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氣實在是很熱,也想不出什麼好的東西,做上師可憐啊!(眾人中有聲音:上師慈悲)慈悲當然是有點發慈悲,但有點不知道要怎麼講,今天我臨時準備了一些關於佛法的東西,因為是臨時準備的,講得不是很好也沒太大的用處。
今年我西洋演算法二十四歲,藏曆二十五歲。首先這麼多人千里迢迢到這參加我的生日長壽法會給我過生日,我非常榮幸,也非常感動,也覺得自己的責任越來越重,這麼多希望寄託於我,所以我將來需要更加努力地修行,這樣才能心口如一,能幫助到眾生和大家。你們的到來有很多意義、很多訊息在裡面,所以我覺得非常興奮。
今天我是臨時準備的,所以比較輕鬆一點,我也不喜歡很嚴肅,因為準備得不是很好,裝嚴肅那就丟臉了。所以今天就說些歷代法王的小故事和自己最近的一些感覺。
最近我在做些翻譯,從中文到梵文、中文到藏文、藏文到中文。這有個是我們從藏文到中文的翻譯,叫做“如法行持的五種因緣”。今天沒什麼次序,想到什麼就講什麼,次序你們自己編吧。
“如法行持的五種因緣”,我看到這藏文的時候覺得蠻有用,就把它翻譯成中文:
第一:信心大是使心得法之因;
第二:少善變是修行穩定之因;
第三:聽從教言是感染功德之因;
第四:心如石堅是達成究竟之因;
第五:智慧淩利是殊勝進步之因。
第一、信心大是使心得法之因。
這個信心不是世間上要突破什麼事情需要信心的那種“信心”,現在講的是佛法上對三寶、對佛法的絕對信心,這個很重要,因為你心裡想要得到佛法或者產生佛法的力量,你必須有強大正確的信心。
各宗教都要求有信心,佛法裡也提到信心。信心分為三種:清淨的信心、相信的信心、展望的信心。現在主要說的是“相信的信心”。
我們要相信三寶的功德,相信佛法能夠帶我們到彼岸,不再輪回、得到涅槃。要相信的話你首先需要認識佛法、瞭解佛法。但認識佛法、瞭解佛法的難處在於佛法深而廣大,不是我們自己看書或者思考就可以懂得領會的。
有時候雖然我們好像到了某個階段、某個境界,好像有了些慈悲的感覺或者證悟空性的感覺等等,但當我們去想時,發現還沒有真正瞭解佛法,沒有真正進入佛法的宮殿,只是在門外想像,自身的心中並沒有真正生起佛法的心或者對佛法有堅定的瞭解。
所以我們大家平常要多學習佛法、瞭解佛法,看書或者聽上師的開示都可以,我們需要正確的瞭解認識佛法,這樣我們會產生一種絕對的信心。
但是,有時候我們讀了很多書,聽了很多課,道理雖然懂了,卻也沒辦法把心投入在佛法裡,這樣的人很多,就像我吧,說一大堆道理,也看了很多佛法的書、佛經,但是心沒辦法帶到佛法裡,沒辦法實修,也沒辦法依教奉行,這是因為只看到文字上的佛法,只聽到慈悲心是最好的一個心,只知道這樣,但沒有看到真正的佛法。
我們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找到真正的佛法,這話我說過很多次。講到無常,佛經裡面談到什麼是無常,我們知道、我們瞭解、我們也看到,但是我們沒有真正去接受這件事。我們在生活、工作當中真正會看到那些佛經裡講到的內容,對於佛法可以真正去接觸,但我們不是很留意這方面,好像佛法一定要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才算是佛法,否則就是世間。
所以我們平常生活工作當中看不到佛法,是因為自己沒去留意,沒去尋找一個真正生活裡熱呼呼的佛法,我們需要多接觸真正的那些熱呼呼的佛法。在哪裡呢?就在生活當中,在工作當中。我們在這方面多加練習、多加學習才會有真正的不只是理論上的信心,是真正對自己修行有幫助的實在信心。
我們既要瞭解文字上的佛法,更要尋找生活當中,這個世間所能夠呈現出來的這些真正的佛法,這樣我們心中才能獲得佛法進入到正法的宮殿,所以要有一個正確、實際的信心。
