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澳港旅客中心為搭乘台馬輪、軍艦返回台灣、前往東引的乘客,購票、候船、登船安檢的地方。】
●●●《發現馬祖》---馬祖由南竿、北竿、東莒、西莒、東引等數十座島嶼所構成,佔地不到30平方公里,名副其實是蕞爾小島。島小,風貌卻是萬千,閩東式的馬祖建築、信仰、飲食和語言,使馬祖有著和台灣不一樣的人文風情。在反共復國時代,這裡更是擔崗保衛台澎的前哨,標語、坑道、阿兵哥,形塑了特殊的戰地風貌。
有人說馬祖是閩江口外的珍珠,只因歷史的因緣際會而被隱藏。其實它更是一座海上桃花源,被遺落然而光芒無法掩卻,豐富有人情味;想擁抱沒有污染的海洋,品嚐肥腴的海鮮,體驗枕戈待旦的戰地生活,一宿雋永的傳統民宿,或是只想出走,到海隅自我放逐,馬祖能夠帶給你驚喜,一定比預期的多。
《摘錄自海上桃花源-馬祖》
【福澳,昔日是一個小漁村 ,今日卻成為馬祖地區旅客、貨物的吞吐港口,村內的高樓林立,和昔日相比較,真有天壤之別】
●●●南竿行腳《二》:
從西莒回到南竿,住宿的馬吉民宿就在山隴街上,老闆找來了一部摩托車借給我,打點好了,就展開了南竿的懷舊之旅。
山隴﹝介壽村﹞,是南竿最熱鬧的村子,馬祖地區的政經中心。連江縣政府就在蔬菜公園的旁邊,郵局、台灣銀行、商店街、馬祖高中、獅子市場,都集中在此。街道上商店林立,吃喝採買都在這裡,是阿兵哥的最愛。往山隴的巷子裡走,會發現不少樂趣,如理髮廳、雜貨店、洗衣店的老招牌,相較於大街上的現代化房子,小巷弄裡有遺落的舊時光。 當兵時,每逢休假日,大家都喜歡往這裡跑,因為這裡有電影院,有許多賣吃的商家,有撞球間,雖然很遠,但卻也甘之如飴。
現在的山隴,多了不少的樓房、多了一些自用轎車、也多了一個傳統的‘獅子市場’。這回在南竿的期間,每天總要到此逛逛,找一些傳統小吃,順便看看跟台灣不一樣的市場。
歷經三十幾年的時間,山隴更進步,也更繁榮了,雖然少了阿兵哥熙來攘往的市場,但卻多了觀光客的消費。山隴畢竟是馬祖的首善地區,尤其目前馬祖國家風景管理處正在山隴的海邊大興土木,興建濱海遊憩區,相信山隴的未來將會更美好。
【台馬輪, 是肩負著台灣本島和馬祖南竿、東引之間的交通運輸的重責大任。每天晚上10:30從基隆剛開船,隔天清晨抵達馬祖。航程是單日:基隆→南竿→東引→基隆;雙日:基隆→東引→南竿→基隆。開船的前三天才能訂票。】
【山隴的介壽堂,是當年島上軍民看電影或欣賞勞軍晚會的地方,放假日為了看一場電影,總要翻山越嶺的走到這兒來,欣賞一場不知第幾輪的電影,順便打打牙祭,然後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回連上去。】
●●●南竿行腳《三》:
民國八十二年,戰地解嚴後就回來過南竿,軍艦在福澳港停靠,那時候的福澳港剛擴建完成不久,空空曠曠的。而今,匆匆十七年已過,再度踏上港區,碼頭似乎更忙碌了,熙來攘往的人群到處穿梭著,有卸貨的工人;有搭乘台馬輪回台灣的旅客;有搭小白船前往北竿或莒光地區的軍民,福澳充滿了生機。
港區的建築依序陳列,搭台馬輪或軍艦的旅客大樓;搭小白船的售票、候船室,還有門庭若市的7-11超商;有倉庫,有停車場,自用車、計程車來回穿梭著,怎麼也看不出是在外島地區。
碼頭旁邊的一大片空地,是填海而造的田徑場,正在整修跑道,迎接今年度的全縣運動會。馬祖的運動風氣一直不是很普遍,參加全國性的比賽總是陪榜的多,藉著運動會的比賽來提升運動成績,或許是當務之急吧!
