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5-11 12:26:13| 人氣5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90%的病自己會好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90%的病自己會好:哪些病其實不必吃藥?如何用小習慣啟動自癒力?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70123

90%的病自己會好:哪些病其實不必吃藥?如何用小習慣啟動自癒力?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膽固醇過高、肥胖、痛風、便祕、胃潰瘍、頭痛、腰痛、過敏、失眠、自律神經失調……這些佔門診百分之九十的病,實際上不必吃藥就會好,你能想像嗎?

  岡本裕是日本腦外科醫生,同時專長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與研究。他最出名的就是「盡可能不開藥」,但他治療與給過建議的慢性病及癌症病患,復發率卻很低,這是怎麼辦到的?

  本書在日本九個月就暢銷三十萬冊,是作者岡本裕醫師二十多年診療觀察的經驗結晶。他指出:當個「聰明」患者,比當個醫生眼中的「好」患者,你得到痊癒的機率更高。關於看病吃藥,他指出——

  ◎ 「好患者」就是會定期回診的病人,因為會替醫院帶來穩定收入。
  ◎ 不是不吃藥,而是吃藥要有期限,如果一直吃不好就要檢討原因。
  ◎ 血壓高未必需要吃藥,壓力大、作息亂才是腦溢血主因。
  ◎ 血糖標準降低,於是糖尿病患者暴增幾百萬人,但並非都需要吃藥。
  ◎ 膽固醇愈低愈好?其實膽固醇在二二○至二八○mg/dl的人,最長壽。
  ◎ 新陳代謝症候群根本不必看醫生。
  ◎ 連醫生都未必知道,腸子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
  ◎ 制酸劑並不能治療胃潰瘍,原因何在?
  ◎ 常吃頭痛藥會刺激交感神經,可能引發其他疾病。
  ◎ 腰痛別穿緊身搭,更別馬上貼痠痛貼布。
  ◎ 過敏、溼疹,不用擦藥膏,多攝取發酵食品就可以治好。
  ◎ 抗憂鬱藥物可能讓人更不開朗。
  ◎ 晚餐不要太晚吃,就能改善失眠。

  岡本醫生提出幾點養生的好習慣。他說,想要不生病,最好能—

  ◎ 別讓養生成為壓力,再養生的食物,吃起來好吃才是最基本的。
  ◎ 量量體重,就能看出營養是否失衡。
  ◎ 坐姿不前傾,就能改善很多疼痛症狀。
  ◎ 按摩手指,就能維持自律神經的平衡。
  ◎ 按摩小腿部,可以改善全身血液循環。
  ◎ 按壓百會穴,刺激分泌內啡□,提高自癒力。
  ◎ 洗澡冷熱水交替,能遠離感冒。
  ◎ 把看電視改成每天散步一小時或六千步,半年體重九十變六十。
  ◎ 睡覺不只是休息,睡足七小時才能徹底修復人體自癒力。
  ◎ 不可以用病患的身分去看病,而要以顧客或朋友的對等身分。
  ◎ 聰明病患會設法讓醫生講出「因為你是私下問,我才會老實說」的醫療建議。

  …………

  這14種提高自癒力的生活習慣,有多達2400名癌症與慢性病患在使用,就算不全部執行,只做到六、七成結果一樣很顯著。他的臨床數據顯示:病患在淋巴球數的增加、生活品質的提高以及存活率的提升,都得到顯著的改善。

作者簡介

岡本裕

  日本頂尖腦外科醫師,經營醫療諮詢網站e-Clinic,主要為癌症、慢性疾病、臨終患者提供醫療諮詢,也從事健康資訊宣傳、治療講習會、中醫治療團等服務。著有《九○%的病自己會好2:遇到一○%的病該怎摩辦?》(暫譯,中經出版)、《從宣告死亡到生還》(暫譯,講談社)、《癌症痊癒的必須條件》(暫譯,Kanpo)等書。

  岡本裕大阪大學醫學研究所畢業後,主要從事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與研究。一九九三年年有感於日本醫療和醫學的思考與做法出現瓶頸,辭去臨床醫生的工作。一九九五年成立非營利組織「二十一世紀的醫療.醫學的思考會」,從事健康資訊的宣導工作,在各地召開健康講習會。

