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4宗教博物館
小阿土一直認為信仰很神奇,
到目前為止,沒有人可以完全證明神明的存在,
也沒有人可以證明神明不存在,
然而古今中外很多例子證明,透過信仰的力量,
很多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會發生。
小阿土沒有信仰任何宗教,但是對於所有宗教都保持著包容的態度,
只要不是強迫性質,小阿土也很樂意參加宗收活動。
其實只要是鼓勵人向善的信仰,小阿土都不排斥,
在小阿土的認知裡頭,宗教信仰給予人的是:
在平時給予發自內心的規範與處世準則;
在困惑時給予人生的動力與希望。
好的宗教不只獨善其身,還要能夠兼善天下。
世界上的宗教何其多,
剛好在台北SOGO百貨旁有間宗教博物館,
平常靠著朋友一個接一個的認識似乎有點兒慢,
在這裡一次把世界十大宗教看過一輪。
宗教博館館分為三大區:兒童館、常設館和特展館,
其中常設館的門票為150元,兒童館的門票為100元,
特展館則不一定,像這次的觀音展是不收門票的。
2010年7月7日開始的「祖靈的國度-原住民信仰文化特展」也是免費的,
雖然門票看起來有點兒貴,不過豐富的展品卻可以讓人至少逛上半天的時間。
上到七樓的入口區,撥放著輕柔的宗教音樂,
加上一些教堂的模型以及牆上撥放的一些問句,
引導著人一步步進入宗教的世界。
雖然僅僅一層樓的常設展區,能夠展出的東西有限,
但是展覽品卻都很有特色,相信對於各大宗教也會有很多基本的認識。
其中最讓小阿土感覺到訝異的是它製作精美的模型,
不只外觀微妙微肖,甚至還在模型內安裝了微攝影機,
連教堂、道館的內部也可以看得到,
如內部的壁畫、展設都能夠呈現在眼前。
只可惜館內沒有西斯汀教堂的模型,
小阿土真的很好奇是否能夠模仿得出那裡著名的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壁畫。
宗教絕對不只是祭拜偶像或聖物,
最主要的是要探討它教化人心的一面,
就像一般的民間信仰,
要學習的是關公的忠心義膽、媽祖的救苦救難;
這才是宗教的真正價值。
類似推薦:
宗教博物館:永和太平洋百貨公司旁
http://www.mwr.org.tw/library/ch.htm
新北投凱達格蘭文化館;新北投車站附近,目前免費參觀喔!
http://www.ketagalan.taipei.gov.tw/Default.aspx
順益原住民博物館;故宮對面
http://www.museum.org.tw/index.htm
台北十三行博物館;八里、關渡,目前免費參觀喔!
http://www.sshm.tpc.gov.tw/html/sshm/index/index.jsp
台東卑南文化公園
http://www.nmp.gov.tw/beinan02.html
========網站摘錄,宗教博物館簡介=====================================
世界宗教博物館是由靈鷲山無生道場的創始人心道師父所首創和推動,
希望藉由博物館的典藏、研究、展覽、教育活動、出版,
推動生命教育的核心價值『愛與和平』,
增進觀眾對世界宗教文化的認識與欣賞,拓展他們個人及文化的經驗。
該館於2001年11月在臺北永和中山路開館。
進入博物館後,從感受潔淨的水幕牆,逐步進入參觀旅程。
觀眾可留下屬於個人的掌痕手印紀念;
參觀佈滿宇宙寰宇圖像的「金色大廳」;
觀看世界各民族的生命禮俗與文化,
由初生、成長、壯年、老年、及至死亡與死後世界的「生命之旅廳」;
在直徑八米、180度球型影像投射的「華嚴世界」,
仰望闡釋宇宙共生連結猶如萬花筒的多媒體影片;
「世界宗教展示大廳」展出了包括基督宗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等
世界十大宗教的精神、藝術表現、文獻經典、音樂與儀式、
將宗教建築從外觀到內部祭壇完整重現的建築模型,
並特別介紹「台灣民間信仰之美」及宗教慶典的影片。
博物館展場以高科技互動多媒體設施為特色,
獲得國內外極大的讚譽,引領觀眾進入獨特的人類文明與生命體驗的殿堂。
在首任館長漢寶德教授的主持下,
尤其重視終身社會教育學習,
歷年來已有六千餘名教師參與館內舉辦的「全國教師研習營」及
「生命教育種籽校長研習營」,
引領校長與老師們熟悉如何使用宗博館的教育資源,
並有數萬名的學生來館學習『體驗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欣賞生命』的重要價值。
漢館長並以開創性的角度,提出了建立國內第一座『兒童生命教育館』的構想,
在慈善愛心的支持者推動下,
於2004年1月籌建完成『愛的森林—尋找奇幻獸』兒童生命教育館,
為全國的學童及親子們進行服務,
此展結合了遊戲、探索與生命教育精神,獲得家長與小朋友們熱烈的迴響。
社區的永平國小學童們也主動參與第一年的小小導覽員計劃,為社區服務貢獻。
博物館並致力與社區融合,
長年辦理藝術人文講座、教育研習營活動,並蒐集地方文史,
出版專書與辦理數檔地方文化展,為民眾瞭解社區文史發展的參考。
博物館的長程發展使命,期使喚起社會注重生命教育必須從小紮根,
全民參與;藝術與美學的推動,必須由我們的生活與社區作起;
更重要者,我們必須有寬廣的世界人文觀,為建立愛與和平的全球人文而貢獻努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