幾度行經福澳市區,看到的是一片富庶繁榮的景象,建築物也越現代化。不禁又想起在當兵的那個時代,每逢年節日或是要多買一些東西,連上的採買帶著公差,從營區翻山越嶺到福澳的物資處購買,而且是限量,總要一點一點的慢慢屯積才夠用。今昔相比,真是相差頗多。
【山隴的傳統市場,每天一大早就擠滿了人潮,門庭若市,樓上樓下都有攤販,新鮮蔬果、海鮮,還有早餐店以及各式各樣的傳統美食,在市場外面也有許多小攤販吆喝著,賣著各類的食物。】
【山隴往中央公路的街道,有點坡度,早期因為距離共軍火砲射程較遠,因而商店雲集。兩邊的商家有火鍋店、麻辣鍋店、書局文具店、網咖、民宿,應有盡有....。】
●●●南竿行腳《四》:
位在牛角嶺上方的12據點,是開放觀光的一個廢棄據點,離大馬路不遠。拾級而下,藏在樹林中的營房,輕巧而有造形,營房門口有個的小小庭院,還有石做的茶桌和椅子,該是閒暇時候泡茶、聊天、喝酒的好地方。再向下走幾十階梯,方方正正的碉堡就依著岩石而建,懸崖邊的大炮口對準了南、北竿間的航道,也守著在它旁邊的牛角村落、海灘。如此優美的環境,真像世外桃源,想當時駐防在此的阿兵哥們,勤務雖辛苦,但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也是一大福氣。旁邊的一條步道,沿著山、海而建,坡度不小,可以直通牛角村。只可惜天氣太熱,加上又趕時間,所以沒能親自體驗一下。
【國立馬祖高級中學,是馬祖地區最高學府,位在山隴後面海邊,是一所綜合高中,學生人數不多,目前學校正在全面改建教室。】
【復興村舊名牛角嶺,原本是一個面北的小漁村,隨著漁業資源枯竭,人潮都被鄰近的山隴搶走,牛角嶺也日漸沒落。解嚴後,因應觀光,牛角嶺的傳統時屋群聚落因建築特殊而得以重整,經由居民的努力,閒置的老屋也有了新生命,近幾年觀光客增多,大有鹹魚翻身的感覺。】
●●●南竿行腳《五》:
上個坡,轉個彎就到了牛角聚落。因為南竿的地形宛如一隻犀牛,牛角顧名思意就是在犀牛角的位置。牛角有「戰地九份」的美名,最大的特色就是馬祖傳統聚落建築,這些好似一顆顆印章般方正的石頭屋,錯落在蜿蜒起伏的花崗岩脈上,散佈在錯縱複雜、地形陡峭的階梯巷弄中,每一處轉彎就是一個美景,實在令人讚嘆!走在其中,可充分感受回溯歷史的趣味。
這裡的門牌不照順序排列,自成一格,騎著摩托車在村子裡上下穿梭,真的懷小巷道是怎麼開出來的?一個不小心,就走進私人院落。不過牛角的居民對私闖的觀光客見怪不怪,他們自在的做著手邊的事,老奶奶們用福州話閒談,跟她們探個路,答案幾乎都是不知道,而村民的尋常生活景象卻是自然寫意。
猶記得當年在南竿,去得了山隴卻不能到牛角村,一直很納悶為何會有這個限制,很想去探個究竟,可惜直到退伍,還是沒有完成這個心願,就讓這一回來補償吧。
很喜歡現在這個長相的牛角聚落,忽上忽下的走,巧遇一個觀光團,解說員用心的介紹這裡的一切,好像要把馬祖最好的一切都完整的介紹給團員們。
【梅石,這個小村落當年因村內有個中正堂放映電影,有幹訓班,還有鶯鶯燕燕的831,而繁華一時。曾幾何時,人潮退了,831關了,中正堂也不再放映電影了,這就是人去樓空後的梅石村。】
●●●南竿行腳《六》:
為了尋找記憶已經模糊的梅石,三度造訪這個小村落。第一次騎在坡度很陡的小路上,一路心驚膽跳,越騎滿腦的疑惑越深,梅石真的是長得這樣子嗎?斑駁的小街道真的是當年人潮洶湧的梅石嗎?那些曾經天天客滿的小吃餐廳怎麼都不見了呢?更讓我疑惑的是門牌明明掛的是清水村,怎麼會是梅石呢?那831軍中樂園呢?想找個人問一下,卻是遍尋不著。
不死心的騎回大馬路上,問個路吧,熱心的路人指著另一條路,直直下去就是了。路好走多了,中正堂也出現了,這個曾經陪我們度過許多無聊的假日的電影院就在眼前了。沒變,它功成身退了,只是經不起風雨、歲月的摧殘,如今已是老態龍鍾,殘破不堪了。心頭有點酸痛,這個曾經是何等風光的建築物,曾經是島上官兵最愛的中正堂,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何不做一點維護呢?
