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4-19 14:21:57| 人氣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道心之中有衣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道心之中有衣食

《大唐西域記》及《三藏法師傳》中,有一則關於「雁塔」的記載。古印度因陀羅勢羅求訶山的東峰,有座傳承原始佛教的寺院,因此,其中的僧人可食三種淨肉――即不見殺、不聞殺、不是為自己而殺的肉食。

後來,有段時日,寺中缺乏食物,僧眾們只得忍受飲食不足之苦。有一天,一位比丘經行時,忽見一群雁鳥飛過,瞬間動了個念,對雁群戲稱:「寺院中缺糧缺好一陣子了,僧眾們糧食不足,如果您們當中有菩薩的話,就知道該怎麼做了。」他才說完,竟見一隻雁鳥脫離行列,向他飛來,並當著他的眼前投地自殺!

這位比丘看得驚訝極了,將雁鳥的屍身帶回寺院,並向師兄弟們說出雁鳥自殺的經過,眾人聽了無不感歎、感佩,互相說道:「原來世間真有菩薩,這隻雁即是菩薩示現啊,牠以自己的身體供養我們,但我們何德何能可以吃牠?」比丘們隨即築起一塔,將雁身埋入其中,以為紀念。後來玄奘大師回到中國,便在慈恩寺中仿照該塔的樣式,建造了「大雁塔」。

雁鳥自殺送食、護法神送糧等事蹟,在佛教典籍中不乏記載。宋朝大揚默照禪的宏智正覺禪師,在天童寺住持了三十年,畢生修持精進。他的《廣錄》中記載,他坐一定是盤腿跏趺而坐,日日過午不食,自從擔任住持以來,除了不貪求供養之外,有布施的因緣必定不落人後。

聖嚴師父在《禪門修證指要》即描述,當時,正值金軍南侵,民間生活困苦,其他寺院擔心寺中糧食不足,因此謝絕並遣離掛單的雲遊僧人,只有宏智禪師來者不拒,他說:「說不定明天寺院就被金人佔領了,到時還有什麼能剩下?我該慶幸今天還能做得了主,既是如此,能不把寺中所有跟大眾分享嗎?」原本,天童寺中只有兩百多個住眾,他這話一傳開,四方雲遊僧人爭相歸投,一下暴增至一千兩百多人。寺院中的執事人擔心地向他回報,倉庫米糧快不夠了,不能再這樣下去,他卻說:「人各有口,非汝憂也。」意思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張嘴、一份福報,用不著擔心。

果然,不久後便有人送了千斛的米來供養。而且,在那樣的艱難之際,他還能設法為來投靠的僧眾增蓋近千間房舍,讓所有僧眾都能安心在此住下修行,每每在困境中柳暗花明,當時的人都相信,這是得了護法神護祐的緣故。

聖嚴師父在日本即將無以為繼之時,指導老師坂本幸男博士即以靈空光謙禪師的法語:「道心之中有衣食,衣食之中無道心。」勉勵,這句話給了師父莫大的力量,最終,果然在自己對佛學鍥而不捨的努力下,得到沈家楨居士經濟上的資助,完成學業。

聖嚴師父曾解釋何謂『道心』:「所謂的道心,是指菩提心、迴向發願心,是指做一切事,先考慮到眾生的利益,考慮到其他人的利益,使得其他人因我們研究佛法、弘揚佛法而得到利益。」因此,道心最核心的兩個精神,無非是無我的智慧,以及利他的慈悲。

從因果不空的角度來看,我們對他人所發散的一切善心、善語、善行等種種善業,都會絲毫不減地回歸到自己身上,因此,「千金散去復還來」確實是可能的。然而,我們通常很難如此做到,因為沒法如此對因果深信不疑,因而無法不多設想自己一些,這是人之常情,也是生存的本能。

佛法中教導我們「布施」,是因為能由近而遠地,覺察他人和我們一樣有苦難、有恐懼,進而啟動慈悲,隨緣、隨力,而且是帶著隨喜而不勉強的心情,給予我們能給予的幫助。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與眾生結善緣,一方面也練習捨心修無我。長此以往,除了我們的心境漸漸變大、變寬,而更加自在之外,福報也將不求自來。
------------------------
 法鼓文化值日生 ► 果然是大師


📌 想看更多請搜尋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
歡迎按讚 追蹤 訂閱 及分享
►FB粉絲專頁
►Line 官方帳號
►IG @ddc.com.tw

恭錄自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台長: 妙音
人氣(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
此分類下一篇:🛎【學佛新手Q&A】
此分類上一篇:◆用佛法向內心觀照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