推薦序

推薦一本充滿智慧與勇氣的準醫學教材

  翻開這本書名有點驚悚的書,真的嚇了一跳。

  身為一位穿了38年白袍的臨床醫師,倒不是被《90%的病自己會好》這個書名所驚嚇,而是被書中所描繪的日本優質醫療文化,在歷經30年之後,竟然墮落到能夠媲美台灣的醫療生態所震撼。讓我更加疑惑的是,這位原本以切開患者的腦袋瓜為業的神經外科岡本裕醫師,是不是自己也頭殼壞掉了?竟然膽敢挑戰現今主流醫學的神主牌——醫療經濟學。

  他的大膽批評包括如下: 
  (1)患者等候三小時卻得到看診三分鐘;
  (2)不太需要的檢查做了一大堆;
  (3)高價及高科技的檢查做了太多;
  (4)吃了一大堆不需要吃的藥物。

  看完他的書,不肖的我竟然頭殼也壞掉了,鼓起勇氣,心虛地提出了一項我們引以為傲、遠遠超越東洋、更是「獨霸全球」的醫療文化——就是大家見怪不怪、「美」名昭彰的「醫院瞎拼文化」。

  每當我在教學門診教導年輕醫學生看病時,一定會提醒未來的大醫師們說:

  「各位千萬要睜大眼睛,今天來看診的初診患者,可能會帶來一大堆瞎拼南、北各大醫院的檢查戰利品,以及一大包藥物過來……,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可見國內的醫療文化博大精深,非東、西洋醫學先進國家所可比擬!

  岡本醫師因不甘被「醫院經營者」以溫水煮青蛙的凌遲方式,剝削成為「過勞死醫師」,只好化身為本書中所描繪的「落跑醫師」,經過一番改頭換面後,突變為患者的醫療諮詢顧問,自詡為從小富於想像力,而且勇於實現理想的「勇者醫師」。

  他可能在行醫過程中,對醫學倫理與臨床診療之間存在的矛盾及不滿憋了很久,轉行之後,終於逮到機會將炙熱的岩漿由火山口噴發出來。

  首先,他將「健康」與「疾病」的概念作了非常棒的詮釋。接著他將人類的疾病進行分類如下:
  第一類疾病:看不看醫師都會自動痊癒(佔日本日常診療業務的7至9成)。
  第二類疾病:看了醫師才會痊癒,不看醫師就無法痊癒。
  第三類疾病:看不看醫師都不會痊癒。

  岡本醫師將罹患第一類疾病的患者戲稱為「肥羊患者」、包括新陳代謝異常、過度壓力、不良生活習性、環境因素干擾,以及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諸多疾病。

  岡本醫師的論點是:這些疾病不需吃藥,只要調控這些因子就能得到「體內平衡」而自癒。吃藥反而會破壞體內平衡、抑制腸內淋巴系統的正常免疫功能,進而阻礙自癒能力。

  個人認為這個論點只能針對「環境因素」及「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第一類疾病的一部分有效而已。另外,岡本醫師所推薦的健康食品及益生菌在健康促進所扮演的角色仍然未定,需要更多的科學證據才能證明。

  在我個人有限的知識中,認為人類的疾病繁多,其病因更是錯綜複雜,包括基因(先天性遺傳體質)、環境因子、感染及體內恆定狀態的破壞、自體免疫反應、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失衡……等眾多因素所引起。另外,還有更可怕的細胞基因突變所引起的惡性腫瘤在威脅我們。

  現今的主流醫學的核心價值是「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但是對於患者的身心調適及生活品質的提升稍嫌不足。因此,每個時代在主流醫學之外都另有「替代醫療」出現,用來撫慰憂慮、徬徨、及無助患者的心靈。

  現代醫學之父、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醫學院威廉.奧斯羅教授的傳世名言:「醫學是一門機率的科學。」至今仍是為醫療上的最高指導原則。任何疾病即使經過高科技的檢查、高價的3D影像分析、高明醫師的邏輯推理,所下的診斷及治療仍然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可見醫學仍有很多的盲點存在。

