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02 06:56:33| 人氣1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外媒關注:習近平講述偉大中國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何為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9日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這樣說。“民族復興”可謂是當代中國最有凝聚力的口號之一。有細心的外媒發現,習近平在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後首次會見中外記者時也曾三次提到“復興”一詞。不過與中國人對“復興”的細微拿捏不同,西方人更習慣籠統地說“中國崛起”,而“崛起”是中國官方避用的記號。用詞的不同代表了看中國發展的不同視角。無論中國多窮多弱時,我們都有對繁榮的驚人記憶,強國夢從來不是中國人的“從零開始”。東亞周邊國家對中國的強大同樣充滿記憶,它們對中國復興的利益攸關感往往更認真和深刻,搭順風車和擔心中國“稱霸”的不同想法錯綜交織。對中國“復興”或“崛起”的研究在西方是與國際變局連在一塊的。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戴維·戈塞特看來,中國的復興並不意味著西方的衰落,而是一種機遇。他在美國《赫芬頓郵報》撰文說,中國復興不僅是全球化的催化劑,而且通過開啟新的經濟、政治、外交、知識和藝術視野,它還擴展了地球村,也擴大了在一定程度上收縮了5個世紀的世界體系。

  世界解讀“中國復興”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29日第一時間報道了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的消息。文章稱,29日上午,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習近平發表講話,他表示,現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這個目標。他表示,落後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審視現在,全黨要牢記,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道路是多麼不容易,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習近平還說:“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每個人都有夢想,現在大家在討論中國夢。何為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他表示,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中國復興成為世界變革的主要因素。”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戴維·戈塞特這樣強調中國復興的意義。他在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撰寫的題為“中國復興與新世界形成”的文章說,習近平在當選中共最高領導人後的首次新聞發佈會上三次說到“復興”一詞,這個概念正重塑全球權力分配。1978年以來,我們一直誇大與北京治理有關的危險,而事實卻無比清晰:1980年,中國經濟產值僅為美國的7%,現在卻是美國的一半,2025年將超越美國。2045年,中國經濟將是美國的兩倍。這顯然與美國19世紀躋身世界舞臺相似:1820年,美國經濟僅為英國的1/3,1870年兩國並駕齊驅,1913年美國經濟已是英國兩倍。

  在對中國“民族復興”概念的理解比較模糊的情況下,西方更喜歡用他們的語言描述中國的“崛起”。德國《南德意志報》29日以“上升和下降的兩個世界大國”為題稱,20年前,還沒有中國和美國的比較。在鄧小平的改革政策下,20年後中國已經是與美國並行的世界大國。高速列車賓士在廣闊大地,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數以百萬計的人擺脫貧困,中國正在經歷繁榮時代。德國《明鏡》週刊此前以“中國夢”為題稱,1949年,中國結束了百年屈辱的歷史。近30年來,中國上演了一齣夢幻般的戲劇。中國的現代化已走過了一半的路程。13億中國人還在追求更富裕的生活。在國際大舞臺上,中國也在顯示他的“肌肉”,經濟力量轉化為政治優勢。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張清敏29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在改革開放剛開始取得成績比較小的時候,我們沒有明確說“復興”,隨著經濟崛起、國力上升,在這個基礎上這一概念和口號才被更明確地提出來。現在看我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一條走向復興的路。黨的最高領導人現在提民族復興,一方面顯得我們更加自信,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說這個話題更加現實了,因為民族復興已不只是一個夢想了,而是在逐漸實現的過程中。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2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最高領導人直接提出和描述“中國夢”非常有意義,以往是比較理論性的,這次則更具體、更感性。“中國夢”其實是100多年中華民族奮鬥過程中表現的精神和價值觀的結晶,是一個民族走向發展走向現代化走向繁榮的過程中所自然產生的夢想,既是個體生命的,又是總體國家的。

民族復興鼓勵中國前行

  “民族復興”可謂是中國近現代革命以來最激動人心的口號之一。早在100多年前,孫中山就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這被認為是中華民族復興觀念的開始。辛亥革命之後,這一觀念繼續醞釀發展,正式出現“民族復興”一詞。張頤武說,“民族復興”的概念在抗戰時期更被明確地提出,當時對中國精神的復興、價值的復興,探討很多,當時是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也是民族發展中的一個低點。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步平對《環球時報》表示,中共自從誕生之日起,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壓在了自己的肩上。使中國作為國家富強起來,是任何一個想領導中國的政黨所必須面對的課題。而能否對這一課題做出圓滿的回答,是對一個黨的執政能力的考驗。

