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15 04:36:45| 人氣23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錄] 自己的一把尺 林懷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7-07-22/聯合報/E7版/聯合副刊】

從前百老匯劇場有這樣的儀式,首演落幕後,
主角、導演、製作人和賓客齊聚餐廳,飲宴慶功,
等到拂晨,讀《紐約時報》的劇評。


聽起來像是個必須喝很多酒的餐聚。
《紐約時報》劇評可以讓新戲大發長紅,或讓製作人跳樓。
(很多人問為什麼雲門不作音樂劇,那樣一定可以解決財務問題。他們不曉得,像CATS那樣有九條命的製作其實不多,絕大部分的戲賠錢短命。)
《時報》之所以威力驚人,因為紐約「只有」這家報紙。
《紐約郵報》是八卦小報,沒分量。
《村聲報》是周刊,讀者人數也不那麼舉足輕重。


1979年雲門首度赴美,董浩雲先生在首演後設宴中央公園「綠地酒館」(Tavern on the Green),就是白先勇〈謫仙記〉裡李彤醉倒的那個餐廳。
主辦的哥倫比亞藝術經紀公司經理麥可‧瑞斯姍姍來遲,
酒過三巡,神祕兮兮地從口袋掏出一頁印刷品,慎重地宣布:
《紐約時報》首席舞評家安娜‧吉辛珂夫說……

舉座肅然。

那是好話連篇的佳評。
《紐約時報》說我們很棒耶!餐後,舞者高興地在落葉鋪地的公園飛馳。
那年雲門六歲,我們都很年輕,最老的我,也不過三十二。

有那麼幾年,我用心讀舞評。雲門的,當然要「研究」,
年輕人(就是我們!)需要被肯定,台灣顏面要護住,不可愧對江東父老。
歐美舞評家可以惡狠狠地削人,完全不留餘地。
所幸雲門一路行來沒有惡評,最多只是挑剔。


也讀抓得到手的一切舞評。
創團之前,留美三年,我只看過四場現代舞,
多識人名舞名,多惡補,總是好的。
紐約的朋友時不時為我平郵寄來《時報》舞評剪報,
所以我總知道三、五個月前紐約演過哪些舞。
(八十年代沒電腦,而且很省吃儉用!)


讀久了,漸漸明白,不可盡信書。
每位舞評家都有其背景與經驗的限制,只能辨識他熟悉的重點
(一定要他把太極導引的腹部動作不當成葛蘭姆縮腹,真是強人所難)。
讀久了,就會發現每位舞評家都有其偏好與立場,很難改變。
(期待鄭弘儀說馬英九好話;李豔秋表揚陳水扁??!!)



媒體常用嚇人的字眼報導團隊海外演出,動不動要「出擊」,要去「征服」。演出就是演出。
一個城市去久了,才會逐漸有影響力。
不能高估一次成功演出的效果,也不能忽視長期累積的聲譽。
到了九十年代,我變得很篤定:只要每天老老實實工作,
只要繼續有邀約,有觀眾,我們就可以繼續做我們愛做的工作;
舞評的好壞與舞團的市場行銷有關,與我無關。
舞評挑剔的那場可能我剛好滿意至極;
讚美有加的那場,我可能沮喪得回旅館幹酒。我有一把自己的尺。



從一開始,西方媒體就將雲門定位為當代舞團,
而不是異國情調的表演團體。
八十年代後半期以後,隨著舞蹈人類學,表演藝術研究的成熟,
西方舞評家,特別是美國,德國,愈來愈能夠由作品本國文化的角度來評介。講《家族合唱》,介紹台灣歷史,說《行草》時談虛實。
從《水月》之後,他們也愈來愈注意雲門所發展出來的獨特語彙。



《狂草》出道以來,在美國、澳洲、
日本(雖然他們比較喜歡《行草-貳》,必然)、德國
(《行草三部曲》獲選為2006最佳舞作)都獲得最高評價。
倫敦演出之前,《泰晤士報》、《電訊報》、《標準晚報》、
Time Out也都列為本周推薦榜的榜首。



所以,這兩天各報舞評出來,大家都嚇了一跳:五星滿分,
《狂草》只得三星,代表:好作品,但不是特別好。


《泰晤士報》、《標準晚報》、《衛報》,舞評大同小異:
舞者神乎其技,厲害;就舞作與舞台創意而言,是林懷民最佳作品;
音樂沒動機,沒發展,只是聲音。
《衛報》說:每一段舞都很棒,像美妙的詩篇,
但整體來講,沒情節,沒發展……



德國舞評家說,《狂草》七十分鐘一瞬間,意猶未盡,想再看下去。
三位倫敦舞評家卻異口同聲:太長了,悶透了。



「恭喜!」西薇‧姬蘭說。
「你參加了好編舞家俱樂部:佛塞、季里安、馬傑克、碧娜‧鮑許。」
這些人都曾被倫敦舞評家批得體無完膚。
鮑許英國首演後,十二年不到倫敦。
沙德勒之井總監說,倫敦舞評家的教養來自芭蕾,
特別是英國皇家芭蕾,對外國舞團,對當代舞,不十分友善,
如果在舞蹈中講話,罪加一等。
去年,西薇‧姬蘭與阿喀郎連說帶跳的《聖獸》被罵得狗血淋頭,
有的報只給一顆星。
但這個舞除了巡演各國,也已在倫敦重演,仍受到熱烈歡迎。



他的意思是教我不要介意。可是,我說,我同意這幾篇舞評。
因為首演場我也看得要生病。



沙德勒之井樓下觀眾席與舞台很近,戲院塞滿座椅,
裝飾多為鐵器,本身就可以是個壓力鍋。
首演的墨水流得太多,像堵黑牆。舞者非常專注,
飽滿的精力不斷灌進觀眾席。七十分鐘,觀眾一動也不動,
謝幕時拍手大叫。我只覺得透不過氣,覺得整個劇場氣很混濁。



很不對。舞者太認真?首演夜的過度用心?
下午走台,彩排,累了?累了就使勁卯上去?
你若問我,我真的覺得是劇場氣太壞了。請不要不信歌劇魅影!
我常想像他們像《哈利波特》電影裡那些半透明的人影,
漂浮在劇場各角落看戲。沙德勒之井已有三百多年歷史!



昨天,我跟舞者稍稍談了一下;
晚上演出,動作層次分明,紙上墨水流得恰到好處。
是一場山明水秀的表演。
劇場的氣好得近於透明,觀眾反應異常熱烈。
但我還是覺得不對不對不對。



我自己不對!留白不夠。



2005年編舞時頭腦想著張旭、懷素,一路往「狂」走。
空間的留白照顧了。時間的留白琢磨得不夠。
首演以來一直在大戲院演,舞台精力經過空間過濾,
到了觀眾席有張力,無過分的壓力。像沙德勒之井的狀況沒發生過。


但是,好的編舞設計本身應該站得住腳,
不能過度依賴舞者的詮釋,舞者累了,
甚至用稍差一點的舞者來跳,在每個戲院仍然要發光。


《狂草》要拉皮!到巴塞隆納就動手!




●雲門舞集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cloudgatelin

台長: smile
人氣(23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搖滾夏天。
唉唷 是沒睡還是早起

畢業了還是一樣在台北討生活嗎?
2008-07-15 06:12:06
版主回應
哈哈哈晚睡了被妳抓到XDDDD
小妞妳現在過的好嗎?
嗯啊我打算先暫居一年,
下次打給妳好好聊!!!!
2008-07-17 16:46:1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