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23 01:25:41| 人氣5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七年幻象今夢醒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作者:天佑(杰仔的網友)
來源︰http://hk.geocities.com/exanti_christendom/

  七年,是一段很長的日子,如用來學習,足以完成學士及碩士學位;若投放在感情上,則足以由相識到結婚,但是,我卻把我人生中最光輝,最美麗的那七年虛秏在一個完全不值得我投放時間的地方內。現在回想,以往七年日子,前塵種種,如夢如幻,如霧如煙,剩下的只有一陣惆悵,及一具被往事消磨得形銷骨立的軀殼。

  我自小便在基督教學校學習,從幼稚園、小學、到中學,也是在基督教的學校讀書,從小便聽老師說聖經故事,因此,我對基督教並不陌生,但我一直都沒決志信主,因為我是自小是一個頗有自信及勤力的人,或許我的讀書成績不壞,學習一直也很順利,故此,我並不覺得自己需要信主,尋求心靈的依靠。

  但是,隨著1997年的逼近,我開始感覺到迷惑。也許是香港的政治形勢將有所變化,加上我正面對人生第一次的挑戰:會考,我感到前景變得模糊不清,一片傍惶無助,開始希望能尋求心靈的慰藉。1997年1月,在家人的邀請下,我參加了一個名為「紛亂中的信靠」的大型佈道會,會上的主講牧師針對當時的時局,指出相信主耶穌才是面對茫茫前路的依靠。在慷慨激昂的宣召,以及家人的鼓勵下,我決定信主,踏上了這條信仰之路。

  決志後,我在家人的陪同下,在居住地附近的一家小教會中聚會,和我家人一起出席團契,雖然團契內的人的年紀平均比我大兩三年,但我也感受到大家的熱情款待,加上我是一個頗為隨和的人,因此我覺得問題不大,便決定留在該團契聚會。這樣,我的教會生活便正式開始……

  教會生活使我接觸更多基督教的教義及信仰。我當時想,雖然聖經說:凡是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做就人,但我認為,作為一個教徒,要別人看到我的好行為,好使基督的名得到榮耀,怎能不守聖經內的教條呢?因此,很多聖經中的教條,我也盡力去遵守,若不能遵守,我便會十分自責,祈禱求神寬恕,因此,信主後我常常活在罪疚感及自責中,並不感受到那種基督教所說,信主後得到釋放的平安喜樂。

  返了教會的一段日子,我開始和教會內的弟兄姐妹混熟,自覺融入了這個「大家庭」,我也開始在教會擔任一些職事,在教會中漸露頭角,成為了當時的「上位新星」,當時,不論話劇、音樂、教導、出版,甚至行政、管理的位置,皆有我的影子。然而,鋒芒太露,開始惹人妒忌,我開始聽到有一些弟兄在我面前說不要對某姐妹「玩0野」,因為他已經盯上了她,暗示我不要「撬牆腳」;有位姐妹(姐妹A)當時對我有點意思,我也覺得大家有機會發展,但另一位自稱和那姐妹很熟的姐妹(姐妹B),在當我正想和A表白時,她竟然走來對我說叫我停手,說A有很多男性朋友,她只是拿我來玩,叫我不要太認真,從字裏行間中還處處暗示我配不起那姐妹,使我的自信遭到無情的打擊,不過,當時我很感激她,因為我以為她是為我好,免得我在A面前出醜。但後來我卻聽到流言,說我喜歡姐妹B,我追查源頭,這是B自己放出來的謠言,原來B一向是以如此技倆,在旁人面前假裝跟男孩混得很熟,然後週圍向其他人說那男孩喜歡她,使其他人覺得她得有魅力,我只是她今趟的獵物罷了……

  我返了該教會兩至三年後,教會內又來了一個新人,但他是那些團契「元老級」的同學,故他跟團契的人混得很熟,後來,他為了奪得一位很漂亮的姐妹的芳心,用了一些非常卑鄙的手段向那姐妹抹黑其他男子的行為,使那姐妹對其他男子的印象很差,最後,他如願以償,和那姐妹雙雙步入教堂,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當這些事發生時,我所敬愛的主基督卻在那裏呢?

