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28 22:33:59| 人氣1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修心七要》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修心七要》教授(2)——任何一個修行都應該要能對治我們的執著,這才是修行佛法的目的

上師:尊貴的第十世桑傑年巴仁波切
地點:香港佛教黃鳳翎中學
時間:2011年10月1-2日

好了,這是修心七要的第一點,前行。現在,我們說第二點是生起菩提心。菩提心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世俗菩提心,另一個是究竟菩提心。

对究竟菩提心的了解,帮助行者發展世俗菩提心

為了要生起世俗菩提心,一個人應該要對究竟菩提心有一點瞭解。你要慈悲的對待所有一切眾生,然後你應該思考為什麼我必須對一切眾生都慈悲呢?你應該去思考原因,發展慈悲心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你變得有慈悲是因為你無法忍受眾生的悲傷與痛苦,對嗎?

所以接下來繼續思惟,我真的可以用慈悲幫助到他們嗎?這是關鍵問題。如果我真的開展出慈悲、關愛和大乘修行的種種功德品質,那麼我真的可以幫助他們嗎?這對你來說是應該很重要的問題,如果不去思考這些,而僅僅是去做修行,那樣也許對別人是沒有幫助的。

行者必須堅定不移的開展出自己本俱的功德品質,有了這種堅定不移的決心然後才能夠幫助到其他眾生,然後你的修行才會有利益。所以首先你應該問自己:慈悲與關愛真的可以幫助到眾生嗎?

當你越來越深入的去解析這個問題,你就會對修行越來越心悅誠服。為什麼?因為你瞭解到眾生的悲傷與痛苦並不是與生俱來就存在的,它們只是看起來存在而已,但根本上並不在那裡。如果痛苦與悲傷真的存在,那麼不管你如何開展你本俱的功德品質,不管你對一切眾生是否慈悲,不管你是否開展出大乘修行的所有功德,你都無法幫助到別人。這是問題的根本所在。

當你瞭解到一切眾生都可以通過大乘修行而解脫出來,你就能夠非常堅定不移的幫助他人,因為你了悟到眾生的痛苦與悲傷並不真實存在,那就像是一場夢。所以只要你還在做夢,那麼這些痛苦就像是真的一樣。你不能否認說夢裡這些痛苦不是真的,它確實那麼真實,只要你還在做夢,只要你還沒醒過來,夢裡的痛苦就是真實在那邊的。為了要去除這些痛苦,唯一的方法就是從夢裡醒過來。

就像是剛才說的做夢的情況,眾生也就是在輪迴的夢中,所以你能夠幫助他們從無明之中醒過來,你能運用你的智慧、你的慈悲幫助他們,從無明中蘇醒過來。然後自然而然的,那些痛苦和輪迴便消失了。這就是為什麼為了要開展世俗菩提心,我們需要瞭解究竟菩提心的意義。

因此在日常修行中,雖然我們還沒有體驗到證悟,但是去思惟一切事物的顯現就像是一場夢是非常有必要的。當你面對那些傷害你的困難時,這會幫助到你。如果開展出一種如夢如幻的理解,然後慢慢的你就習慣了這樣的見地,你就會發現悲傷和痛苦減少了。這一點小小的瞭解,對你非常有實際意義。因此,究竟的菩提心就是空性,就是去思惟一切事物的顯現就像是夢,像是幻覺。如果每天的修行中你都能去思惟這些,然後慢慢的這些你並不想要的痛苦就會減少很多,這非常有用。

堅定不移具有恒久忍耐的修持自他交换的世俗菩提心

所以接下來說到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是悲心和慈心,藏文稱之為“強”和“甯傑”,“強”的意思是慈心,“寧傑”的意思是悲心。

現在我們將談到施與受,在藏文裡稱之為“當藍”,“當”的意思是給予,“藍”的意思是承擔。在悲心,真正的悲心的修行中,當我說到真正的,它的意思是你並沒有抱有任何期待和希望,有時候期冀會染汙我們的修行,染汙悲心和菩提心。在大手印甚深的教法中提到,有時我們不斷期待著好的回報,或希望有一個更好的來世,這些都是大手印修行上的障礙。因此,為了避免這樣的障礙,行者應該發展出真心與虔誠。

