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的天氣,早上是陽光普照,近午就開始烏雲密佈。
晨起,你沒call來。
你幾點睡?前晚有活動,料想應該就是比照,會比平常晚吧!
本來講好要去爬山的,其實前一天上班時早把相關資料印好了,
只是,就是沒用著。
沒用著,我知道這該是稀鬆平常。
好啦!好啦!要運動想流汗,那去三峽走走好了。
好,時間不多,不上山,就在路邊,行不行?
新聞看到的,就在路邊,太陽那麼大,1.2 公里來回,一定可以讓我們汗流浹背的。
停好了車,看見了吧,人行道雖然寬闊,不過繽紛的色彩,
在高聳的建築物跟行道樹間,還是可以一眼就看到。
其實頗有台中綠園道的味道,只不過這裡不在市區,遠遠還可以望見青翠的山巒咧。
「松」為日本愛之博覽會總策劃 - 原田鎮郎設計,
以「親子樹」代表了父親、母親、和孩子,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而地上的松果則象徵城市中不斷誕生的新生命!
你撐起了傘,耍寶!
還真的是高溫炎熱啊!午後的雨要下不下的,衣服都濕透了。
有這片竹林,會不會感覺比較清涼啊?
不過你看陽光透過竹子竹葉的鏤空灑在地上的影子,想降溫大概是沒辦法囉。
「竹」為加拿大世界音樂節策劃人Chridstine Macy,
以來自「飛鳥過竹林」的靈感,創造自然與萬物間和諧的生命關係。
繼續,我們繼續向前走。
這片工整的人行道,因為這些藝術品是多了些風情,
只是新栽的樹實在太小,想要成蔭,看來還是得再等個幾年;
只好在這裡穿梭,順便想像一下樹蔭底下有微風吹過。
「梅」 - 梅亭是由美國年度國家設計獎得主Sergio A. Pelleroni設計,
利用空間的五感,創造時間的感動,它是一個通道,通往人們某一段記憶的時刻。
這是建設公司在三峽台北大學附近學勤路,打造的一條長達1.2公里的藝術大道,
造街計劃設計了在一排七個大學系列住宅的人行道,結合對面認養的二座公園,
在交叉三座綠軸十字街廓的大道上,除了設置有三鶯當地的親子馬賽克拼貼作品外,
另外還邀請國際藝術家創作「松、竹、梅」三項大型公共藝術品。
好啦!好啦!謝謝你先回車開冷氣,待會請你喝思樂冰,讓你好好涼快一下。
交流道前展翅的那隻是什麼鳥?
台北大學的精神堡壘「三峽飛鳶」
他的氣勢磅礡,開慢一點,還想照一張。
離開專案經理的以後,未來會怎樣?可不可以從此翱翔世界?
我心裡有疑問,也祈禱跟祝福你能很快找到答案 。
看遠方天空的烏雲,這個午後的熱對流降雨就要開始下了,
我們快回家吧。擦擦汗,可別中暑加著涼,那可就不太好囉。
顯示文章地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