  岡本醫師所指出的不用吃藥、只需維持體內平衡的第一類疾病,自古以來占門診患者的40%左右,另外30%左右是因疾病診斷基準的閾值(又叫臨界值,是指一個效應能夠產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為了因應早期診斷與治療的目的而下調所導致的。
岡本醫師很勇敢地指了出來。他已經觸動了醫療經濟學領域的最敏感神經,恐會引起醫療維新的洶湧波濤。

  這本以「患者」為中心來考量患者最高福祉的準醫學教育書籍,不僅值得患者研讀,更值得第一線醫護人員,來共同學習岡本醫師的睿智及勇氣,早日啟動「醫為仁術」的台灣醫療維新運動!

余家利
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
台大醫學院整合中心主任

前言

好病患未必能得到好治療

  假如有一天,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症、痛風、便祕、頭痛、腰痛、失眠、自律神經失調……等疾病的病患突然覺醒,都不去醫院接受藥物治療,因為他們發現居然靠自己的力量就能治好疾病,因而拒絕吃下過多的藥物、接受不必要的檢查——如果真的發生了這種與現實完全相反的情況,那會怎麼樣?

  這樣的假設在現今的醫療風氣下,應該會被斥為無稽之談吧!但如果有一天真的發生了呢?是病患會感到困擾?還是醫生會很傷腦筋?不,我想無論是病患或是醫生,都不會感到頭痛才對。

  我這人有個怪毛病,腦子裡常會出現一些奇妙的想法,盡是天馬行空,想像一些根本不可能發生或存在的事,我會在腦海中將這些想法不斷擴大,然後漸漸地,幻想不再是幻想,甚至陷入幻想成真的錯覺,不知不覺中,不可能會發生或存在的事,竟然成為能夠改變窘境的創意,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就在我的幻想正要進入最後階段、迎向幸福之際,總會有人催促我趕快看下一個病人,讓幸福的感覺如朝露般迅速消失,就像有人從背後扯了我頭髮一把,立刻把我的思緒拉回現實世界。不過,幻想卻已經從此烙印在腦海,揮之不去了。

  這次的幻想是在我進行診療時,突然從我腦中閃過的靈感,而且這次幻想延續的時間居然比以往都來得長。是因為我看診的空檔太長了嗎?還是下一個病患臨時取消看診了呢?我也記不得了。只要沒人把我拉回現實,我的幻想就會繼續無限擴大。

  喜劇疾病與悲劇疾病

  其實,本文開頭提到的那些疾病,都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治癒。

  話說回來,我身邊的人通常都會把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痛風、便祕、頭痛、腰痛、失眠、自律神經失調等疾病,歸類為「喜劇疾病」。會取這樣的名字,理由很簡單,因為通常悲劇裡的主角,是絕對不會罹患上述疾病的。請大家想像一下《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這部電影,如果女主角罹患的不是白血病、而是新陳代謝症候群的話,故事還會這麼轟動嗎?

  從事醫護工作的人會把喜劇疾病和悲劇疾病分得非常清楚,因為這兩種疾病是截然不同的。喜劇疾病基本上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治癒,如果說有需要借助醫生的地方,充其量不過是從旁提供一些建議罷了;但悲劇疾病卻不行,在治療的過程中必須靠醫生和病患密切溝通,建立醫病之間的信賴關係,尋找出適合個別病患的治療方法,一起努力朝著治癒的目標邁進。
你是醫院眼中的「好」病患嗎?

  日本有非常多的肥羊病患,即使保守估計也有三千萬人;多的話說不定會比這個數字再多出幾千萬人。雖然無法掌握確切人數,但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這樣的肥羊病患正在逐漸增加中。

  所謂的肥羊病患,其實從字面上就可以了解,指的是某些醫生眼中的好病患。但到底是哪一點是讓醫生覺得「好」呢?