當你吸氣時,觀想你將一股黑煙吸入,黑煙代表著眾生的痛苦。當你吸氣時,你就想像著一切眾生的痛苦都进入了你的身体裡,你祈願一切眾生都能脱離痛苦及痛苦之因。當你呼氣時,觀想一股白煙呼出,給予一切眾生快樂、美德和吉祥等等,同時你想像所有眾生都接受了這些功德,這些美德和吉祥。所以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自他交換。你給予他人你自己的功德品質和美好的事物,然後你去承擔他人的這些痛苦,這就是自他交換的修持。

這應該是我們每天修持的功課,直到你能夠完全體悟到它的利益為止。堅定持續的修行是非常重要的,堅定不移需要的是智慧,沒有智慧,你無法發展出對修行的恒定心。每一個修行你都應該具有恒定心,具有智慧,如果智慧和恒定心在那裡,修行就能夠獲得成就,也能夠幫助到他人。沒有恒定心,沒有智慧,儘管你修持大乘法門,但是你無法利益到任何人。

發展对空性的認知,行者才能真正帮助到眾生去除無明的痛

為什麼我們稱之為“世俗菩提心”和“究竟菩提心”?不帶有空性智慧的菩提心,我們稱之為“世俗菩提心”,因為你相信有真實存在的眾生在那裡,還有慈心、悲心和菩提心這些也真實存在,同時有一個修行者你也在那裡,如果你是這樣理解的話,這就是在修持世俗菩提心。而帶有空性智慧,離於二元對立的菩提心,我們便稱之為“究竟菩提心”,這就是我剛才提到的,一個人要去理解所有的眾生和這些痛苦並不真實存在,但是因為無明和二元對立的強大力量,使人無法真正去了悟痛苦究竟是什麼?所以痛苦似乎一直在那裡。因此開展自己的智慧非常必要,然後你才能幫助到眾生,真正去除這些痛苦,因為它們其實並不真實存在。所以這就是究竟菩提心,它和空性有關。

“修心七要”第三點將惡緣轉入菩提道

這裡第二個要點就是菩提心。接下去第三個要點是將惡緣轉入菩提道,說到這點提的就是"轉化"。《修心七要》是非常甚深的教導,因為時間的關係,我無法逐字逐句的解釋,我會對這個七個要點做一個概括和簡要的教導,希望對你們有所利益。

這裡說到將痛苦轉化為修行之道,這就是第三點轉惡緣入菩提道。這需要在修行中智慧的去理解,否則很難將惡緣轉為菩提道。沒有菩提心,行者根本無法將惡緣轉為道用。所以我之前講到,第二點是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和究竟菩提心。一旦你能夠完成這兩個修行,那麼第三點將惡緣轉為道用就相對容易許多。

我執才是我們真正的敵人

當經歷困境時,我們通常是責怪別人,像是某人用難聽的話罵你,你就不能忍受了,於是就開始沖對方發火。但是這裡的教導卻說,你應該把目標對著你的自我,我執才是所有這些我們不想要的痛苦的根本來源。這個教授就是要降服你的我執,去除你的我執。你應該責駡我執而不是他人,我們生命中所有的痛苦都只是來自於我執,緊緊抓住自我的執著。

當你說“我”時,其實它並不存在,但是你卻總有“我”的強烈感受,它才是所有痛苦的來源。所以應該將惡緣都集中到我執上來,我們應該看清楚它,是我執摧毀了快樂,是我執摧毀了我們本俱的品質。是我執讓我們深陷輪迴,不得解脫。因此我執才是我們真正的敵人,是我們要消滅的根本的敵人。

這是修持這個法門唯一的目的,去摧毀或終結我執。所以我們必須每天牢記,當你做任何佛法修持時,大禮拜也好,念誦也好,禪修也好,唯一的目的就是降服和消除我執的力量。這是修行佛法唯一的目標,沒什麼其它的了。所以這一點說,將惡緣轉為菩提道用,這是修行的目的。如果你迷失了這點,那麼你所做的所有佛法的修行都沒有任何意義。佛法修持不是為了延長你的壽命或讓你獲得短暫的快樂,或是去解決一些世俗的問題。不是這樣的。佛法是去對治你的我執,你種種的煩惱和迷亂,這些是痛苦的原因,這些造成了輪迴。所以任何一個修行都應該要能夠對治我們的執著,這才是你修行佛法的目的所在。