第二、少善變是修行穩定之因。
我的眼中看來很多華人弟子很有信心,但是他們在依止上師修行的時候不那麼穩定,今天出現個大上師、大喇嘛就去拜為上師,隔天又來了一個也去拜為上師,不斷如此就有很多上師,不同上師各說各論,然後就被搞糊塗了,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真正要聽誰的話、真正要依止誰。
我們修行要穩定、順利就需要少善變,和師父的關係要穩定,不要變得太快,變得太快,上師看不到弟子、弟子看不到上師。
上師有二種,一種是我們可以依止;一種是我們可以聽法。
聽法的上師精通佛理,很會講佛法,在佛法上面的知識、資訊多,我們在佛法上需要收集資訊、吸收經驗,這樣我們聽他的佛法、開示沒問題。
但是能真正依止的上師,他不只是要精通佛理,最主要他真的有佛法上的實修,他自己能對治煩惱,從煩惱中解脫出來,能夠引導弟子,這樣的上師我們才可以依靠。否則如果上師自己都沒辦法對治煩惱,上師有很多煩惱,連弟子也一起會出問題。
我們可以有一位或幾位聽法的上師,但是依止的是有實際修行的上師,這樣去分別的話比較容易著手。
第三、聽從教言是感染功德之因。
單純依止上師是不夠的,必須要聽從教言、依教奉行,這樣才會感染上師的功德。
聽從教言也難,因為我們通常會有很多藉口沒有時間修行佛法,很多藉口去生起煩惱——我沒有時間、我的工作很忙、我不舒服…,上師就覺得他那麼辛苦實在做不到是應該的,但我們是在蒙蔽上師。
聽從教言是我們依止上師的主要目的,聽從他的教言,感染他所具備的功德,早日成果這是我們的目的。如果聽從上師教言這個要點沒做到,依不依止上師就沒有意義。依止上師、親近上師就像是找上師的麻煩。
真正深入看到上師的真面目,並且心服口服信得過他,這就是你的上師。為什麼要說上師的真面目呢?
有些具德的上師隱藏他的真面目,用一個假面目去試探弟子有沒有足夠的信心,如果那位弟子沒有很深入地瞭解認識上師的真面目,看到那個假面目覺得:“哦!可怕!這個上師怎麼是這個樣子!”就會退失信心。
歷代祖師的傳記裡往往都有一個比較相似的故事,像帝洛巴攝受那諾巴的時候就用了不可思議的苦行來試探弟子那諾巴的信心,瑪爾巴大師也用那些最苦、最難的方法去攝受密勒日巴,密勒日巴沒有退失對上師的信心,所以我們一定要深入地瞭解上師的真面目。
另外有些人自稱上師、喇嘛,他們的真面目本來就沒有道德,很難看,他們假裝很有道德的面目來欺騙弟子、欺騙信徒,如果弟子沒有真正去瞭解他的真面目,就會被騙。
元朝時忽必烈迎請西藏的八思巴為國師,忽必烈最後說:“我觀察了你六年,現在我真的確定你是一位具德的上師,收為我為徒吧。”
八思巴說:“你觀察我六年,我也要觀察你六年。”但是我們現在沒有那麼多時間,我們工作的時候有一個deadline就直接翻譯成“死期”吧,你一定要這時間內做完,不然這個工作就沒了。
我們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定期限,真的是人身難得,在這個五濁惡世沒有那麼多空閒的日子,我們要儘快找到上師,找到佛法、口訣。
佛經裡談到要先觀察上師,不是看到一個上師就去依止他。要觀察上師,深入瞭解上師的真面目,並且心服口服有絕對的信心,相信他有一種我們可以尊重、可以景仰的殊勝功德、能力,這樣才會依止他。
但不是我們世間上的那種很有能力的人。如果沒有真正的心服口服聽從教言就會有很多疑問,有時候上師說的關於佛法的話我們覺得不太適合、不太如法,即便是好上師你也會不聽話:“為什麼要聽他的話?我也有能量、這個事情他會,我也會,為什麼要再聽他的呢?”所以心服口服很重要。
聽從教言也有一種次第,不是你要聽從教言這麼簡單,背後也有很多過程,你要能很心服口服、很舒舒服服地聽從上師的教言,不然的話我們一方面對上師有信心,另一方面很難聽從上師的教言,這樣就會產生困難。