【位在梅石上方的中正堂,曾經是南竿地區兩大電影院之一,官兵休假日幾乎都是客滿。看完電影,順道逛逛梅石,吃個飯、喝點酒,有的就到831去泡泡妞,發洩一下。如今阿兵哥撤得差不多了,不知從何時開始,中正堂就變成這幅景象了。】
【照片中的這個景象,任誰也猜不出,它曾經是人潮洶湧、各類小吃餐廳林立的梅石。民國60、70年代在南竿當過兵的,梅石曾經是休假日大家最想去的地方。悠悠二十幾年,梅石的沒落真會讓人不勝唏噓。】
【鵲橋,詩情畫意的橋名,位在831軍中樂園前面廣場的一座小橋,是通往中正堂的一條捷徑,搭起了方便的橋樑,是國軍鐵光部隊在民國49年所興建的。如今,鵲橋依舊在,831卻已人去房空。】
●●●南竿行腳《七》:
怎麼找就是找不到831,印象中,前面有個廣場,有一道白色圍牆,可是就是找不到。當晚跟民宿老闆問起,許多疑惑就解決了:梅石村因為人口外流,所剩無幾,於是將行政門牌併入清水村,地方還是叫梅石,原來如此。
“831,在村落的盡頭,右轉後順著階梯向上爬就可以找到了”,老闆這麼告訴我。隔天再一次的來到梅石,就依著指示走,果然看到廣場了,那座小小的鵲橋也出現了。可是那圍牆、那口字型的建築物呢?都不見了,撥個電話給老闆,老闆說就是那。呵呵!白色的圍牆終於找到了,可是那房子卻是完全改觀了,再也不是印象中的樣子了。
831軍中樂園,在那個年代可以說是人氣最旺盛的地方,除了莒光日外,幾乎每天都是客滿的﹝聽說還要拿號碼牌排隊的哦 ﹞。猶記得,連上的阿兵哥每回休假就迫不及待的外出,待傍晚收假時才帶著滿足的笑容回來,免不了又是七嘴八舌的談論著當天的戰果,這竟也成了他們生活中的一部份。
在中正堂看一場電影,到梅石街上打個牙祭,再到831解放一下,這就是那個年代阿兵哥休假的三部曲。多少個風花雪月的故事,多少個談論不完的心酸或是快樂的陳年往事,在前線戰地中不斷的重演著。勤務是繁忙的,訓練是辛苦的,還要忍受思鄉、思親之苦,抽中金馬獎,就要認命的把饅頭數完,然後平安的退伍回家。
【這兒就是當年鼎鼎大名的馬祖831軍中樂園,多少個風花雪月的故事,多少個讓島上官兵說不完的陳年往事,都在此發生過。當繁華落盡,人去樓空後,剩下的就是這副景象了,讓人不勝唏噓。】
【馬祖酒廠成立於民國四十五年,位在牛角村口,是馬祖人的命脈。酒廠使用甘美清冽泉質所釀出的美酒盛名遠播,尤其以大麴、高梁、陳年老酒、八八坑道系列高梁最受青睞。可惜的是原本在酒廠大門口矗立的馬祖酒廠標誌,不知在何年被拆除掉了,少了那麼一點讓人懷舊的感覺。】
【在酒場往南竿機場的左邊的八八坑道,是許多旅客特地來此感受戰地景觀的震撼。這坑道在蔣公八十八歲誕辰時興建完成,因此得名,原為戰車坑道,全長200公尺,內部始終維持著攝氏18度的清涼低溫,於是馬祖酒廠物盡其用,將坑道搖身一變而成窖藏老酒與高梁酒的寶庫。】
【這兒應該是整個馬祖地區地勢最平坦、面積最寬廣的富饒之地。它位在山隴的市中心區,縣政府、介壽堂、各家商店、市場環繞在週邊,園內的蔬菜種類繁多,兼具有觀光和實用的功能。每天清晨、黃昏總可以看到一群農夫穿梭其間,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位在梅石中正堂上方的馬防部的幹訓班,在當年是阿兵哥又愛又恨的地方。士兵想要升士官,平日就得表現良好,才能被遴選到這裡接受訓練,偏偏這裡的訓練又是最辛苦的,幾乎是接近於沒有人道的魔鬼訓練。但只要撐過去了,結訓後回到連上就升班長了。】
文章定位:
人氣(9,659) | 回應(2)|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