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一直以為馬偕是醫生,因為我妹她們都是在台北馬偕醫院出生,後來才知原來馬偕是加拿大長老教會第一位海外宣教士,人稱馬偕博士。他在1872年3月9日乘著「海龍號」輪船入淡水,從此以淡水家,進行宣教、醫療和教育工作。而每年六月二日是淡水的「馬偕日」,因為1901年的這一天是馬偕博士去世的日子,據說這也是全台灣第一個由鄉鎮市層級所訂定的節日。
搬來淡水五年多,直到近一年才陸續按圖索驥走訪淡水一些”觀光景點”。一般遊客到淡水總是流漣於河岸步道或老街上的吃吃逛逛,其實淡水不是只有魚丸阿給,其中不乏許多跟馬偕博士有關的古蹟,而這些景點以散步的方式進行是最恰當的。在你穿過人聲鼎沸的淡水老街後,在中正路和三民路交叉口會先看到1995年才設置的馬偕頭像,頭像前的基座介紹著馬偕博士的生平簡介,在你大約了解之後,由馬偕廣場旁的馬偕街走入,就可開始來一趟馬偕之旅~
走進馬偕街,感覺已把剛才老街上的喧囂留在身後,馬偕街6號的灰門白牆是馬偕所創建的醫院--「滬尾偕醫館」,也是北台灣第一所西醫院。西式拱門是馬偕設計的,立面保存的還算完整,屋體是閩南式民宅,目前醫館還保有洗滌台、壁爐、門鐘,及馬偕的風琴、藥罐等珍貴文物,不過裡頭只有假日開放參觀。
位於滬尾偕醫館隔壁,就是造型典雅的「淡水禮拜堂」,這座紅磚建築採仿哥德式扶壁,屋頂飾以小尖帽,四周開尖拱型窗戶,彩繪玻璃在陽光下更為神聖光輝。教堂內部坐椅、講台、聖餐桌至今保存原樣。同樣的,只有假日做禮拜才開放。
沿著馬偕街繼續走到底右轉上坡,看到淡水鎮立圖書館可稍微喘口氣,然後過天橋到對面的「真理街」,這條因馬偕博士興學而得名的街道,已規劃為『淡水古蹟園區』。你可先參觀被淡水人暱稱為「小白宮」的「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漫步在西班牙白堊迴廊的涼台上,頗有南歐風情。走出小白宮往後方上坡處前行,經過一排低矮但閩南屋簷保存相當完整的古厝,就可看到「淡江中學」。我們不是要進去找周杰倫喔,這所在1923年建立的中學充滿古意,喜歡欣賞建築的朋友不可錯過!例如建於1923年原名「信望愛塔」的八角塔可說是淡江中學建築群的地標,從教室走廊欣賞這座塔真是賞心悅目。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淡江中學的體育館,竟然是一棟淡綠色的閩南古厝裡,我不可置信的探頭進去,裡面真的是學生活動中心,而且還有人在打籃球…
漫步在淡江中學裡,可以感受到這些正值青春期學生的朝氣蓬勃,更讓這所學校一棟棟充滿歷史感的古建築注入活力。校園內的「淡水女學校」是馬偕創辦的「淡水女學堂」原址重建,為四合院中間圍著天井的二層樓建築,正面有磚拱迴廊和綠釉花瓶欄杆,山牆牆面以磚雕陰刻「淡水女學校」之中英文校名,非常典雅。能在這樣的環境就學,真是羨煞我也!
而在淡江中學內你必訪的另一重點就是「馬偕墓」,馬偕的墓碑正面是英文和白話字羅馬拼音,背面是漢文,每年3月9日教會人士都會到此掃墓獻花。
逛完淡江中學,隔壁就是「真理大學」。真理大學的前身是「理學堂大書院」,1882年由馬偕故鄉親友捐款興建的,馬偕為了紀念牛津郡鄉親的慷慨,就將英文校名取為Oxford College,即「牛津學堂」,同時也是台灣第一間西式學堂。「牛津學堂」是馬偕模仿台灣四合院大厝所設計,聘本地匠人而建,建材來自廈門,閩南紅瓦屋頂上有寶塔式尖帽和十字架,據說是當年馬偕博士為防止當地居民對西方宗教排斥而特別設計的,真是有趣的中西合壁建築風。目前這棟建築核定為二級古蹟,也是台灣北部長老教會的史蹟館。
另外,想要感受「殖民地式建築」的優雅風味,可走進真理大學正門對面校園內的「埔頂洋樓區」,這裡過去是外籍傳教士居住的地區,所以有許多西式樓房。包括目前成為真理大學教員餐廳的「牧師樓」與校長室的「姑娘樓」,走在這兩棟紅磚洋樓的圓拱迴廊中,有種時光倒流的錯覺…..
最後,順著真理街往下坡的方向走,就會看到淡水最知名的觀光景點「紅毛城與英國領事館」,看完建築你可以走回主樓前的廣場看夕陽,體驗當年淡水八景之一的「戌台夕照」,為一整天的淡水之行做個完美Ending!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