講到密勒日巴,我想到一件事一起說吧。很多人說他們要即身成佛,一生就要成佛,馬上給我一個法門。但是不是你拿到一個法門修就可以即身成佛?你需要有特別的發心,像大乘佛法對所有眾生願成佛、願所有眾生成佛的這種發心,才能夠證得輪涅不二的佛果,這是因為有這種發心的恩德才能夠證悟這種果。如果你要一生成佛就需要一種不共發心。
密勒日巴殺了人後很後悔,想要尋找一生成佛的口訣——即身成佛,因為他未來要墮入地獄,只剩這一生了,所以他不顧性命、不顧任何事情要找到一生成佛的口訣,他有一種不共發心,要一生成佛,所以能夠修得一生成佛的果位。
我們現在舒舒服服的,聽到一生成佛蠻好,密勒日巴有我也要,就像去百貨店買東西一樣,這樣的方式要得到一生成佛的果位是不可能的,你要有一種不共的心態,生起絕對的、不可思議的信心或發心,才有希望能夠修得一生成佛的大果位。
第四、心如石堅是達成究竟之因。
心如石堅,像石頭一樣堅固的精進心才會達成目標,我們的修行遇到困難、遇到事情一定要突破,要繼續自己的發心——不忘初心,要維持你所發願,這很重要。我們有很多毛病,自己明知應該改掉的缺點會保留,明知必須具備的優點不培養,這類情況很多,所以我們無論什麼事情一定要心如石堅。
這有二個比喻,一個是我自己的,你們知道我雖然今年二十四歲,但我肩上的責任不小,作為一個法王,尤其在現在這個時代要能夠嚴持這種傳統的法脈,有很多困難和障礙,常常覺得做一個善人不容易,別人逼我要做一個壞人,你們都有這種經驗,在工作、生活中如果沒什麼心機或者對別人比較有慈悲,這樣感覺是常常會輸、被人欺負。
有很多事使做個善人尤其是做個法王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但我覺得這世上需要一些善人,需要一些表裡如一的人,不然的話這個世間真的沒有希望,因為世界需要希望,所以我決定要做一個善人,做一個比較好的人,希望這世界多了一個希望、一個未來,我覺得這很重要。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能力不足,不只是能力不足,有種種的阻擋、種種的障礙在我的周圍,比如我想出去弘法也很不容易,所以就常常覺得自己能力不足或者是很有障礙、有業障的一個人,但是無論現在自己是否能直接對眾生、對那些有緣的人有幫助是另外一件事,現在僅是自己這種存在就代表一種對眾生的關心,對有緣人的關心,好像不放心大家這樣。大家就像是在一個泥沼一樣,所以很困難,需要自己有堅定的心,這樣才能達成目標。
另外一個比喻是關於十世大寶法王的。我曾在英文開示裡講過,人人都想要快樂,但是看一看周遭有很多人不快樂,甚至覺得活著沒什麼意思,人生充滿了痛苦,因此我們要想辦法讓自己快樂一點,重點就是對於事情需要一個正面的看法,有一種正面的作用,這就是關於十世大寶法王的故事。
十世大寶法王的一生磨難重重,當他的贊助者後藏的國王戰敗之後,噶瑪巴被逼跑到西藏的東邊邊界麗江,但他還必須回到西藏尋找他上師的轉世靈童,因為這件事情很危險,所以噶瑪巴決定裝成一個乞丐,這樣就沒人會認出他,他說強盜與軍隊不會傷害一個窮人,也不會注意到一個窮人,同時他也可以很輕易的在村莊裡面找食物。
十世噶瑪巴就褪去了錦衣,穿上破破爛爛的衣服,他的侍者要求他至少帶上一匹馬,因為一路上很艱難走路,這樣方便一點,噶瑪巴也同意;侍者又給他一些珊瑚、珠寶,如果遭到不測,有什麼事情的話可以賣掉賺點錢。然後一路上他就遇到很多障礙了。人們因為看到一個乞丐騎著一匹駿馬,因為認出這個馬是大寶法王的馬,一定是駿馬,就很震驚。
到了條河邊,他很慈悲給了一個當地人一枚金幣,請他幫忙找個船夫,但是有危險了,怎麼一個乞丐會有金幣呢?
