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1-19 11:46:12| 人氣4,205|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精神病患照顧體系分類評估與轉銜機制」研究計畫簡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精神病患照顧體系分類評估與轉銜機制」研究計畫

一、摘要

精神病病人之病情、影響層面與需要是多元性的,服務體系更不局限在醫療,需要社政、勞政等單位共同參與。民國八十七年衛生署為研擬「精神病人病情分類評估標準」將病人性質分為六類,各體系負責一定之角色。然分類及照顧體系落實情形如何?轉銜機制是否順暢?評估分類工具之操作標準及實用性為何?資源是否適當運用及配置?彼此間如何整合?服務提供者、行政人員、家屬、病人之認知或認同如何? 等等都需要澄清。本研究擬對精神病人照顧體系分類與轉銜機制進行一次資源盤點、體系回顧、適切性檢討,以及做新政策方案之研擬。

 

二、目標

預定達成之目標如下:

目標一:調查衛生醫療、社政及勞政體系之各類機構對精神病人服務提供情形。

目標二:調查精神病人病情分類評估成效及評估各項轉銜服務之適切性。所謂適切性,係依分類評估之標準(量表),評估被調查機構之病人,是否符合原設定之標準。

目標三:檢討現行精神病人病情分類評估標準及轉介作業流程等。

目標四:建立精神病人病情評估指標、標準化轉銜作業流程及各類服務機構(含衛生醫療、社政及勞政體系)之相關配套措施。

 

三、預期成果

1.全面性了解及盤點目前精神病人服務體系之妥適性及不足之處,供各單位修正或充實服務方案,增進病人照顧品質,滿足病人及家屬需求。

2.了解目前各服務提供者,公部門負責承辦人對分類體系之認識狀況,做為後續推動落實分類及轉銜機制之參考。

3.了解目前主要不同類服務機構對分類體系執行之狀況,除據研擬修訂分類、服務標準和轉銜流程外,亦可初步反應精神病人照顧之需求。

4.建立服務使用者(病人及家屬)參與之政策檢討和修正之模式。

5.建立具妥適信效度,且有服務使者用(病人及家屬)意見參與之分類評估量表及使用手冊。

6.建立各類型機構收結案標準。

7.建立各類型機構服務內容。

8.建立個案轉銜作業流程。

 

四、預期效益

1.建立以病人需求為出發之治療、復健及長期照護之架構。

2.精神醫療體系及社會福利變革之趨勢下,提供可操作性之評估準則。

3.促進醫療,社政,勞政,教育資源之整合。

4.促進以服務「方案」為導向,取代以「機構」為導向之醫療照護政策。

 

五、目前進行中工作

1.擬於北中南東四區,分別聯繫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新莊工作坊、八里療養院、美麗境界、凱旋醫院、玉里醫院等康復之家與社區復健中心,舉辦六場病人與家屬焦點團體,以進一步瞭解病人與家屬目前面臨問題與困難、未來期望什麼樣的機構或方案提供協助,以及對現行分類標準的看法等重要意見。

2.積極利用社區精神醫學會部落格作為意見交流平台,定期將本研究執行初步成果與相關資料上網公布,期望透過平台彼此交換意見、發表看法與建議,以作為進行本研究之重要參考意見。

 

六、研究相關人員資料

類別

姓名

現職

主持人

鄭若瑟

八里療養院院長

協同主持人

葉玲玲

亞洲大學健康暨醫務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協同主持人

蕭淑貞

輔仁大學教授

協同主持人

王增勇

陽明大學衛福所教授

協同主持人

郭錫卿

居善醫院院長

精神科醫院行政協會理事長

協同主持人

呂淑貞

桃園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

協同主持人

吳文政

八里療養院社區精神科主任

協同主持人

滕西華

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秘書長

協同主持人

吳肖琪

陽明大學衛福所教授

研究員

孔繁鐘

玉里醫院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

研究員

邱裕閔

靜元療養院副主任

 

※工作小組成員

    類別

姓名

現職

主持人

鄭若瑟

八里療養院院長

研究員

張紀薇

八里療養院社會工作科主任

研究員

王勝輝

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

研究員

李維庭

八里療養院臨床心理科主任

研究員(執秘)

林安省

八里療養院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

研究員

齊萱

八里療養院護士

研究員

余姿瑩

八里療養院護士

研究員

潘亦蕾

八里療養院一般精神科總醫師

研究員

莊雅玲

八里療養院社會工作科社工師

聯絡窗口

吳芯慧

八里療養院研究助理

 

台長: Tsscpsy
人氣(4,205) | 回應(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精神疾病分類評估及轉銜計畫 |
此分類上一篇:「精神病患照顧體系分類評估與轉銜機制」研究計畫活動報導

台北市心生活協會總幹事金林
何以不找家屬及精神公益服務團體一起參與研究.
2009-11-25 10:27:54
台北市心生活協會總幹事金林
方才寫得不大清楚.
許多專業者當然也是家屬以及也是患者,但專業的本身就代表一些資源,所以我的意思應該是需要再多聽一些沒有資源的家屬與患者的需要.
and 有何不可
研究本來是知識者的事情,但如果研究的對象不是顯微鏡底下的東西,而是人的生活的促進,那麼當事者理應一起參與研究.這也是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理當發揚光大的理念吧.
如果講社區融合,都是指別人的機構,而非指自我任何時間的接納,那終究有無社會或社區名詞的講究,都是遊戲而已.
2009-11-25 11:03:08
鄭若瑟
謝謝妳的建議,我們完全同意,專業人員與被照顧者之間,是合作的治療聯盟,一種夥伴關係。所以本研究一開始就邀請康盟前任秘書長加入協同主持人,研究過程舉辦焦點團體多次有80餘位各地病友及家屬參與。最近完成報告,歡迎索閱及指正。今年學會將推動更多病友及家屬參與,"共同做決策"的討論,運動及政策研擬。暫訂大會日期8/28-29敬請期待。
2010-06-09 08:54:46
王金永
鄭理事長.
您好!
我是慈濟大學社工系老師王金永,
之前曾經在進行博士研究時訪問過您,
我很有興趣拜讀這份研究報告,
可否寄給我一份,
謝謝!
2012-02-03 16:30:59
美國黑金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1 12:39:4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