  作為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什麼是民族復興?中華民族還有多久才能偉大復興?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專家楊宜勇稱,2010年中華民族復興指數為0.6274,即完成了62%的復興任務。但用量化指標衡量復興進度卻引發廣泛爭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史研究所研究員湯重南理解的“民族復興”就是“重鑄輝煌”的意思。湯重南認為,簡單說大國復興包含兩層含義,即對內人民富足,對外是朋友遍天下,有大國氣派和風度,這才是真正的盛世。專門研究中日關係史的湯重南認為,唐朝可以算作中國歷史上真正的盛世。

  在國際媒體視線中,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是中華民族復興的一個標誌性事件。2008年8月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夕,來自台灣的國際奧會委員吳經國相當感慨,他說他和全球華人都感受到中華民族復興時刻的到來,一個充滿生機的中華民族將展現在世界面前。北京奧運會閉幕後,南韓《朝鮮日報》援引中國媒體的話說,北京奧運不僅取得了成功,而且成為“民族復興的新起點”。

  中國復興是對世界的貢獻

  而東亞國家一些人對中國的“民族復興”懷有複雜感受。南韓紐西斯通訊社26日的報道把中國的民族復興願望同“民族主義”掛鉤,這種思維方式在競爭激烈的地緣政治環境下一時很難克服。日本時事政治網站29日說,中國經濟總量和國際影響力擴大是近十年來國際社會上最為顯著的大趨勢。一個強大且增長潛能依然深厚的大國崛起究竟對國際格局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這成為諸多興趣、讚賞、憂慮乃至敵意被引發的主要背景。文章稱,中國作為一流強國崛起後究竟選擇怎樣的國家戰略,在外界看來依然不透明。

日本作家麻生晴一郎29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日本來說,中國國土廣闊,也很強大,復興後讓人擔心會根本不把日本放在眼裏,不當成對手。所以與其說日本擔心被中國欺負,還不如說我們更擔心被中國無視。

  “中國的復興並不意味著西方的衰落。”戴維·戈塞特在28日的文章中表示,中國重返中心和西方現代性基本相容。就中歐而言,雙方共同點超過不同點,他們的合作對於雙方和第三方而言都不是損失而是收穫,包括前途光明的非洲大陸。他還表示,不能僅僅將中國復興理解為全球化的催化劑和整合因素,通過開啟新的經濟、政治、外交、知識和藝術視野,它還擴展了地球村。中國的復興使中國人民擴大了在世界的呈現,也擴大了在一定程度上收縮了5個世紀的世界體系。

  南韓《朝鮮日報》網站此前刊登的讀者來信認為,東亞國家對中國的民族復興有誤解,認為中國復興後會稱霸,恢復歷史上那種帝國秩序。其實,這種擔憂是不必要的。中國很少真正干預鄰國的內部事務。

  步平認為,在全球化時代的今天,中國通過自身的努力和發展使13億人口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和諧地生活,本身就是對世界的巨大貢獻。而中國作為國際社會的重要一員,對捍衛全人類利益負有責任。所以中國的復興具有巨大而深遠的意義,其影響不僅在中國國內,而且也在國際社會,為世界所矚目。張清敏則認為,外界對中國復興或者崛起有些憂慮,這是很自然的,可以理解的,因為中國這麼大,周邊這些小國看到中國在復興,難免想到歷史上中國和它們的某些交往經歷。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實現復興的過程中做什麼事情,怎麼宣傳,是很重要的。

  “俄羅斯之聲”26日在報道中說,中共十八大提出了中國從發展中國家向強國過渡的“路線圖”,習近平的關鍵性詞彙是“中華民族的復興”。文章稱,中共領袖暗喻中華民族不可避免地要實現復興,而這種復興的速度,按照中國的想法將是相當快的。因此,世界確實要細聽中國的聲音。(孫秀萍 王剛 青木 段聰聰 張倍鑫 魏輝 盧昊 柳玉鵬)

台長: Column
人氣(16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崛起的中國 |
此分類上一篇:"蛟龍"探出中國"新邊界" 外媒稱意義堪比上太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