噶瑪巴跟著那人進入村莊,村裡人立刻就相中了他的馬,都很想要,看到村民不友善的嘴臉,他快馬加鞭想逃。但是村民對他的馬無法忘懷,就集結了五百位拿著木棍、石頭、刀的民眾團團的包圍著他,將他拉下馬來,搶走了他的馬、他的珊瑚、那些珍珠,然後他的外衣,甚至是他的鞋子都搶走了。
後來有個人給了他些水和一件破爛的外衣,他還想繼續旅行,但當時正值冬天下雪,寒風吹到了他破破爛爛的衣服裡面,凍傷了他的雙足,所以他沒辦法越過下一座山,只能躺在路邊,他是如此狼狽,以至於村民們都可憐起他,就給了他一些奶和茶,他也需要一些食物,但是因為方言不通所以無法要求,他甚至沒有一個碗來盛接食物。
後來有人給了他一個裂成八塊破破爛爛的碗(聽說那個碗現在在隆德寺),他有時候在這碗裡塗些灰塵後,畫菩薩以身喂虎的故事,告訴自己這個菩薩的故事,讓自己能夠提起精神,同時他也回憶起藏傳裡關於阿育王有一個失明兒子的故事,這個失明的兒子靠著像琵琶的一個獨特樂器維生,他就想起這個故事,然後噶瑪巴勸著自己說:“我有知識、我有雙眼、我也能畫畫,事情終歸會好轉的。”這是一個大寶法王在落到一無所有的地步時是如何保持正面心態的故事。我們也是無論怎麼也要維持自己佛法的一種心。
第五、智慧淩利是殊勝進步之因。
智慧是什麼?能夠分辯善惡、分辨取捨之道這就是智慧,有這樣能夠分辨清楚的智慧我們才會進步。這智慧大家都還可以,所以就不多說了,這就是如何去如法行持的五種因緣。
接下來是不如法行持的五種因緣。
這我們已經“具備”了,很“完美”、“圓滿”,聽聽就知道了。
第一:心思輕浮易轉變;
第二:執著強大煩惱粗;
第三:疑惑大而無信賴;
第四:依止欲望少對治;
第五:法味未嘗急示人。
第一、心思輕浮易轉變。
我們漂泊在輪回的大海中,走入佛門的時候也沒有深入佛法,心思輕浮,如果能穩定點的話也有些希望,但是心思輕浮、加上很快變來變去,這樣的修行像在大海之中找不到岸,無意義的漂來漂去。
第二、執著強大煩惱粗。
我們各有各的執著,有執著就頭痛了,如果煩惱少一點還可以,但是煩惱又那麼粗那麼多,自以為是,盲目地追求,再加上脾氣不好,種種煩惱克制不了,自己的人生亂成一塌糊塗,家庭亂成一塌糊塗,社會亂成一塌糊塗……
雖然我們現在沒辦法直接斷除這些煩惱解決問題,但是我們可以在平時日常生活中慢慢開始留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和心態,觀察是不是執著大、煩惱粗,有時候自己是一個大惡人卻還不知道,上了因果法庭才知道造了很多惡業,那時候就太晚了,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多留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和心態,否則沾染上不好的習氣人是會慢慢改變,就像喝酒,開始就喝一點點,直到有一天自己都沒辦法控制,到了這地步就難以回頭。我們畢竟還有更長遠的未來,所以在開始就要留意,我們要為自己準備一個比較有希望的未來
有些人說:“這就是我的個性,沒辦法改變。”
我不太喜歡聽這個,我覺得自己雖然不能百分之百掌握自己,但有百分之七、八十我們可以改變、掌握自己,為什麼就要騙自己:“我不會做、不會改變。”好像驢子一樣。
我們的腦子要清晰一點,如果你想要更美好的將來,就需要改變自己的心態或者思想。
第三、疑惑大而無信賴。
因為無明,所以我們就有很多疑惑,有時候大部分疑惑是自己亂造作造成的,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嚴重。我是不太喜歡疑惑的,我剛來這的時候,不同的單位、人、事對我有很多不同看法和疑惑,我很痛苦,他們對我這樣懷疑,覺得沒有朋友、沒有希望的感覺。
如果你想要更多的朋友,想要更多美好的東西,就要少點疑惑,所有的東西都變成像敵人一樣,變成一種自己不想看的東西,這很可悲。但有時候我們自然就生起疑惑,有疑惑還不是什麼大問題,你要有信賴,有信賴有疑惑可以問別人,當下就解決問題,比如你跟朋友之間有疑惑,當下就弄清楚。但如果你沒有這個膽量或者懶惰不想弄清楚,那慢慢這些事就變成隔閡,就不再是朋友。
第四:依止欲望少對治。
欲望就是外在的那些欲望。現在是二十一世紀,生活條件比以前好,社會上產品越來越多,人的生活所需也越來越多,以前人不需要空調,現在需要空調;以前人不需要摩托車、這車、那車,現在需要了;我們現在沒有錢,但還需要個私人飛機。
