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試著依照心目中評價,依序介紹2009年法國影展中我所看過的片子:
★非常好看:
※
Born in 68 「生於一九六八」 (2008)
本想為這部片長將近三小時的片子單獨寫一篇觀影心得,因為太精彩了;卻因俗事而一直拖著,只好先簡單在這篇後記中做個概述交代。
這片子主要講述三個在一九六零年代經歷學生運動、性解放運動、嘻皮運動的三個法國青年(兩男一女),在之後將近四十年的歲月中,如何從「身體力行」種種運動信念外,到試圖在「堅持理想」與「生活瑣事」兩端中各自尋求心安理得的平衡點。
很好的片子。
※
It's hard being loved by Jerks (2008)
這部紀錄片,從訪談當事人、拍攝法庭辯論、與引用已出版雜誌報紙文章或封面等面向,記錄法國某政論雜誌刊出反諷回教漫畫後,回教團體以「污衊回教」為由向法院提出告訴的經過;進而呈現在「言論自由」與「尊重不同宗教信仰」兩個看似無關,卻糾葛牽連的兩端中,世俗社會(或法國)如何處理類似爭議。
其中,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幕是:「由於回教團體認為那反諷漫畫有污衊回教(或在面對不同宗教有差別待遇)之嫌,因此替政論雜誌辯護的律師則從該雜誌過往刊登的漫畫中找出與其他宗教(例如基督教、佛教)有關的圖片,質問回教團體是否願意接受相類似的主題套用在回教(團體)上;進而申論該雜誌在處理回教議題時,反而比較溫和與節制」。
※
A christmas tale (2008)
老實說,我不是很懂這部片子。但就算我不是很懂這部片子,我看地還是津津有味,而且印象深刻。
Vuillards 夫妻的長子在年幼時因某種罕見疾病過世。雖 Vuillards 夫妻之後有三個子女(一女兩男),但那早逝的長子卻仍多少影響著全家人的關係與互動。某聖誕節前夕,Vuillards 太太也被診斷出有此罕見疾病。由於科技進步,因此醫院已有能力處理這疾病;但前提是:得在家庭成員中,找出有相同基因的人,並進行移植手術。在整個家庭成員都做過相關檢查後,結果卻是倖存子女中的老二基因符合,偏偏Vuillards 太太最不喜歡的也是這個老二。之後劇情就是在彼此家庭成員間的關係繞來繞去。
-----------------------
★值得一看:
※
Paris 36 (2008)(這部法國影展開幕片,我是在Perth 看的)
這是一部夾雜親情、友情、愛情、家國意識的歌舞劇。在一九三六年,一個曾有輝煌光陰的巴黎老劇場在落魄一段日子後,昔日員工一起合作,以重新尋回此老劇場的光榮與名聲。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片子;但也許因為文化隔閡因素,我個人對這部片子沒有什麼感動。
※
Summer hours (2008)
一個藝術品收藏家三個子女在母親過世前後的生活互動與點滴。
※
What if... (2008)
這電影講述:一對同在法律事務所工作的伴侶,如果在人生與事業不同重要關鍵點中做出不同決定後,進而帶來不同的結局。
我在電影前半段,由於沒弄清楚「主要演員髮型與服飾上的差異」代表關鍵事件後的兩種發展狀況與演變,而有點搞不清楚狀況。但在了解「這電影其實同時呈現關鍵事件後的兩種發展狀況」後,我對這樣巧心規劃的安排感到折服。
※
Modern life (2008)
這是一部記述法國南部以農作為主的人家,在二十一世紀後在生活與工作上所需面對的轉變與衝擊。
※
My friends, my love (2008)
(之前已介紹過了!)
------------
★不錯:
※
Baby love (2008)
一個在同志伴侶中的男同志A想要認養小孩,但在其伴侶不同意的狀況下,A只好自行尋找與設法種種可行方式,以能一圓親職夢想。
※
48 hours a day (2008)
一對處在不同公司重要職位的雙薪異性戀伴侶,太太對先生期望她「犧牲事業以照顧家庭」的要求感到相當不滿。因此太太藉故外調日本讓先生體會兼顧家庭與事業的辛苦,以試圖打消先生原先對她的期望,進而能重新商討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折衷方式。
※
Love me no more (2008)
一個知道患有絕症的男人刻意改變待人處事方式,以讓其親友同事能在對他漸漸厭惡的狀況下,而不會注意到他到法國某角落獨自死亡的事情。
(我電影情節後記真是越寫越簡略呀!)
(另外由於隨意摘用電影海報或照片有可能觸法,所以這部份就被我省略。)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