  首先,這些病患總是定期前往醫院看診,從不抱怨。對醫生來說,碰上這種病患的確值得高興。最近無論是哪間醫療院所,都忙著吸收病患,站在醫院的角度來看,那些總是定期回診的病患簡直就是超級好客戶,而且這些病患總是乖乖吃藥、接受檢查,讓醫院賺進大把鈔票,實在值得院方好好感謝一番。

  第二,這些疾病都不會對生命造成威脅,但又不會完全根治。「不會威脅生命」和「無法根治」是兩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醫生面對生死關頭的病患,把人救活了固然很有成就感,但相對的壓力也很大。愈是認真負責的醫生,背負的精神壓力就愈大。這些醫生全心全意地治療生死交關的病患,有時候反而會讓自己過度投入而無法自拔。

  在現實生活當中,這種醫生其實很多。這種認真負責、心思細膩的醫生,常常會在某一天突然脫下白袍、辭去工作、從醫療的第一線退出,甚至親手結束自己性命的也不在少數。醫生面對生死邊緣的病患,壓力其實不輕,必須有投入龐大時間心力的覺悟。

  但儘管這些醫生付出這麼多,卻往往得不到應得的金錢回報,使得醫生在面對所生的病「不會對生命造成威脅」的好病患時,雖然對自己的工作有沒有價值抱持著很大的疑問,但至少心情上是輕鬆的;而且這些疾病無法完全根治,也是一項利多,無論多輕微的疾病,要是可以立刻治癒,病患就不會回診——回流了,如此一來,醫院不就沒賺頭了嗎?

  面對生死交關的病患,醫生固然傷腦筋;但要是病患只需診治一、兩次就會痊癒,對醫院的經營而言也是個頭痛的問題。因此,這些罹患慢性疾病的病患(也就是肥羊病患)在醫生眼中,其實是最棒的病患。

  如何自保健康

  之所以會寫這本書,是希望病患不要過度依賴醫生及藥物。身為終日與疾病為伍的醫生,我認為有必要重新審視我的醫療工作、嘗試發現值得反省地方,從令人不安的現代醫療現況中,尋找保護病患的對策。如果大家能夠放棄對自身健康毫無意義的診療,我相信長期下來將有助於於改善病患的用藥情況,提升檢查方式趨於僵化的醫療現狀,並希望能有更多的讀者閱讀這本書。

  凡事都有例外,為了顧及文章的流暢明快,我是在明白有少數例外的情況下寫下這本書的。如果讀者能體諒這一點,我會相當感激。

§內文1

提高自癒力,不必有壓力

一九八○年代初期到一九九九年的十幾年之間,有一種叫做「腦循環代謝改善藥」的假藥非常流行,標榜能改善腦梗塞、預防及治療癡呆症,但其實一點效果也沒有。後來四十種藥品中有三十四種(超過八成)被厚生勞動省取消核可。

據說在那段期間,「腦循環代謝改善藥」狂賣了兩兆日圓(約新台幣六億六千五百萬)以上,砸下大筆金錢、在過去這十幾年信以為真、傻傻吃藥的消費者,頓時都成了被詐騙的受害人。當然,也有人因為吃藥引發副作用而喪命。儘管如此,厚生勞動省卻沒有為此事負起責任。日本人實在是很好欺負。

在我從事醫療諮詢的這段期間,也有人問過我:
「身體沒有任何症狀,卻一直服用相同的藥物、經常接電腦斷層(CT)等檢查,這樣真的沒問題嗎?」

以往大多數人對醫生提出的要求,都是全盤接受,現在總算有人產生疑問,我想這種「聰明」,是改變這種扭曲現象的唯一方法。

愈依賴醫生病愈難好

如果只是在短時間內服用藥物的話,其實不必太擔心;但要是連續服用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的確有傷自癒力,也會對所服用的藥物產生依賴。

如果是乖乖聽話的患者,事情會更嚴重,因為依賴醫生會降低自癒力。我前面已經說過,疾病不是醫生治好的,疾病其實都是自己好的,醫生不過是給病患一個治癒的環境,太依賴醫生的話,會讓身體失去治癒的原動力。

當然,在某些時候還是要借助醫生的建議或幫助,服用藥物也是如此。但是生病時,醫生或藥物並非絕對,只要提高自癒力,就能靠自己的力量戰勝病魔。如果對醫生或藥物的依賴超越了自主能力,病反而會愈來愈難醫好。

