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筆記
97.06.08端午習書~宋朝四大書法家雜記
談到學習書法藝術,或許是隨性個性使然,向喜歡宋代書法作品勝過唐代名家,記得2007年故宮舉辦大觀-北宋書畫特展,能欣賞到1000年前宋朝多才多藝的書法大家書法真跡,尤其是蘇軾寒食帖、黃庭堅花氣薰人帖,那種衝擊與感動,無以言喻,彷彿與大才子蘇東坡有了時間交集。
端午節暑氣正盛,假日閑來無事(可惜今年沒有補假,虧大了!),瀏覽石頭文化出版中國書法藝術大觀(花了不少銀子訂的書),興起把宋四大書法家作品,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不求甚解的信手依樣畫葫(常覺得自己的書法,是用畫出來的),無奈眼高手低,四大家被我亂寫成一家-墨家,真是見笑。
(註:真跡上網很容易找,找來對照,一比可真差太多!)
端午習書四之一-蘇軾寒食帖
釋文:
「自我來黃州,己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汙胭脂雪,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刀,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己白。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己,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蘇軾寒食帖號稱書法史第三名作,僅次王羲之蘭亭序及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其欣賞角度跳脫字體、結構,更著重在書者情感的表達,在作品中展露真實情緒。寒食帖是蘇軾貶到黃州寒食節寫的詩稿,「破灶」一詞寫的斗大,想必行筆至此內心一時悲憤難制;這件書法一直被認為是蘇軾傳世書法的第一名作,也或許見證著蘇軾在現實受挫,轉而追求純粹自我的一種生命型態。 寒食帖後入清宮收藏,英法聯軍時受火燒之災,後流入日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王世杰先生重新購回寒食帖,捐贈給台北故宮博物院。
端午習書四之二-黃庭堅七言詩(花氣薰人帖)
宋代書法,尚意之風為其鮮明,強調主觀表現,開創一代書風。四大書法家行草、楷各體具備,都展現了「用意」的特色,發揮了各自的個性,體現了書法的意境、意趣。詩詞的加入,給書法注入了抒情意味。在強調意趣的前提下,宋代書法家重視自身的修養,讀書多,見識廣,詩詞、音樂方面的功力也為前人所不及。
釋文:
花氣薰人欲破禪
心情其實過中年
春來詩思何所似
八節灘頭上水船
(註:無論是書體、詩境,我最愛的作品,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看過此帖真跡)
端午習書四之三-蔡襄腳氣帖
蔡襄,工楷、行、草書,得顏體的端莊穩健,創出一種如女性美溫婉嫻雅的字體, 蔡襄與蘇、黃、米並列宋四家,雖不若其他三人在「尚意」方面有高度的獨創性魅力,但在學習晉唐法度的功夫上卻最為紮實。其統合古代筆法的穩健書風,為其他三人所不及。
釋文:
自四月以來,輒得腳氣發腫,入秋乃減,所以不辭北行,然於湖山佳致未忘耳。三衢蒙書,無便,不時還答,慚惕慚惕。此月四日交印,望日當行,襄又上。
(註1:腳氣據說就是香港腳,太好笑! 註2:原作「了」一字寫得真是誇張;註3:書上字體太小,又有折頁,字稿不清楚急就章囫圇依樣畫葫,下次再寫時錯字一併改正;註4:此帖所幸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端午習書四之四-米芾張季明帖
米芾書法以姿勝,能於疾書中做到用筆沈著,鋒全勢備,擅長傳勢,字形跌宕多姿,代表作《蜀素帖》(台北故宮博物院)等。芾平生於書法用功最深。他泛覽博觀,精通古人筆法,融會貫通,學古而能自出新意。米芾在宋代講求意趣和個性的書風審美中,成就最大。
釋文:
余收張季明帖。雲秋氣(衍字點去)深,不審氣力復何如也,真行相間,長史世間第一帖也。其次”賀八帖”。余非合書。
(註1:「氣力復何如也」之運筆,是此帖比較特別之處;註2:此帖據說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真是嘔人!不過還好不是在韓國,不然米芾便要被說為韓國人,那真要吐血!)
網路資料
網路資料
網路資料
網路資料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