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1-11 23:18:49| 人氣59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赫本風格The Hepburnism(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訂定這個標題與設立這個新聞台幾乎是同時的。

只是真正付諸於文字卻又是一次”虛實”之間的圍捕,那些貯存在我腦海裡的,清楚的、不很清楚的;具體的、不甚具體的,必須再一次翻騰滾躍一番,大力小心盛取一瓢,卻又總會流失遺漏一些…

對於奧黛麗赫本的愛,是我一輩子的事業。

1993年Tiffany & Co.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刊登一則莊嚴簡約又窩心甜美的訃聞:

AUDREY HEPBURN
1929-1993
Our Huckleberry Friend

Tiffany & Co.

我們當然知道赫本與這家1837年就在紐約曼哈頓開張的珠寶店的關係。1961年赫本在逃生梯上彈著吉他緩緩低吟著「…my huckleberry friend. Moon river and me.」,那位想去見識體驗天大地大的漂流者,永遠是慴慴星海中最明亮閃耀的巨星,哪是斂艷的波光水影可以爭輝譬擬?又豈是幾坯黃土可以侵掩覆蓋?

2003年,是赫本離開的第一個十年。

無論她對你的意義是什麼或你對她的意象又是什麼,這一次我片語隻字不提到她的電影,實在因為那又是另一個層次與成就。我想單從幾張晚年的照片來紀錄我所認識的奧黛麗赫本,彷彿是以管窺天,卻已足夠一覽她比青春正值的歲月裡更加動人的美貌。對我而言,這絕對是一次從可親(adorable)到可敬(respectable)的過程。

晚年的赫本,摘下濃黑修長的假睫毛、褪盡華服羅衫,不見發胖的身影、變形的臉龐,沒有多變的髮式造型、多餘的脂粉亮飾,唯有順應時光大師去雕琢淬煉的容顏和授予時間長老來沉澱涵養的心境,而外顯出一種泰若自然、怡情自得的氣宇,寧靜恬適、慈眉善目的神態,和修身養性、博愛好施的美德。

追求任何藝術本質的最高價值所在,是去提升心靈的境地,臻至生活上的美好。我相信赫本享有的,絕對不全是財富上的豐厚;她讓我們所珍藏的,也一定不只有螢幕上那些令人永誌難忘的巧笑倩兮或是吉光片羽。




Photo: Philippe Halsman, ©Halsman Estate

台長: Vincent
人氣(59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赫本風格The Hepburnism(下)
此分類上一篇:遲交的電影筆記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