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編號第三號的蓮花颱風一直慢慢走,因為導引氣流不明顯,
他的「蓮步」相當飄忽而且緩慢,方向也遊移不定,一下偏東,一下偏北。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shihwen/6/124557040087/)
捷運出口的緬梔花,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雞蛋花」,味道是甜的,
樹姿優美,開花也美麗,加上散發著淡淡的花香,始終文文靜靜。
捷運綠帶上的大花紫薇開得燦爛,花朵一開就是一整片的紫,
在初夏的台北街頭是一片紫色花海,是一種非常耐熱的夏季花卉。
不過真的是太悶熱,在外頭遊走,真想找個冷氣房狠狠給他涼一下。
台北當代藝術館。
這兩層樓的建築建興建於1921年,原為日治時期的「建成小學校」,
長安西路這面寬達120公尺,紅磚壁構、西式建築柱式與黑瓦斜屋頂,
還有兩側入口為山牆形式的廂廊,整體U字型的校舍建築與空間,
在1945年後成為台北市政府的辦公廳舍,直至1996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
2001年在古蹟再利用的政策下,正面廳舍修復整建為「台北當代藝術館」,
兩翼部分建築則劃歸為建成國中教室。
大門口前的水稻田。
藝術家林銓居的裝置藝術展「生命的穀倉」。
http://www.mocataipei.org.tw/_chinese/showweb/01_about.asp?ID=98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shihwen/6/124557087091/)
一樓大廳,因為這隻大貓,原本的服務台變成了現代藝術的展覽場了。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shihwen/6/124557081338/)
一樓的展覽廳,飛舞彎曲的七彩鋼管,視覺上非常鮮豔豐富。
展場入口。
「九無一有」,是「無盡」「無我」、「無漏」、「無涯」、「無間」、
「無心」、「無為」、「無事」、「無礙」及「有所不為」,
是董陽孜以書法家角色與不同領域人士相互激盪的起點。
真假植栽、書法跟鉛版活字,對比著自然與人造,共生裡創造和諧。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shihwen/6/124557052215/)
團扇捕捉遊移的「無」字光影,人在展間裡游走,走入的觀眾跟著創作一起互動對話。
無相、無形、無住、無量、無沒、無出、無此、無彼、無滅、無生、無小、無大。
空白裡亮光漫移,我們試著察覺光的投射點,
忽而亮燈全熄,文字卻又落在不經意中。
王獻之的巨大墨池,我們揣想「臨池學書、池水盡墨」。
不時從天滴落的墨雨聲,在超大墨池旁我們謹慎臨池學書,
微光中墨香暗陳,一面思想古人,一面也照見自我。
資訊氾濫,書寫式微。
滿場盡是驚呼已經多久沒拿毛筆寫字的現代人群。
金黃稻穀,提醒我們人和土地的疏離問題,
車水馬龍裡的那兩畦稻田,讓我們停下腳步、多看幾眼。
我們的心靈是否回到生命的原鄉呢?
窗外是建成國中的校園。
現代創作的摩登女神。
楊茂林的「婆娑之廟—台灣製造」,把卡漫文化中的圖象人物雕塑再造成神,
全新的元素結合,創造出一個混血的異文化新偶像。
「無中生有:書法-符號-空間」
http://www.mocataipei.org.tw/_chinese/showweb/index.asp?ID=97
台北當代藝術館
http://www.mocataipei.org.tw/_chinese/index.asp
建成國中,磚紅聳立的鐘樓,跟日據時代設計蘊涵和洋式古典建築風格的長廊,
古蹟跟現代建築巧妙的融合,校園裡有了時光的氣味。
6月21日是夏至,這一天的太陽會直射北回歸線,
使得北半球受光最多,所以是一年當中白天最長、晚上最短的一天。
連花颱風來搗蛋的前夕,我們趁著沒下雨,騎著車再四處去看一看。
民生西路底水門外的「大稻埕碼頭」。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shihwen/6/124557116574/)
大稻埕碼頭就在台北市淡水五號水門外,環河北路與民生西路口。
大稻埕地區的發展歷史與碼頭有著密切的關係,
咸豐十年淡水開港通商,因為大稻埕緊鄰淡水河,外商洋行紛紛到此開設商號,
造成大稻埕往後濃郁的異國情調與繁華景象。
而曾經繁華一時的大稻埕碼頭,隨著都市發展東遷逐漸沒落,
現在再度因為單車族匯集帶來新的商機。
據說週邊一些歷史悠久的傳統小吃,因為車友光顧,
又業績暴增,成為網路熱門美食。
在大稻埕不但可以欣賞到古城新意,
水岸旁可以遠眺大屯山系,山光水色盡收眼底。
剛好一架國內航班的飛機,從台灣海峽方向準備進場降落松山機場。
因為颱風外緣,天空是一片氣象萬千。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shihwen/6/124557127034/)
大稻埕碼頭的「親情」銅鑄塑像。
可以彰顯世間最偉大的親情,父母一生付出只為了下一代的那種真摯的愛。
這個餵小孩吃飯的老嫗,讓我想到我的阿嬤。
環河北路一段跟貴德街口的公園,「大稻埕之春」的母子銅鑄塑像。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曾經的繁華雖然一如千帆已經過盡,
但就是因為有過往的黃金歲月,我們才能立足於此望向未來。
明天,又是充滿朝氣的一天。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生活點滴」
顯示文章地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