忍耐討厭的事會傷害健康

我認為年輕的時候,不必考慮如何提高自癒力,因為提高自癒力的生活方式,絕非一種充滿刺激的生活方式,人應該趁著年輕,盡情地挑戰只有當下才能辦到的事。
因為年過四十,健康情況就會出現變化,無論男女,體內環境都跟年輕時大不相同,自癒力快速降低,所以過了四十歲,就該思考怎樣的生活方式才能提高自癒力,因為生病與否可是大大左右了一個人的健康壽命。

我會在後面為大家介紹幾種提高自癒力的習慣,但一定要身體力行才有效果。老實說,光是照我講的去做,效果其實也很有限。只要聽到任何有益身體健康的事就會勇於嘗試的人,被稱為養生一族。出乎意外的是,很多因為慢性疾病來找我諮詢的人,都是養生一族。

想要提高自癒力,要注意到最能左右其成效的一點,就是每個人所能負荷的壓力程度。換個說法,你是否都過著快樂又舒適的生活?想做的事都能隨心所欲去做?還是看不順眼的事很多?擔心的事很多?生活中要忍耐的事情太多?老是感到身體疲憊?……每個人負荷壓力的程度,其實連自己都很難察覺,特別是責任感太重的人、很會忍耐的人、想太多的人、太在意周圍眼光的人,都很容易輕忽自己承擔的壓力。

另外,大家對壓力的負荷也有很大的誤解,認為「可以忍受的壓力都不算太嚴重」。事實上正好相反,壓力太大對身心的影響程度其實很小。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無法忍耐的情況下,當事人一定會換個方向轉換心情,所以壓力不會持續太久。最可怕的是強迫自己去忍受壓力,久而久之習慣了這些討人厭的壓力,讓身體最重要的壓力檢測感覺,也就是「討厭」的感覺跟著麻痺。如此一來,身體就愈來愈不會有壓力太大的感覺,也不會想辦法迴避壓力,讓身心所受的傷害在不知不覺中愈來愈大。

因此,讓身體真正接受「討厭」的感覺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工作或人際關係,甚至我們的生活方式,都不要過度忍耐,要不時地捫心自問,坦然接受自問自答的結果,盡可能降低討厭的感受,我想這對提高自癒力非常有效。

年過四十要活得「任性」一點

我每天都要面對癌症病患,詳細詢問關於病患的一切。很多人到這時才想起過去有一段時間,勉強自己忍受「討厭」或「非常辛苦」的事情。當中有很多人說,或許在他們心裡認為「討厭」的感覺是可恥的,而將這種感覺塵封在內心深處。因此,能真實感受「討厭」的感覺、同時改變想法和心情、減輕壓力的病患,治癒率都會明顯提升。

對討厭的事說不的確需要勇氣,尤其是責任感太強的的人,都會抱著羞恥的心情,認為這不是成熟的大人應該有的做為,但這種想法會造成自癒力下降。很多癌症病患或癌症生還者告訴我,「做想做的事」、「盡可能讓自己不去做討厭的事」、「不要太過忍耐」都是提高自癒力最強而有效的方法。

在癌症病患的相關資料裡,「好人」並不長命。我仔細詢問病患後發現,在很多病例中,壓力是導致癌症發生的最大原因。這些人在生活中恐怕都比較被動,想法也比較消極,對身體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不太會說NO的人,對周遭的人來說當然是件好事,因為表示配合度很高。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意見,就不會與周圍發生衝突,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很棒,但事實上這些人背負的壓力很大,對身心的負擔遠超過自己的想像。

基本上每個人的意見與他人本來就不會永遠一致,經常壓抑自己的想法,就容易轉為慢性壓力。無法有自己的主見,最後只能被他人左右,很容易步上由他人決定的人生道路。當然,過度的自我主張,會不斷與四周產生衝突並非良策。但持續扮演好人的角色,只會讓各種的壓力加諸在自己身上,嚴重危害身心健康,當然就會導致自癒力下降。
對年輕人而言,有一點壓力是人生的辛香料,但這種說法不適用於四十歲以上的人。對年過四十的人來說,盡可能妥善處理生活中的壓力才是聰明的。當身體到了開始走下坡的年紀,委屈、忍耐、堅持、努力和競爭,都會對身體都會產生不良作用;人情、守約、責任感、和義務也會造成自癒力下降。

