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5-18 19:30:16| 人氣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無住生心】——以空為自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大自然和戶外

【無住生心】——以空為自我

禪修多年且有所體驗的人,可能會將身心常處於輕安,誤以為是證得清淨三昧或無我境界。事實上,凡是有開悟的自覺者,「我」與「我所」都還存在。開悟,並不是一種感覺,或是一個可以進入的狀態,如果自己可以從中獲益,便是身心現象的執取,而不是身心脫落的悟境。

「疑」是修行最大的阻礙。如實知自心,是出離心、菩提心、大悲心的基石,亦是信悟、解悟、證悟的動能。

當我們認定「自私」是罪惡的,就會失去認識自我的立足點。自利而不害人的自我觀,其實是眾生生存的根本條件。當我們認定「無私」是高尚的,便很難洞察身見與邊見,極易迷失在:悲天憫人的使命感及主宰萬物的權力欲之間。

因此,禪修者不否定「小我」,更進一步將獨善其身的特質,導向自我成長與自我完成。而禪修者肯定「大我」精神的同時,也會將兼善天下的特質,漸漸深化為「無住生心」,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相應。

世出世法,不昧因果。修學佛法若沒有出離心,永遠是貪著「有為法」的凡夫;即使禪定工夫再好,始終是心外求法的外道。大乘禪觀所說的出離心,如同默照的「默」,是不住於煩惱的智慧,菩提心即是「照」,是無所求的心量與慈悲。

不見五蘊皆空,是苦厄的根源。佛陀在《金剛經》中指導初心菩薩,以信心清淨為心法,契入「以空為自我」的實相。智慧的功能與煩惱的運作成反比,智慧愈大煩惱愈小,當智慧的功能趨近於無限大,煩惱的作用就趨近於無限小,最後不見智慧之大,當然也不見極微的煩惱。「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即是默而常照。

【資料來源】
📚《心在哪裡?》☞https://pse.is/R4JJ5
📚《福慧自在》 ☞https://pse.is/RDKGU
📚《禪與悟》 ☞https://pse.is/R33AB

【圖片來源 / 林昆賢】


📌 想看更多請搜尋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
歡迎按讚 追蹤 訂閱 及分享
►FB粉絲專頁
►Line 官方帳號
►IG @ddc.com.tw

恭錄自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台長: 妙音
人氣(6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
此分類下一篇:🛎【學佛新手Q&A】
此分類上一篇:◆三個母親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