  雖然這些事在我身邊不斷發生,有些和我有關,有些我則只是個旁觀者,但我始終認為,這是人的問題,我應該把專注力放在神的事工上,因此,我更賣力事奉,參與更多職事,進了大學之後,我需要在大學的課外活動中與教會的事奉上作一取捨,最後,我認為神的事工比大學的活動更為重要,因此我把時間精神,都投放在教會的事工,以及和教友建立關係上,這樣,我就白白浪費了三年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連在大學內一些談戀愛的好機會,我都放棄,因為我深信神一定會賜下一個最好的給我,而不用影響我在教會內的事奉。

  本來,我認為自己在團契內的人緣雖不算好,但也不太差,然而,在一次事件中,我發覺到原來那些所謂的關心,只是表面的工夫。實際上,團契內的人根本上當我是一個怪人,因為我對信仰的質疑太多,並不符合他們所謂「羊」的標準,加上我並不刻意投入某一個圈子,也沒有拍拖(他們認為,不拍拖只有兩個原因,不是沒本事,便是同性戀),故覺得我根本不是屬於他們當中;至於導師,則只想視我為一件工具,利用我擔當事奉工作,當我沒有利用價值時,便棄我如棄履,還在我決定離開時暗示我氣量小,包容力不足……我想,若他們跟我易地而處,他們是否會有和我相同的感受?

  我對宗教並未死心,因我始終認為,這是人的問題,不是神的問題,因此我決定轉教會。我到了一間規模很大及很有名的教會聚會,我被分配在一小組內聚會,但那組長對我的態度開始時並不友善,因為她以為我是那些想在教會內「追女仔」的人,我當時想,你們可以帶一些在ICQ上認識的網友返教會,卻為何要處處防避我?第二,就算我真的想進教會「追女仔」,難到你對自己的信仰如此沒有信心,不信信仰可以改變我麼?再者,我根本就沒有此念頭,我只想過一個穩定的教會生活,所以我盡力使他們對我改觀。經過不懈的努力,他們對我的看法終於有所改變,我也漸漸覺得自己融入了此教會……

  但我返了不久,便發覺那間教會的人十分可怕,他們像保險公司的經紀般,不斷叫我帶親友返教會,還不斷說要為神建立大事業,就要不斷帶親友信主,以壯大教會在社區的影響力,我覺得那個所謂主任牧師的權力慾大得可怕,最令我失望的是那群教會的人,他們像是被洗腦一般,盲目的去跟從那主任牧師的指示去做,也不理會他的指示是否有違背聖經的教導……

  那些中層的領導也僵化得令人可怕。曾經在一次研討中,討論自慰是否恰當,一位傳道人說,自慰是不能接受的,因為要看一些色情圖片及影象才能自慰,那便是動淫念,故他極不鼓勵青少年弟兄以自慰來解性慾,他說,他鼓勵青少年弟兄有性需要時,要以禱告解決,他還會一起和他們禱告,「一起渡過試探」。基於當時參與研討的主要為女教友,我不便說什麼,但我卻認為該傳道人的論點簡直不知所謂,英語叫做 Non-sense。試想,性慾根本就是與生俱來傳宗接代的本能,而青少年並無性伴侶,自慰既對人無損,又能解決性需要,為何要禁止?難道要他們胡亂找性伴侶,甚至靠非禮強姦等方法解決?我明白那位已婚的傳道人,他有正常的解決途徑,但我想他也曾做過 15-20 歲的年輕人,希望他能設身處地理解青少年的需要,不要在胡亂提倡那無聊又無效的禁慾主義。

  基於我是個隨和的人,我也一直有返該教會的聚會,但基於一些技術問題,教會沒有再編我入組聚會,我也盡了我的努力去使教會重新編我入組,但我卻像人球般被那些傳道人拋來拋去,他們好像怕負上責任似的,最後,在收不到任何回音下,我已經沒有返教會了。現在的我,可以說是一個被教會離棄的人。

