肝炎,極少會轉變成帶原者,但是出現急性肝炎,甚至猛暴性肝炎的機會卻遠較嬰兒期高。目前台灣各種消毒滅菌措施大致良好,感染機會不高,但是國人出外旅遊日多,在國外感染的例子日增。曾有患者去大陸旅遊,因牙痛在當地接受治療,回國後二個多月便爆發急性肝炎(潛伏期長達二、三個月)。在此建議各位家長,除了注意小朋友的預防保健以外,沒有B型肝炎抗體的成人,最好自費注射疫苗。共三劑,在第0、1、6個月分別接種。
6. 新生兒自費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請準備要生小baby的B型肝炎帶原者注意,如果您的親友符合這種狀況也請告知他們。施打疫苗只能預防未來的感染,對帶原者母親所生產的嬰兒而言,緩不濟急;因為在生產過程,B型肝炎病毒已進入新生兒體內,這些嬰兒極可能已受感染。他們必須在24小時內注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就是抗體,可以中和已進入新生兒體內的B型肝炎病毒。再藉由接種B型肝炎疫苗,免疫系統逐步產生足以保護自己的抗體。免疫球蛋白屬於血液製品,因為檢疫標準越來越嚴格,一劑的價格已由之前的六千多元,急速上升到三萬多元。由於考慮整體花費與得到的效果,目前政府施打的對象,只限於特別高危險群的「e抗原陽性」帶原者媽媽所生產的新生兒(超過百分之十會成為帶原者)。但是「e抗原陰性」帶原者媽媽所生產的新生兒,仍有百分之一左右會成為帶原者,也就是以後可能成為肝硬化甚至肝癌患者。政府施政需要考慮投資報酬率,但是小baby對我們而言都是唯一的,在此建議如果經濟不成問題,所有「e抗原陰性」帶原者媽媽所生產的新生兒,應該自費接種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感冒可以上學嗎?
1. 小孩生病要不要上學,首要考慮的是:精神體力好不好,能不能學習。如果嘔吐、腹瀉、劇咳等,會影響自己或其他同學上課,不如在家休息。
2. 如果這個病是很厲害的,例如登革熱;或是可以預防的,例如水痘、流行性感冒有疫苗可以接種,就不要上學以免傳染給同學。這個標準會隨時間改變,以前我們鼓勵小朋友早些長水痘,症狀較輕,現在有了疫苗,就應該讓其他人有免於感染的機會。普通感冒、腸病毒都不屬於這二種狀況,以後如有疫苗上市則另當別論。
感冒可以吃冰嗎?
原則上是可以的。傳統觀念以為感冒是受風寒引起,吃冰當然會加重病情,所以忌諱吃冰;在西方國家就沒有這種忌諱。其實感冒是傳染病,與冷熱無關,而且感冒通常有一定病程,不會因為吃冰與否而改變。要不要吃冰主要是依據下列幾個考量:
文章定位:
人氣(42)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