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算是書呆子的我(現在只是呆子啦),對看藝術或古文物類的展覽一直很有興趣,只要能跟到的展覽都會很想湊湊熱鬧。最近朋友報名參加了一個去宜蘭參觀一個名為「洞悉敦煌與佛像藝術之美」的展覽,我當然馬上拉著貴人的衣角,緊跟著一起去看看古佛像的美。
這次的展覽是在宜蘭的國立傳統文化藝術中心(傳藝中心)的展廳舉辦,也就是說我又有機會到宜蘭玩啦!幾年前去過一次宜蘭傳藝中心,當時就覺得滿有趣的,這次又有機會去玩、還可以看展覽、長知識,簡直是”健達出奇蛋”級的選擇:一次滿足3種願望,真是太棒了。
一進傳藝中心的大門,就能看到象徵一家和樂的銅雕;沒錯,傳藝中心就是適合全家一起遊玩的地方。
傳藝中心最熱鬧的地方就是這條開滿特殊民俗工藝品的小街了。
小街的另一頭是另一個入口,那邊比較接近小吃街 ,而且還很便民的有大家的好鄰居:7-Eleven進駐,方便大家吃冰買涼茶;而這一些小吃店面攤位就圍著有著小池塘與綠意的中庭。
我們很幸運地找到了座位,點了蔬菜鍋與滷肉麵套餐,味道還不錯,不過最難得的是暑假人很多,但是小吃舖的服務人員都還是好脾氣地面對大家,真要為在悶熱廚房中忙碌的他們拍拍手。
從小吃街的方向往藝品街逛,首先會經過一座小巧的文昌廟。
文昌廟對面是個型似大涼亭的舞台,上面在公告的時間會有歌仔戲的演出。之前去這邊並沒有架設涼棚,還好這次有,要不然大太陽燒烤真的很受不了。
古色古香的藝品街走廊,掛了小燈籠更顯可愛。
店裡還有體驗做手拉坏的活動,一定讓小朋友玩得很開心吧!
賣原住民特產的店
門口就把在”海角七號”電影中出現過的特色琉璃珠於其特別的涵意讓遊客看個清楚;老實說,店裡面最吸引我的不是琉璃珠,而是甜滋滋又低酒精含量的小米酒啦。
這間紙箱王的店之前沒看過,裡面全是賣紙類產品,包括不同型式的DIY球型燈罩(還有心型的喔)、扇子、書籤、立體燈飾等等,
不過進到它的2樓,才發現這邊有很多紙箱箱材做成的傢俱,紙椅凳紙沙發坐起來都挺舒服的!
(梯間吊著的小飛機也好可愛喔!)
這邊也有賣老式手工皂的
也有賣油紙傘的,店家還出借油紙傘借客人拍照使用 (看這位小哥拍的多開心啊)
也有賣手製玻璃裝飾的店,門口就看得到師傅忍著火燄的熱度在陽光下努力工作。
當然也有賣糖果零食的”柑仔店”
不過紅紅的糖葫蘆還不如老式的涼糕吸引我們,朋友說他哥哥好喜歡吃這個老式點心,老實說它可能只是太白粉加些色素香料做的,可是那種裹上粉的淡淡顏色、淡淡的香、淡淡的甜,就是很能喚起小時候的回憶啊。
當天在大街上還有演出「廖添丁」的戲。
在自由用餐及活動後,就是要到展覽廳一起參觀「洞悉敦煌與佛像藝術之美」的展覽了。
在展區門口就可以看到一尊隨末唐初瞠目張口的白石力士像,它生動的表情與自然鼓著的大肚子很擬真,不過挺肚子是隨代作品的特色,在唐朝力士作品通常肚子上有六塊肌,而不是凸肚腩。
比較起來,旁邊的坐佛就穩重多了,兩座雕像一動一靜,讓人一次看到不同表現手法的佛教雕塑。
(照片拮自鹿野苑藝文學會網上相簿)
這次的展品跨越很多朝代,也有很多件珍品是跟私人藏家借來的,要集結這麼多文物實屬不易。我們這次因為有佛像專家:鹿野苑的吳文成老師導覽,還有特別安排公民記者採訪,我們才有機會在展場留影(需經過事先申請安排,並不能使用閃光燈,以免強光傷害文物) 。在現場除了有大家熟悉的佛頭、菩薩頭像等作品,還有難得地、包括一佛二菩薩及背光的作品(東魏山東青州的作品),有些甚至還帶有原本畫染上去的色彩,更加難得。不同時期的作品讓人了解原來不是每個朝代的佛像都一樣,其實佛像雕塑造型會因當代的審美有所變化,連浮雕、圓雕的流行與使用材料都會影響當下的創作,讓一般只透過拜拜或新聞了解佛像的大家都大開眼界。
