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的文殊菩薩像,下載自臉書。禮敬大智慧王!
今天公司有點小混亂,而在這混亂中,突然發現一件事情。我問自己,假設我是一個行者,一個在世俗中打滾的行者,真正該完成的功課是什麼?
行者的際遇,不是功成名就。行者實修是為了放下對功成名就的渴慕。
總對於未來有所寄望,當我們在規劃某些事情,執行某些事情,我們總會在開始的時候,有期望設定,並且以為得到想要的結果,就會快樂。事實則不然,每當我得到了某個東西,不知為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生起很大的失落感。因為,這件事情再也不值得期望了,它已經被實現了。那麼,然後呢?
為了沉溺在「期望」這種妄念快樂中,我們會追逐下一個期望。想要,所以有了,接著,沒有了,然後,又追逐。身為一個行者,這就是所謂的修持嗎?
把夢想勾勒成五彩繽紛,然後拼命去追逐夢想,去勾勒一張成就的藍圖。但眼下的成就,渴望的名利,是通往成佛的藍圖嗎?
在自以為利生的事業裡,我仍競逐著世間美好。殊不知,檯面上的利生事業往往都是暫時的,能否從修持中體驗到空性智慧,體驗到對自我顛倒的假象,體驗到當下即解脫,或許才是真正深遠的利益。
行者,行佛之事業者,光大廟宇是為了讓眾生得以集資淨障、離苦得樂,但廟宇是空的,緣起終會緣滅。弘揚佛法是為了讓眾生集資淨障、了悟生死、認出本智,但眾生是空的,弘法也是空的。
當我汲汲營營,甚而為某些逆緣的事焦慮、煩惱,我只是成就了輪迴裡的業力。在業力中,無止盡輪轉的不是智慧,而是對智慧的遮蔽!
成佛道上,我似乎背道而馳。
倘使拿開遮蔽,智慧自開顯!
今天,馬老師在課堂上提到一點,他提到,煩惱之所以造成的最大誤解,就是以為得到想要的之後就會快樂。同理,這就是我所感受到的。
彷彿「希望」永遠在未來。但希望不真實,而實現也不真實。我們設定目標,卻以為目標真實可靠,能帶領脫離不安全感。目標達成與否,不是關鍵,關鍵是我們能否超越不安全感,體驗離於二邊的空性。當腳踏實地,沒有一個真實在腳底,沒有一個真實被踏著。能腳踏實地只因緣起性空。
親近佛法後,發現:
每每對事情有十足的把握,有特高的期待,就會有特高的失望。問題不在其結果為何,而是在於自己把落差當真,以致有失落產生,於是進入輪迴。若能看穿自己的設定為假象,依此設定所生之煩憂喜悅亦皆為假象,假象怎能生起煩惱呢?
然,每每對事情放下了期望,卻經常有驚喜在放下裡,開展。
放下對事物的期望值,拋棄對自性的錯誤設定,這才是行者在歷練中,應該不斷保持的警覺。故以正知正念警覺自己的修持。
直觀何其難,因我們總習慣點線面的相續,也就是有時間、空間的概念,交錯繁衍之,卻未體認到,時間、空間的無自性,也從無相續。
禮敬空性,與生起之明。同時,明空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