隨著年紀增長,或許可以想成自己是施壓的那一方。換言之,可以任性地以自我為中心生活。有這種想法的癌症患者,的確是活得比較久。臣服於主治醫生的壓力,完全照單全收的癌症病患,結果都不太好。

在珍惜「討厭」這種感覺的同時,也要認真看待「想要」(Want)的心情。非常重視「必須」(Must)想法的人,罹患癌症的比率高得嚇人,因為他們總是被強烈的使命感所驅使而活著。「一定要這樣!」、「非得這樣才行!」、「應該要這樣!」等等,這些句子老是出現在病患的談話中。將「必須」的想法改變為「想要」,就能提高自癒力,這是癌症的治癒過程中的必需步驟。

實際上,將「必須」的想法轉變為「想要」,通常在癌症癒後會有更明顯的改善。就算有討厭的事情,因為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而忍耐下來,這種個性會產生慢性壓力,是很容易想像的。盡可能避免去做討厭的事,將想做的事放在第一優先,讓自己習慣這樣的思維,同時也能獲得別人的認同,是提高自癒力非常重要的一點。這麼一來,來自他人的壓力就會減少,有助於提升彼此的自癒力。

這是我個人的印象,在癌症病患中,尤其是惡性淋巴腫瘤、乳癌和肺癌的病患,有很多患者都是為他人(家人、公司、社會)而活。他們的責任感比一般人高出一倍以上、很能忍耐、完美主義,這些都是他們最大的特徵。或許他們堅信為別人而活才是正確的生存方式,不難想像這樣的生活方式會變成慢性壓力的來源。幾乎所有的案例,在背後都有符合這些條件的故事。

「勉強及格」的態度對身體有益

想要提高自癒力,另一個需要珍惜的感覺,就是「勉強及格」(SoSo)。這一點也是癌症病患和癌症存活者教我的。的確,在我後面介紹的14種提高自癒力的生活習慣,無論哪一種,對提高自癒力都有很顯著的效果。完全無視這14種方法的癌症病患,通常術後結果都很悲慘;但若要說認真執行這些項目的癌症患者,術後情況都很好也不盡然。

在我創立這間醫療諮詢中心初期,我們建議許多病患應該從改善飲食習慣在內的生活習慣著手,這樣的建議對某些病患來說的確是有效的,他們的淋巴球數逐漸上升,腫瘤明顯縮小,術後的改善情況非常良好。但我們同時也發現,有超過半數的人並沒有顯著的改善。

對很多病患來說,改變生活習慣的要求過於嚴苛,反而成為一種壓力。此後我們放低了標準,建議病患每個項目只要做到六、七成即可。如此一來,我們看到幾乎所有病患都有明顯改善。

嚴格要求對某些人來說的確奏效,可惜對大多數人而言卻只是徒勞無功。在我們體認到這一點後,對於癌症病患的輔導方式也做了調整,建議他們只要訂定自己能力所及的標準,依照這樣的標準執行即可。

罹患癌症的人通常對任何事都抱持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完美主義,做事一定貫徹始終,否則絕不罷手,不知道勉強及格為何物。這樣的態度固然令人尊敬,卻也容易罹患癌症而很難治癒。

年過四十,千萬不要再跟年輕時候一樣,忍耐自己討厭做的事。對於任何事都要抱著勉強及格,不要要求太嚴或過分追求完美,不要太注重人情義理,也別繼續再當爛好人,不要在乎周圍的人如何看你。反而要凡事以自我為優先,盡可能的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在身體力行我下面所提出的建議項目之前,心中要時時刻刻記住,別再做自己討厭的事,放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對任何事都採取勉強及格的態度。如此一來,壓力就會減輕,自癒力自然也會提高。