依靠自己,你的修行才會變得有力量

“洛卓”——修心,我們說一個正在“修心”的行者,要轉惡緣為菩提道用,其實這點就涵蓋了所有“洛卓”——修心的內容。轉化的意思是面對任何負面情況的發生,你都不能讓它去,而要把它們帶入到修行中。當你憂傷時,你把它當成是你禪修的對象;當你不開心時,把這個不開心當成是你禪修的對象;當你開心時,同樣也把這個開心當成是你禪修的對象。所以面對任何對境,不管是負面的還是正面的,對的還是錯的,快樂的還是不快樂的,這些都是你禪修的對象。如果你能這樣做的話,你的禪修很容易就能變得有力量,因為你在依靠你自己而不是其他人。

諸佛菩薩和以前的那些大師們,他們給予我們修行的教導和方向,然後我們知道該如何運用,但是根本的責任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而不是他們。依靠自己是修行上最好的道路,你是你自己的見證人,而不是別人。當然,別人可以從你外在的身體和語言上判斷對錯,但是你的心只有你自己知道,沒有人能夠瞭解,你必須成為你自己的見證人。所以每一個好與壞的對境都必須能夠轉化為修行道用,然後你就能將禪修變得越來越有力量,這就是修行的力量。

這是你從修行中可以獲得的殊勝利益,否則你只是在做修行,卻不能將所有這些對境轉化為你的修行道用的話,那表示有些東西缺失了,所以說這是對你最好的保護。有時候你會祈求護法來保護,但是我不敢保證他們是不是會來保護你,這裡說到最好的保護就是將惡緣轉為菩提道用,這就是最好的保護。不管你是在家裡或是獨自一人,或是和親友們、社會團体在一起,那都没什麼關係,你時刻都要覺察自己的心念。當任何負面情绪生起時,你都能利用和珍惜它們。例如,有人走過來用難聽的話責駡你,或對你做一些令你不高興的行為,你應該珍惜,甚至說:“這是我禪修的對境。”行者應該要開展耐心,為了開展耐心,你需要一個令你感到不舒服的對象。對方用令你不舒服的態度對待你,然後你要接受這個不開心作為你禪修耐心的對象。這樣子,所有任何的負面情況你都把它轉化為你禪修的對象,那就是修心最究竟的內容。

佛陀和眾生的慈悲都是平等的

因此就像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中說到的,為了要獲得證悟,佛陀和眾生的慈悲都是平等的。沒有佛陀,就沒有教授,沒有教授你就不知道該如何修行,也就無法覺悟。同樣的,沒有眾生,我們就沒有了修行的對境,沒有修行的對境我們也無法覺悟。所以佛陀對你的慈悲與眾生對你的慈悲都是一樣的。當你看待眾生時,寂天菩薩說:“你應該培養你的菩提心。”為什麼?因為眾生的慈悲,你才能覺悟,所以佛陀和眾生的慈悲是平等的,一樣的。

因此作為一個大乘行者,如果你分別:這是我的家人、我的親人,我應該要關愛他們,那些是陌生人,與我無關。然後另外還有一些人,你說他們是你的敵人,你不喜歡他們。這都是違背大乘修行的做法。所以,平等意味著都是一樣的。修心的教導和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中告訴我們,不應該去分別眾生,眾生對我們的恩德都是一樣的。因此培養菩提心是為了一切眾生而不是去分別他們,他們對你都是有恩德的,包括你的敵人。沒有敵人,你就無法培養你的耐心。為了培養你的耐心,你需要敵人,需要那個讓你不舒服的人來成為你修行的對境,因此你才能開展出你的忍耐力。同樣的每一個對境都對你有幫助,幫助你去開展菩提心。因此,所有眾生意味著沒有例外的,他們都是一樣的。


 

台長: 小V
人氣(1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特別推薦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修心七要》3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修心七要》1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