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博物館」在台灣是個相對年輕的博物館,在2003年4月才開館,不過因為特別的建築設計,一開館就有被電視報導過,不過之前我都是在淡水八里河岸騎自行車經過,沒有真正進入參觀過。這次由已經去參觀過的女孩及阿如哥帶路,我才有機會進入這間有名的博物館,看看裡面的展品,了解一下台灣史前時代文化的皮毛。
十三行博物館的建築本身就非常的精彩,以多種不同的幾何形狀及材質結合組成一個代表著山與海、過去與現在的建築。從各個不同地方的命名就能慢慢讀出這樣抽象的概念,像是名為鯨背的大露臺,及在電視上曝光過的透明「時光空橋」等等。在外面的矮石牆上來用金屬製的小螃蟹跟鷺鷥的雕塑裝飾,點出這建築位在淡水河岸濕地的地理關係,可愛又有趣。
幸運的,十三行博物館從今年開始不收門票,開放讓民眾免費參觀;我始終覺得知識是無價的,要是沒有容易取得的知識與教育,那國民素質要怎樣才能提升咧。文化事業是有其他方式可以營利的。我很珍惜也很感謝有這個可以免費參觀的機會。在進入展覽區後,先是有簡單的介紹十三行遺址是如何被發現的:在1955年秋天,空軍飛行員潘克永少校在飛越八里觀音山上空時,突然發現飛機的羅盤出現了磁力異常的反應,以為是發現了鐵礦,之後才找了地質學家來勘查,既而才發現在地面上有很多土法煉鐵留下的鐵渣,經過考證才證實是史前人類的煉鐵遺址。至於這邊為甚麼叫十三行博物館,是因為這裡因為曾經有13個商行在這裡經商,所以才取名叫「十三行」。
經過放了個飛機頭模型的簡介區後,就會看到一道很壯觀的牆,來介紹不同的「文化層」。文化層是人類居住後留下的遺跡,掩蓋在下面的文化層就是前人留下的部分,經過長時間被砂土掩埋,漸漸地被壓在地下。在這面牆上我們能看到有兩層很明顯的文化層,一個是充滿了眼熟的舊輪胎、塑膠空瓶等現代廢物的表土層,不用說也知道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層,中間的部分是近代文化層,年代上是清朝及日治時代的部分,下面一個部分有明顯的瘦骨碎片的就是十三行文化層了。在十三行文化曾發現了他們用的凹石工具、生活用品、被他們獵食的鹿與羌的骨頭碎片、貝殼,當然也有十三行人自己的骨骸。
從文化層牆面對面的樓梯上樓,就能看見建築物中間留下的中庭部分展示著一個考古探坑的模型,常看Discovery節目的人可能就覺得很熟悉了。這個考古坑模擬出考古學家在掘出的淺坑中紀錄發現的文物骨骸。這位大叔是很幸運的了,有這麼大的發現,通常挖到的東西可能是生活留下的痕跡,像是生火的燻黑的印子、廚餘腐化後造成一塊泥土跟其他土的顏色不同等等,能挖到骨頭是大事情了。
這個模擬考古坑是被清水泥的牆面環繞,中間的金屬樓梯及透明的時光空橋近在眼前,不過這邊二樓才是真正的展區,看完後再上樓觀景囉。
二樓現在正好有介紹蘭嶼原住民生活的特展,我們就跟著人群一起自行穿梭參觀展出的文物。當天正好有人在做導覽,不過因為人挺多的,我們就沒跟上去聽了(看到背景的飛魚乾嗎?好有趣哩)。
最引人注意的展品就是這艘實體大小的獨木舟了。
蘭嶼人居住的屋子也讓人很好奇,最棒的是這裡的部分模型是開放式的,可以讓人進去親自體驗一下,對小朋友們更有寓教於樂的功效。
這邊也有展出石斧及陶器的碎片。
當然也有精緻的帽子、項鍊、梳子等飾品。不過最有趣的是有展出丁字褲的布料及如何穿丁字褲的說明;長長一塊布料,在不同的族群衍生出不同的用法,不看還真不懂要怎麼穿上身!我曾經錄過一段印度人示範纏頭巾的影片,那也是一塊長長的布變化出來的魔術,真是夠有趣了。
這裡也有展出戰士的頭盔與身上穿的護具,之前在電視上也有看過,不過看到實物的感動與驚奇是大大的不同的。
在特展展區旁邊就是展出十三行文化的常態展區了。一進去,就能看到聳動的抗議白布條,讓大家了解當初是經過多少努力才能在已經興建的汙水處理廠旁邊保存下來這一塊地方與屬於我們的史前文物。
從出土的文物發現,十三行人是擁有航海技術的。這個十三行少年的蠟像正坐在一艘名為蟒甲的木船上。沒錯,這個船的名稱就是現在的西區艋舺這個地名的由來。哈!原來我們的生活還留著十三行人的影響而不自知咧。
主展廳展出多樣出土文物,包括獸骨、做工精美的鐵器、經過復元的陶器,讓人看到史前的十三行人工藝上其實已有很驚人的技術了。
十三行人的樣貌復原塑像,這個看過CIS犯罪現場貨Discovery辦歷史疑案節目的人就知道復原過程啦。
由於十三行人會煉鐵,因此在主展室外還有一排「恐怖箱」讓人摸摸看自己熟悉的鐵製品;挺有趣的。其實不可怕啦,美女們只是配合演出一下啦。
真的有點挑戰部分人的懼高症的是這個時光空橋,它的底部是透明的,因此有些人會覺得恐怖。
其實橋的樓板當初為避免穿裙子的客人走光,已經讓樓板的透明度降低很多了,現在看一點也不可怕;不過平時很大膽的女孩卻不敢走在橋上,她可是坐雲霄飛車會大呼過癮的人ㄟ,反而我這個膽小鬼沒事。走過了空橋就能眺望外面的美景,還有旁邊到現在也沒再使用的汙水處理廠的圓圓水泥球。
空橋連著的其實是離開博物館的動線,從左手邊的出口下去,就連到室外的窄步道,也就離開了主建築體啦。這窄窄的步道很像現代版的約旦佩特拉殿前的蛇道,新設計又融入古蹟的影子,很有意思。
由外面的階梯可以爬上名為鯨背的露臺看看淡水河岸的美景,上面還有一個小小的咖啡廳,不想人擠人的話對面還有其他的咖啡廳或小店供人休息、喝喝咖啡;當然,八里跟淡水熱鬧的大街也都不算遠,在觀賞完展覽、欣賞過有趣的建築之後,去老街吃份阿給或來個巨無霸霜淇淋也是很不錯的安排。對歷史有興趣的人下次也可以來十三行博物館看看囉。
十三行博物館
地址:台北縣八里鄉博物館路200號
電話:(02) 2619-1313
官網:www.sshm.tpc.gov.tw
顯示文章地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