我花了好大的篇幅告訴大家要重視「討厭」、「想要」、「勉強及格」這三種感覺。在我接觸的個案裡,包括癌症病患在內的慢性病患,將上述這三種感覺應用在生活上的人,治療效果明顯好很多。

提高自癒力,十四種習慣一半就夠

接下來我將為各位一一解說提高自癒力的方法,到底有哪些。請容許我再囉唆一次,在實踐這些方法前,要先學會重視上述的3種感覺,才能期待效果。所有的項目都不必徹底執行,只要勉強及格,做到六、七成就可以了。

以下14種方法,全都是以癌症病患(自癒力處於十分惡劣的狀態下)為對象,進行醫療諮詢後所得到的資料為基礎,最能左右癒後結果的基本方法。這些都是我們認為提高自癒力的必須項目,實際上的確有助於淋巴球數的增加、生活品質的提高,以及存活率的提升。

這14個項目是我們給癌症病患的建議。其實不只癌症病患,也適用於慢性疾病患,只要是想提高自癒力的人,都有幫助,而且只需要一點點努力和用心,任何人都可以身體力行,將這些方法運用於日常生活之中。

目錄

不開藥的名醫——岡本裕
前言 好病患未必能得到好治療
喜劇疾病與悲劇疾病
你是「好」病患嗎?
如何自保健康

第一章 排隊三小時,為什麼看診只有三分鐘?
是診療?還是判斷?
不問診療品質、只問診療人數
疾病其實只分三種
醫生的使命是治療第二類疾病
你得知道醫院的心態
「基準值」可以創造病患
愈來愈少醫生投入重症醫療
他們為什麼選擇自行開業?

第二章 關於吃藥這件事
不開藥,求診的人卻愈來愈多

高血壓
不吃藥,身體反而變好
吃藥只能治標,無法治本
血壓升高,可能是好事
降低血壓就能解決問題嗎?
請思考血壓變高的真正原因

糖尿病 不要靠吃藥求心安

高血脂 膽固醇愈低愈好?

肥胖
減肥的重點是……
新陳代謝症候群的真相

腸 便祕是萬病之源
胃  胃潰瘍真的是胃酸造成的嗎?
頭痛 常吃止痛藥的危險
腰酸背痛 痠痛貼布的後遺症
皮膚 過敏,如何根治
睡眠 失眠,是身體在警告你
憂鬱 抗憂鬱藥,注意開藥者的專長
吃藥必須設下時間限制

第三章  健康與生病的分水嶺
自癒力決定你的健康
檢查不出毛病不代表沒事
中醫的宗旨在提高人體自癒力
健康和生病的分界點

第四章  提高自癒力,不必有壓力
醫生的職責是啟動你的自癒力
對症療法只能緩和症狀
提高自癒力才能根治疾病
吃藥是最後的選擇
開藥與健檢是迷人的誘餌
愈依賴醫生病愈難醫
生病是因為你忍耐討厭的事
年過四十要活得「任性」一點
「勉強及格」的態度對身體有益
提高自癒力,14種習慣一半就夠
1. 別再把上身向前傾了
2. 偶爾緩慢地深呼吸
3. 堅持食材
4. 不可輕忽便祕
5. 善用基礎營養補充食品
6. 有空就來按摩手指
7. 順便刺激穴道!
8. 養成洗冷熱水澡的習慣
9. 促進血液循環的「小腿肚按摩」
10.易筋功很簡單!
11.每天至少走六千步
12.睡足七個小時
13.出國旅行和閱讀
14.控制藥物攝取量

第五章 這樣「看」醫生才好得快
不可以把自己當成生病的人
你才是自己的主治醫生
用常識就能做判斷
私下問才聽得到實話
設法交到醫生朋友
好醫生應該具備的條件
看診不要太客氣
你認真醫生才會認真
治療方法要定期檢討
不必給醫生紅包
請把醫生當成平常人
不要反抗、不要服從

第六章  一起終結喜劇疾病
我們的醫療費用都用去哪裡了?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如何讓醫療資源用對地方
醫療體制一定會改變
最終


台長: 格勒菜園
人氣(567)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文章轉載 |
此分類下一篇:司馬中原的前世今生!
此分類上一篇:能障礙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