  以上便是我的心路歷程,七年來,我在教會、在神的工作上,我認真、盡力,至少我願意付出時間及精神去參與,自問返教會也沒有什麼不良的企圖,但為何我卻落得如此下場?七年來,無論在人際關係上,還是信仰上,經過不斷的衝擊,當日未信時那個朝氣勃勃,充滿自信的我,如今卻變成一個既沒自信,又沒勇氣,形容憔悴,並有自毀傾向的人。我知道,要救自己,基督教已幫不了我,只會加深我的病情,現在,我只能脫去基督教的枷鎖,憑自己的能力,勇敢地去應付每一天的挑戰,並須放開懷抱,盡情享受生活,感受生活的甜酸苦辣,不能再在倚靠精神毒藥去維持生命,這樣,我的人生才會有轉機。

  夢,醒的時候固然痛苦,但最痛苦的還是在半夢半醒之間…

  轉眼間,離教至今以有三個月了,離教的熱情已經冷卻,現在是跟離教後的生活正面交鋒的時候。

  然而,命運之神卻並未見得對我特別看顧。反之,離教後,我面對著愈來愈大的衝擊及壓力。現在,表面上生活看似平淡,但內裏卻危機四伏,無論在工作上、家庭上、還是人際關係上,以往這一切我認為尚算穏定的東西,現在卻因為突發的事件,變得全不穏定,就如風暴雨前夕在平靜的海面上飄浮的一葉小舟,不知到什麼時候暴風雨突然來到,將這小舟吹翻。

  以往,當我遇到任何困難時,也會不自覺的向神禱告,以為向神傾訴後,問題便會如基督徒一貫的想法般迎刃而解,神就會施行恩典,改變環境,給我一條出路。但當我一次又一次看到上主對我生活的困境視而不顧,而對週圍那些偽君子基督徒的無理要求盡數答應,而且還要賜給比他們所求的更多的時候,我終於明白到我再祈求也是沒用。那些恩典,永遠也不會臨到我身上。若我不正視面對現在的困境,我這一輩子也只會在所謂“上帝的恩手”之下逃避現實,做一個退縮失敗的人。

  但遇到困難想找地方逃避,是人之常情,我也曾因為受不了以前教會內朋友的邀請重回教會崇拜,但是,我還未進該教堂,已經開始對那教堂反感。那間教會是我以往教會新植的分堂,但我卻在沿途發現一所很大的教堂。我想,植堂的目的究竟是為什麼?植堂不是應植在福音還未到的地方嗎?為何要植在已有“燈臺”的地方?稍有思想的人也會看出其中的關鍵。

  開始崇拜,節奏感強的音樂,使我不期然的投入,但是,那個講員的信息卻令我極之反感。那講員反來覆去也只是想說一件事,就是要教眾去找人返教會,壯大新植的分堂。終於,我抵受不了他那篇毫無根據,但卻振振有詞的“道理”,胡亂篇了個理由,便匆匆離開......

  一出教會,倒抽一口涼氣,發覺自由的空氣原來是這樣美好。不錯,教會是個可以用來逃避現實的地方,但教會是虛幻的,什麼弟兄姊妹之間的關懷,都是虛幻的,一離開教會,也要獨自去面對生活上的問題,教會根本不能,也不會提供什麼幫助......

  我更領悟一件事,就是原來過去七年我在教會的生活,是源於我對現實的逃避態度。現在,我不選擇逃避,教會對我的吸引力便消失,這次是我第一次完全不想逗留在教會......

  現在,惡運一浪接一浪,但思想卻還未能及時作出調整以應付挑戰,可謂“內憂外患”。但我相信,只要有決心,再困難的處境也能夠克服。與其求助於什麼神秘力量,倒不如認真面對每天的困境,沉著應付,尋找解決方法。人生的仗,縱是一場硬仗,但既然已下定決心去打,便要奮戰到最後一刻。

P.S. 有一次和以前教會的人聚舊,有些人一聽到我已沒返教會,不問情由便當眾問我“你想咁樣頹到幾時呀?你咁樣唔得個喎!”(可以想像他們說話時的語氣)基於男性的風度,我並沒有即時反唇相稽,只能含笑承受了他們的“批評”,卻無言以對......

台長: 愚傑
人氣(53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轉載故事 |
此分類下一篇:醫生和他的四隻狗
此分類上一篇:感人的一篇文章(姊弟情)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