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8-08 22:08:05| 人氣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父親節快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天是八月八日,一年一度的父親節,在此恭祝全天下的父親們

佳節平安 六時吉祥

也恭敬頂禮我們尊敬的上淨下空老和尚、上悟下道和尚及諸位法師們,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您們辛苦了。恭祝

六時吉祥
法體安康
法緣殊勝
常轉法輪

父親的故事

  在《佛典故事》裡有個故事,當時在印度有一個小國家,習俗不好,父親老以後都必須趕出去,不孝養了。但是兒子要送他父親走的時候,會送給他一個地毯,因為他出去要有個地方睡,要睡地毯。地毯交給他父親以後,孫子就對他爸爸說:爸爸,稍微等一下,地毯剪一半下來。他說為什麼剪一半?一半留給你將來用,一半給爺爺現在帶出去。他聽兒子這麼一說,趕快把他爸爸留下來。這就是印光大師所說,因果就像屋簷水後必繼前,所以做給子孫看的,這是身教。

一、淨空老和尚的父親

(一)教導後輩尊敬老師

  1.上私塾拜師

  老和尚說:我小時候還念了三、四個月的私塾。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們住在鄉下,鄉下有一位先生在那裡教學,教私塾,總共有十幾個學生,從六、七歲到十五、六歲,一個教室裡頭上課。這個私塾辦在一個祠堂裡面。頭一天上私塾,我的父親帶著禮物、帶著我去拜老師。

  私塾裡面也有個禮堂,是祠堂裡祭祖的大廳,在這裡供了一個很大的孔子牌位,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的神位。我們上學,先要向孔子行三跪九叩首的禮。我父親帶著我拜,我父親在前面,我跟在他的後面。

  拜完孔子之後,請老師上座,其實老師年齡比我父親都小,請老師上座,我父親在前面,我們學生跟在後面,向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的禮。家長帶著小孩拜老師,我們跟到後頭拜,親眼看到自己的父親向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禮,這是「尊師重道」,我們對老師不敢輕慢。我父親見老師都跪到地下拜,我們作學生怎敢不敬老師?

  這是父親給小孩做出尊師重道的榜樣,不是給他講,講沒有用處,要做出來。所以我們這一生中對老師有崇敬心,就是那時父親教的。老師接受家長這樣隆重的禮遇,他要不把小孩教好,怎能對得起人家家長?責任感!

  2.去學校謝師

  小時候念小學,被老師處分,那個時候打手心、罰跪,也體罰。我們哭喪著臉回到家裡,父母一問什麼事情?被老師處罰了。第二天我的父親肯定帶著禮物到學校去感謝老師,謝謝老師的管教。你看是什麼態度,家長與老師是怎樣合作!能在學校學一點東西。

  如今學不到了,現前老師看著學生的面色說話,察言觀色,可不能得罪學生,得罪學生飯碗就打掉了。所以教育失敗了,教育沒有了,看不到了。家庭教育沒有了,家庭教育誰在教?電視、網路在教。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時尚在教。

(二)教導後輩專攻專學

  我小的時候我的父親教訓我,就是他自己一生的經驗——沒有一個目標,沒有一個方向,一生一事無成。他將他的經驗告訴我,要我在社會上專學一樣東西,專攻一樣東西。

  我家的這個老人當年在世時是黨政軍全部都做,這裡做幾年,到那裡做幾年,再到那裡做幾年,所以地位永遠是低的。同時在一塊做軍人的,抗戰期間與他當年階級相同的朋友都當到軍長、司長,我父親那時的階級是副營長,還不是營長。

  他最初是做軍,以後搞政,再去搞黨,所以一生一事無成,他得的這個教訓,教給我無論從事於哪個行業一生做到底,決定不要改變,這是他一生失敗的經驗。

  所以學習要專,正如同《三字經》上給我們講的「教之道」,教是教學,教學的道理是「貴以專」,專就行了。所以精是純而不雜,這樣的精,求進步就對了。

二、悟道法師讚歎淨老和尚(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我們導師上淨下空老和尚,的確都是在表演給我們看,「愛心遍法界,善意滿人間」。現在年紀這麼大,九十多歲高齡了,還這麼辛苦辦漢學院,在聯合國宣傳中國傳統文化、辦多元宗教、團結宗教,這些都是有利於眾生,有利於教化的。雖然人力、財力、物力很單薄,也勉為其難,盡心盡力去做,有時候遇到很多困難很辛苦,只要對大眾有利益,縱然有困難,也要勉為其難去做。這是我們淨老和尚給我們做榜樣,我們都要努力學習的。

三、蔡禮旭老師(成德法師)的父親

(一)送禮物要讓人歡喜

  我記得我有一台車子要送給朋友,我的父親就跟我交代,送別人東西一定要讓人家接得歡歡喜喜。但是我們一般人會忽略,會想說:我送他,他應該要知足了。是不是?往往這一念輕視忽略,可能你本來是好心要送他東西,但因為這個東西出了很多狀況,接收的人也會心裡不舒服。我聽了父親的教誨,我就開始把它巡視一番,後來發現離合器開了十多年不好開了,所以我花錢修整好後,再把車送給他,他開了一、二個禮拜打電話給我,說這個車雖然十多年了,還是很好開,他也開得很高興!

