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2-19 20:15:04| 人氣47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觀念平台-讓庶民有幸福感 才是好政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時電子報╱古允文 2010-02-19 01:38

中國時報【古允文】

若不是春節期間台北又濕又寒的沉悶,大概不會注意到這則報導,「馬政府執政將近兩年,民眾對社會價值的觀感如何?根據行政院研考會的電話民調,竟有四九.五%的民眾不認為馬政府上台後,台灣社會的公平正義較以往進步。這是行政院研考會去年十一月進行民眾對社會公平正義的看法電話民調,並在網站公布…」。這是個不令人意外的結果,而我忝為研究團隊成員之一,也略述研究過程中的感觸。

「社會公平正義是什麼?」這是個嚴肅的哲學問題!我們沒辦法這麼大哉問,而須轉換成庶民的經驗與語言,簡單講,就是「你覺得幸福嗎?快樂嗎?」一個可以讓民眾覺得幸福快樂的社會,不論經濟發展程度高低,就是個公平正義的社會!而這樣的幸福感又可來自幾個層面,「政治上,是不是有可以發聲與參與的管道?」、「經濟上,是不是有適當的工作與所得?」、「社會上,能不能保障弱勢者的權益?」、以及「司法上,能不能剷奸除惡、保護好人?」有趣的是,在經濟與司法面,民眾的評價普遍較低,政治與社會面則較高。

這樣的結果究竟蘊含著什麼意義呢?雖然政治上的藍綠對抗令人厭惡,但開放的民主社會卻也是臺灣民眾珍惜且引以為傲的資產;社會福利的發展是民主化之外的重要成就,逐步撐起了臺灣的社會安全網。然而,如果有適當的工作機會與所得,沒有人想靠社會福利維生,甚至還有能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但這卻是薪資階層心中的最痛,反映在失業率與非典型就業的升高,以及薪資的凍結(甚至減少);另一方面,諸多貪腐案件讓民眾的相對剝奪感更甚,但司法的回應卻是緩慢的,對於因貧犯罪的案例,民眾則有著更多的同情心。這些矛盾交織的結果,當我們問到臺灣近一年的公平正義是否較以往進步時,多數民眾陷入在兩難的判斷中,即使扣掉無反應者與抽樣誤差的可能性,持負面看法的民眾還是較多。

過去產業與財稅政策的偏頗,壯大了特定產業,一般薪資階層卻無法分享到合理的經濟發展成果,已經成為臺灣社會的隱憂。民眾對因貧犯罪者的同情,某種程度也意味著自身對未來的害怕,擔心自己落入到類似的處境中;對未來的擔憂更影響到生育下一代的意願,不思從根本解決,天真地期待發津貼來誘發生育行為,終究成效有限。

大雨寒冷的春節假期,沒有了年前尾牙的大魚大肉,一碗自家熬的地瓜稀飯,溫暖了身體,更讓幸福感油然而生,這是簡單的幸福。其實民眾要求的不多,一份穩定的工作與可以預期逐年成長的薪資、以及一個可以真正保護好人的司法體系,民眾的幸福感就會有全然不同的結果。如果政府連這樣簡單的要求都無法達到,就不能怪民眾沒有信心了!(作者為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主任)

台長: Column
人氣(472)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聽專家說 |
此分類下一篇:前空軍副總司令:F35才是台灣空軍未來的希望
此分類上一篇:農業經濟的轉型契機 谷月涵

春藥
很不錯的分享~~!
2020-02-22 03:55:0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