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vincent819_pc/1/124686394278)
好幾年前,樂評界流行一個名詞─「荒島CD」,比方說如果你只能帶十張CD到荒島去生活一段未知多久的時間,你會如何選擇。我當然有絞盡心力地(或說庸人自擾地)仔細評估過這個棘手的課題。其實在我國中時就已經開始為我僅有的音樂專輯作評分,隨著卡帶轉變為新時代的產品─CD、收集的數量越來越豐富、類型越來越寬闊、人生的歷練越來越繁複,這個在腦海裡從未具體成型卻又常縈繞我心的名單,總是持續在調整更動中。
突然有一個念頭,想把自己至今的音樂收藏,按季節的更替選出我個人認為特別適合在某個時節裡聆聽的十張專輯,它們或許都不是我心中的荒島CD,但都是 都貼切地伴我渡過四季的輪迴。
著手這個困難的工作(其實大部分的各類音樂並不會刻意以季節作出區隔)後才發現當下的夏天是最令我頭痛的,我想我可以輕易挑選出秋冬的十張CD,但夏天….Well, 這代表著什麼呢?
(以下順序為隨機排列)
1.陳昇(我喜歡私奔和我自己, 1991)
陳昇的音樂辨識度高,多是帶有人文入世的敘事特色和自由不羇的獨特風格。這張他早期的作品中,前半部是發散熱力的中快版歌曲,配合他隨興灑脫的唱腔、適時吹奏的口琴聲,好像即將遠行渡假或已置身某個熱帶小島的Pub;後半部則轉為深沉內斂的關懷小品,巨大的落差正如聽者對其音樂的接受度,喜歡的就很喜歡;不喜歡的也很難接受。
2.曾慶瑜(夏日情蹤, 1994)
其實這也並非是一張全都這麼夏天的專輯,但實在是因為太喜歡它的標題「夏日情蹤」、以及它在澎湖島上所拍攝的封面、內頁,還有曾慶瑜自己寫的文案(想不到這張英文專輯竟然很有可能成為她的最後一張),在此擷取一段:「現在的我,即便坐上最燗的飛機、遇到至惡劣的氣流,已經能夠心跳不加速,因為我知道天地之間我最渺小,神祉固然可以恣意接收這個肉體,但是在也不會有另一個我。」
最喜愛的當然是主打歌「Days of Summer」,我想它之前應該是一首名不見經傳的歌,然而動人的旋律和以小提琴為主的編曲,特別是發人深省的歌詞,卻像巨石般撞擊我的心。
…
Ask now yourself what your goal is in life
That’s holding you tight as a chain
Prisoned by progress, desire, and greed
Have you traded your freedom for gain
…
Trained to be chained from the day you were born
You can still brake away if you try
So fight against drudgery, you’re really a man
Awaking and look to the sky
…
問你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那像鎖鏈般緊緊將你綑綁
被好強 慾望 貪念所囚困
曾否為了名利出賣了自由
…
從出生那天起就被拘禁著
如果肯一試 仍可打破一切
像個大人一樣 去對抗單調的人生
如夢乍醒 仰望蒼穹
3.【巴黎野玫瑰】電影原聲帶, 1986
初次看這部法國片是在大學社團舉辦的影展裡,整個觀影經驗是非常特別的。片頭大膽露骨的鏡頭,讓人臉紅心跳;片末的絕望死寂,卻會令人陷入很深沉的悲傷。導演是八O年代法國電影新新浪潮三劍客之一的Jean-Jacques Beineix,這部電影更是這波浪潮、這位奇才導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薩克斯風為伴奏的主配樂,蘊含著蕭條頹廢的氛圍;帶有第三世界民族風的輕快曲目,則吐訥著魔幻超現實的氣息,配合瑰麗濃烈的攝影美學、角色性格愛恨分明,很有盛夏多樣多變多面的風味。
4.【輕聲細語】電影歌曲原聲帶, 1998
美國鄉村音樂是我多年來非常想去佔領的一塊音樂版圖,但每次到唱片行看到一大片鄉村音樂的領域,實在不知如何踏出第一步,我想這張原聲帶即是絕佳的入門工具。忘了當初為何在未看過電影便先買了它,但買CD除了知識與經驗外,有時真的需要憑著一股直覺跟衝動。CD收錄的12首歌曲幾乎沒有出現在影片中,這是美國電影原聲帶中常出現的情形,有些是順勢搭配商業策略,達到雙贏局勢;有些則是特別挑選出符合影片精神的歌曲來推波助瀾,完成綠葉配紅花的加分效果。這張原聲帶的鄉村歌曲洋溢著恬靜悠然的閒情逸致,不論抒情抑或輕快的民謠小調,再再不離草原、牧場、土地以及簡單的小情懷。很適合在夏日的午后,倒杯冰茶,悠閒地躺在花園或玄觀的藤椅上,看著書報或乾脆什魔都不做都不想,邊聽著這些歌,直到夕陽西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