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2-26 20:05:37| 人氣1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The Da Vince Code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達文西密碼 - 劇情簡介》
哈佛大學的宗教符號學教授羅柏‧蘭登到巴黎出差的深夜, 突然接到一通緊急電話,通知他羅浮宮年高德邵的館長遭人謀殺,就在博物館內,屍體旁邊留下了一個令人困惑的密碼。
蘭登與法國美女密碼專家 Sophie Neveu 在整理分析謎團的過程中,驚訝地發現在達文西的作品中藏有一連串的線索。
這些線索人人可見,卻被畫家巧妙地偽裝,加以隱藏。

蘭登發現一連串令人震驚的關聯:已故的館長是鍚安會的一員 - 鍚安會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祕密會社,其中的成員包括牛頓、波提且利、雨果,和達文西等人。
至此蘭登發現自己正在追蹤一個石破天驚的歷史大祕密,一個已經埋藏了幾個世紀、既富啟發性又危險的祕密。
在這場遍及巴黎的追逐中,蘭登和 Neveu 發現他們是在跟一個始終不露面的幕後主使者鬥智,這個人似乎總是知道他們下一步要做什麼。
除非他們可以解開這個錯綜複雜的謎團,否則錫安會的祕密,這個具爆炸力的古老真相,將永遠消失。

<書介>
回首看今年度之最痛快淋漓瘋狂暢銷的浪漫驚悚的推理小說,絕對是《達文西密碼》了。
這本人人愛不釋手,一看就上癮,到底它的魅力在哪裡呢?

首先是媲美好萊塢的情節,要是你習慣看好萊塢電影,你一定會能想像書中許多的畫面呈現,巨大的飛機掩護著嫌疑犯悄聲落地,或是在不可思議的巨大穀倉裡有著許多精密先進的設備……。
再來是有如MTV的緊湊節奏,全書由開始到結束,經過的時間根本不到24小時,但主角卻已來來去去,從法國到英國,從巴黎到了蘇格蘭。
書中每章的結尾,總結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會讓人想要一頁一頁看下去,猜想故事會如何進行下去。
另外,最重要的,本書充滿了有趣的歷史謎團與豐富的歷史、繪畫、宗教知識。
作者丹.布朗因著家學淵源,知道許多有趣的歷史謎題和繪畫知識,於是能運用自如,創造出一個新的謎團。

很多人都很好奇,這本書當中所講的故事是真的嗎?
作者丹.布朗說,雖然故事是虛構的,人物是假的,但是,達文西的畫、羅浮宮的金字塔等,都是真實存在於現實世界裡。
他希望能透過書中人物的討論,引起大家的興趣,進而能思考關於宗教、信仰和歷史的看法。
不論世界各地,這本書的銷售成績都亮眼得令人驚艷,丹.布朗則坦承被嚇到了。
他知道自己很認真地在寫這本書,但從沒想過這本書可以吸引這麼多人,因為他只是將自己這些年來因著興趣,進而發現的一些資訊匯集成小說而已。

至於在台灣出版《達文西密碼》的重要推手,就是時報出版社文學線主編葉美瑤。
當簽下這本書時,《達文西密碼》才剛上紐約時報的排行榜三個月,其實尚未引人注目,但看過第一章的試閱之後,她就決定要簽下這本書,當時她也沒料到這本書竟然會有如此的銷售佳績。
當我們問到她,出版《達文西密碼》最難忘的經驗是什麼?
她說,她覺得她做得最對的事,就是選對了譯者。
這本書裡的內容涵蓋了宗教、歷史、繪畫、數學等專門的領域,要譯得好,譯者勢必也要有著許多的知識。
尤傳莉小姐正是這樣一位優秀的譯者。
在書出版之後,很多美術界的人都向美瑤說,譯得真好。
美瑤笑著說,雖然我們是全世界最晚出的版本,但我們的品質是最好的。

對於這麼具爭議性的一本書,網路上的讀者反應也是兩極。
不過說好看的讀者還是占了多數。
但許多人對於書中的結局都不太滿意,在經歷這麼一場冒險後,這樣的結局有點不能大快人心。
想知道《達文西密碼》倒底如何不能滿足這些讀者嗎?還沒看的人快來看吧!

【書評感想】
對大部分的非基督教徒、或非天主教徒而言,耶穌有沒有後代子孫,大概都不覺與生活會產生何種影響。
就好像上帝之死,跟尼采有啥關係?尼采幹嘛宣告上帝之死?
但是,宗教卻是西方文化最重要的元素,撇開宗教不談,西方文明可能所剩無幾。
人類充滿想像力,也同時充滿自我制約的習性,對於跟我不同的意見,可能視而不見,也可能誓死抵抗之。
一旦信念形成,往往造成自我制約或是習慣,比如教廷與教宗的存在是現實的制約。
當耶穌的神性是否人為創造?是否遺留後代?以及梵蒂岡的神性是否因此削弱?是否造成權力鬥爭?組成了本書中的陰謀動機。

西方哲學家尼采,對於存在於日常週遭的真理、理性、道德、基督教等一般人習以為常的價值或信念,常加以批判,是西方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某種程度上,上帝死亡或是神性代表的消失,意味我們已不能再訴諸超越的本體或形式上的真實來作為知識與價值信念的基礎。
只剩下靠藝術的力量,人們才能既面對痛苦的人生真相,又肯定現世。
而藝術,很有趣的,成為本書的中心骨幹之一,小說從「蒙娜麗莎的微笑」隱含密碼著手佈局。
也許Dan Brown沒有這麼大的野心,但是總覺得這本書飽含著西方文化的這種批判特質,以及藝術發展的簡介。
達文西是西方重要藝術代表人物,充滿十足的議題性,作為本書切入主題甚至書名,的確是一高明選擇。

在中國五千年的文化裡,卻很少有這種為信念而戰的元素。
王陽明「格物致知」太過道德;中國只有官逼民反,為當皇帝而戰的習慣。
君權神授到天賦人權這種歐洲文化的演變,在華人文化中,仍未在深沉的社會文化底層改變過。
所以這種信念之爭,不太可能在華人文化形成。

逐步發現線索,不僅被難以洗脫殺人疑雲籠罩,同時也對於其他出場人物的定位產生疑慮。
對於此書,其實不必抱著「推理小說」的想法來看。
其中的內涵,是要拋開情節、對白所感受的,小細節也可能比對白重要。
這本書也許難以一解偵探迷的推理欲望,但對於想吸收西方宗教或是藝術新知的人,卻是不錯的選擇。
包含的新知或許難以精深,但是卻能夠引發探求的慾望。

台長: 燄.炎.燚
人氣(16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心靈饗宴 |
此分類下一篇:【For one more day】再給我一天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