(照片拮自鹿野苑藝文學會網上相簿)
這次還有一座大型的白色大理石石碑,上面雕著代表過去的燃燈佛(最上面一尊),未來的彌勒佛(中間雙腳放下的那尊),及現在的釋迦牟尼佛,碑上還有魏晉時期流行的倒龍雕刻(龍是天龍八部的護法之一,因此也是佛教雕塑中會出現的題材,並不是來自中國本身龍圖騰的影響),兩側與背面都雕了好多小尊的佛像,因為實在是難得的大件展品,老師特別讓我們跟它一起來個大合照,紀念這次難得的緣份。
(照片拮自鹿野苑藝文學會網上相簿)
這次更難得的是鹿野苑吳老師個人搜集了許多敦煌石窟的資料,請人製作修復還原的畫作,以近原尺寸在2樓還原敦煌石窟原有的模樣,讓大家體會身在石窟的感受;也讓通常被搬離原地的佛像可以在”原生環境”中重現在大家面前。這次的畫作是集合了幾座特別有名又精彩的石窟的塑像與壁畫,一起在這呈現出來;天頂上有飛天的藻井與斜頂上的畫佛已經讓人很吃驚原作的細密,旁邊藥師佛與阿彌陀佛的經變畫(將經文變成繪畫以利當時許多不識字的人了解經文故事) 、對面牆上的彌勒龍華樹下三會、及文殊菩薩與維摩詰居士的壁畫,更是細膩,原來小時候聽聞的敦煌石窟藝術是這樣子的(課本真的沒教啊)!
(照片拮自活動網站)
重現完整構圖與色彩的阿彌陀佛的經變畫。這幅壁畫原本是被宋代的壁畫所掩蓋,是後來的學者去除上方宋代的油彩才發現的,因此也成為張大千敦煌之旅沒看到的作品。原本的壁畫經過時間與天然礦物顏料的氧化,已經殘破又失色,這樣完整的彩色復原圖是吳老師經過考證,請師傅工筆以古法白描上色製作出來的,以讓後人了解這些經變畫原本的樣子;它也是之前「繪動敦煌」展的主要動畫作品的藍本。
(照片拮自活動網站)
石窟內的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的7尊形式塑像。這7尊是唐代雕像的仿製展品(包括後面的壁畫也是原石窟的原版模擬),所以穿著造型都是唐朝的樣式,人物造型都健美飽滿,跟現代的佛像樣子非常不一樣。
這次來傳藝中心玩不只是玩到、也學到了不少關於佛教故事與美術的知識;一直以來,上美術課所學的知識與畫派都是以西方的美術為主,不知不覺也對以希臘神話、基督教為主題的作品及故事很熟悉,反而對自己原生文化的藝術與從東漢就傳來的佛教不清楚,真的是「近廟欺神」啊。這次有機會跟著老師聽導覽、欣賞,就算我不是佛門弟子也受益良多。沒機會參加吳老師的導覽也沒關係,因為這邊準備的語音導覽是吳老師幫忙準備的,租個導覽慢慢聽慢慢看,也會學到不少平日沒機會學到的佛教美術知識與欣賞要點。
從宜蘭回台北的路上,很巧地發現窗外的天空竟出現一道道的天光、從雲層中射出;之前看Sonia拍過這樣的”耶穌光”,沒想到我也有機會看到這大自然的美景。這次的旅程真的玩到、學到,讓精神得以飽足,真好。
宜蘭傳統文化藝術中心
地址:26841 宜蘭縣五結鄉季新村五濱路二段201號
電話:(03) 950-7711
官網:http://www.ncfta.gov.tw/2012asia/Explain.html
註:洞悉敦煌與佛像藝術之美展期:即日起至2013年1月6日
鹿野苑藝文學會 (吳文成老師有在此授課)
地址:台北市松江路90巷15號 (捷運松江南京站3號出口)
電話:(02) 2511-3131
官網:www.lyu.org.tw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