雖然我們的生活需要一些條件跟欲望,但是不需要盲目地追求,大部分的生活所需來自於大地、來自於環境,可是環境的滋養是有限的,所以我們不能隨著無明盲目地要求,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現在所知唯一能給予生命的星球,所以生存在這個地球上的人一定要尊重生命,這生命包括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植物,我們要對這個自然環境更多些慈悲和友好,這樣我們的將來會比較長久,子子孫孫可能生活得好一點。任由欲望發展不去控制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我們是人,是凡夫俗子,有七情六欲自然會產生些欲望,但我們一定要控制欲望,隨時去對治的話不會發生更多的問題。
第五、法味未嘗急示人。
我們很多人自己還沒有好好地品嘗這個法味,就急著去開示別人——我看到什麼、我想到什麼、我…容易誤導他人,這樣做,太多習慣後,有一天自己不修了,自己要修的話就跟別人說叫加持,自己不修但還總想跟別人說,變成不會修行只會說話。
我們修持佛法,主要是先能夠自己解脫煩惱,再解決別人的問題。也不是聲聞地的那種發心,我們在解決自己問題的當下也不要忘記眾生,任何時候不可以忘記眾生,這是我們大乘佛法的精神。
我自己的感覺,像我們現在這樣做法會,有很多人的時候,自己心態動機是蠻好的,也不是自己的努力,是大家給予我的一種力量,可能是因為看到大家的眼睛,看到大家的臉,就覺得自己一定要發慈悲心,不然的話就對不起人,但當沒看到大眾,一個人在房間裡的時候,就好像有點快要忘記修行,很隨便了。
我就觀察為什麼會這樣,我覺得可能是自己心裡沒有放眾生跟大家,忘記眾生跟大家,所以就胡作非為。所以雖然我沒辦法常常看到大家,但我盡力在心裡觀想大家或者眾生就在眼前,這樣的時候,那種責任感又回來了,就想修行上面要專心。
所以大家也要這樣,不要太任性、太隨便,要正式一點。雖然你們不是法王,不會有人皈依你們,但是我們作為一個人,作為這個世界的眾生之一,我們有責任保護地球、保護這個世界,有責任去保護生命,有責任讓這個世界、讓所有的眾生更加幸福,更加和平,我是這樣覺得。
我也曾經說過,這個大寶法王不要我一個人當,很辛苦,十方諸佛壓在我的頭上。我們都要做一個十方三世諸佛的事業者,我們都要做一個利益無量無邊眾生的大善者、大菩薩、聖者。也有這種神聖的位子等著你們,這個位子不是自己去搶來的,這位子很大還有空間,大家可以來參加,你們沒辦法長久住在那邊,就是坐坐也可以。
我們就以這種精神指導修行,再加上我們大乘佛法、金剛乘佛法有這麼多的殊勝法門,有這麼多很有加被不共的口訣,所以我們不要浪費這些口訣,浪費我們的時間。
我們的人生已經浪費很多了,所以我們不要再浪費,自己不只是做一個人,我們做一個修行人。能夠修自己的心,行為上能夠幫助眾生的人才是修行人。然後你們要做一個大寶法王噶瑪巴式十方三世諸佛事業的總集或者事業者,這是我的希望。
大家千里迢迢來到這很辛苦,我都不知道怎麼感謝你們,這次的長壽法會是香港各中心舉辦的,做得非常好。
我幾乎每一天都可以聽到一句話就是“長久住世”,你不許跑,要長久住世,好像拿鐵鍊鎖在那。但你們也聰明,鐵鍊不是你們拿,是給那長壽三尊拿,長壽佛拿著這個鐵鍊,讓我不能動。
我也不願意早死,也希望生命長一點,但我是一個有責任的人,是要幫助眾生,讓眾生歡喜,讓眾生幸福的具有這樣責任的人,現在這個時代很難具備這些條件,有很多阻礙跟障礙,所以我的事業就難辦。我有時候覺得自己做不好,好像丟了佛菩薩的臉,有點慚愧,所以有時候覺得算了吧。
像我之前提到的,僅是我的生存也沒什麼太大的用處,就是代表一種對眾生的關心,眾生的一個希望,讓眾生覺得還有一個關心我們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僅是這樣我就心滿意足了,也不想有太大的要求了。
但是如果有殊勝的因緣合和,希望能做多些讓更多眾生歡喜的事情,這不是我的能力,是殊勝的因緣、是大家跟佛菩薩的加持,我對自己就只有這麼小小的一個願望要求,因為這樣,我對諸佛菩薩也曾經默默地祈願,今天就是在大眾面前我也這樣,就是跟大眾表示說,如果我的生命將來沒有更多的意義,不只是這世界上多了一個浪費的,或者沒用、沒出息的一個人,我不想做那樣的人;如果未來我的存在對大家更有意義或者幫助,這樣長久住世,或者常轉法輪,什麼都可以長長的。但如果沒有這些的話,就好像不太有意義,那佛菩薩可能就派另外一個人來比較好一點。
謝謝大家給予我的這麼一個很殊勝的機會或者這麼崇高的期望,所以我真的很謝謝你們,我自己也會努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