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24 02:40:38| 人氣9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鄧老師論語導修課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不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夫子解:此段話語並非指一般平凡,而是指有份位的人,即王侯子弟。三年不改父之道指世子繼承父位後,不改變父王傳下來的政策(德政)。古代守喪三年,不是完整三年,而是守喪至第三年的第一個月,即二十五個月。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夫子解:此段話亦是指有份位的人。入則孝,出則悌,考,在家孝順父母,出,則兄弟和睦;對朋友要慎言,更要言而有信,要博愛,愛護一般百姓,而且必需親近仁人。除此之外,則去學習。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夫子解:賢賢易色,第一個賢字為動詞,解重視,第二個緊字為名詞,指賢德,賢賢易色全句指應重視德性,不應重視色相。娶妻重德性而不重美色,盡心盡力侍奉父母,鞠躬盡瘁效忠在上者,對朋友言而有信,雖然未有入學(古代的六藝),但已得到由入學而得的德性修為。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敬於事而慎於行,就有道而焉,可謂好學而矣。」

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意指生命不應是追求物質生活,而是追求德性修為。敬於事而慎於行,即做事認真負責,慎言。而君子亦需接近有道之人,接受賢人熏陶。好學,不單在於累積知識,更要不停提升自己的德性。德性與知識是相輔相承,空有善心不夠,空有知識亦不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與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每天再三反省 -- 自己為別人出意見是否盡心盡力毫無私心,交朋友是否有信,有沒有重溫老師的教導,溫故知新。

鄧老師今日講課的主題仍是主要集中於變化氣質。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古代人要求君子必需追求德行修為,讀書不單是累積知識,而是從讀書的過程中變化氣質,從而變為一位謙謙君子。

但現代求學求什麼?一份高收入工作?教統局說求學不是求分數,但求學是求什麼?現代社會的功利主義已污染大學教育,大學已經不是單是追求學問的地方,更遑說要求學生修身修德。

鄧老師的魅力,在於你聽他的課,自然會引起反思,從而有另一番啟法。聽老師課根本是享受,走堂的學生自是走寶!我想,再沒有幾多教授可以做到,旁聽生是多於修讀的學生!

對小記而言,求學不但是以上這些,而是助己助人,不是向人炫耀,我識什麼什麼。

來源小晴子:http://diary.sitelala.com/?&id=24160&md5=&diaryid=388224

台長: 維記
人氣(98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