(二)做好榜樣

  我還記得我的父親五十幾歲還參加證券的考試,因為他們銀行要成立一個證券所,必須有一個執照,就安排好幾個員工一起去考,我的父親年紀最大,其他都是三十幾歲的年輕人一起去考,結果考試結果只有他一個人考上。我爸爸在那段時間上補習班讀書,我在旁邊看到都覺得想要立正站好,很佩服他。所以父親這麼好學,我們當兒子的怎麼可以丟臉。當好榜樣,以德服人。

(三)濟貧助難

  我父親常常因為很照顧朋友,有時候照顧得在一般人看來覺得很過頭了。記得小時候有一個朋友欠我父親一筆錢,我的父親到他們家去跟他拿錢,後來回到家裡,我母親就問了:有沒有收到錢?那時候我也在旁邊,我爸爸說:沒有,因為他們家現在狀況很不好,孩子下個學期還要付學費,所以我又拿了五千塊給他。

  那時候我還小,在我幼小的心靈之中,這樣的行為給了什麼影響?深深感覺父親的厚道。我媽媽常常跟我爸說:你就是濫好人。講完以後,又看看我們三個孩子:你們也是濫好人。我心裡在想我媽媽還不是一樣。但是處處替人著想吃不吃虧?我們家三個孩子從小到大,人緣就是特別好,有什麼好吃虧?愛人者,人恆愛之。

  我父親、母親家的兄弟姐妹的孩子只要讀書沒錢,我爸爸二話不說一定拿錢給他們。雖然我的父親並沒有跟我說任何的話,我都可以解讀得到,當我父親把這筆錢給我這些表兄弟姐妹的時候,他的心一定是想著~錢出去了就沒想著要回來。真的,父母那種心境都已經在教誨孩子了,真是沒話講。所以通權達變都在我們的慈悲心、愛心、真誠心。

  後來從事教育,我才體會到一個人的人格受家庭、受父母的影響很大。在我成長的過程當中,從父母的口中聽不到對他人的批判,對他人的怨恨,這種言語不曾在我的成長歲月中出現,都是對人的幫助、對人的寬容,我們在這樣的氣氛之中耳濡目染,自己也是這樣的人生態度。

  文摘恭錄自淨空老和尚、悟道法師、成德法師講演集

父與子

一、父子有親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父母生我、養我、教我,不憚劬勞,推乾就濕。待我稍長,給予厚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傾盡心血,無怨無悔。父母恩德,天高地厚,沒齒難忘,何以報償?

  當我們的父母年老,確實在父母的身上,反而讓我們想起我們自己小時候的狀況。小時候父母照顧我們,現在父母老了,生活能力差了,就變成我們奉養他,就如同父母在我們小時候照顧我們一樣,這是上天非常用心良苦的安排。

  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教育的根是什麼?就是兩個字:孝和敬。儒家孔子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道家《太上感應篇》說:「忠孝友悌。」佛教《觀無量壽佛經》說:「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三教聖人都教導世人要孝親尊師。「孝」是以父母為代表,父母對子女有養育之恩,為人子女者不能不恪盡孝道;「敬」是以老師為代表,父母給予我們生命,老師長養我們的慧命,給我們智慧,所謂師徒如父子,學生對老師的恭敬等同於對父母的孝敬。千百年來,中國孝、敬之根的確是根深蒂固,由此維繫了幾千年的安定和諧、長治久安。

  「孝」是會意字,上面是「老」字,下面是「子」字,而二合一,這是指上一代與下一代是一體的。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推廣而言,孝就是佛法所說的「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宇宙一切萬物和我們自身是一體,整個宇宙萬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正如莊子所說:「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如果我們看待一切眾生,「事諸父,如事父」,遇到年齡與父母差不多的人,都要把他們看作是自己父母一樣的恭敬孝順;遇到年齡與自己兒女差不多的孩子,都看作是自己的子女。到何時才知道真的是一體?到了明心見性,真相大白,才知道原來愛人就是愛自己。

  中國傳統的文化正是從「父子有親」之親愛所生出來。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的根,這是性德,這不是人教的,天性,自然就有的。所以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目的及主要宗旨,第一個目標,就是如何讓這種親愛在一生之中不會改變,能保住。第二個目標,如何讓這種親愛發揚光大?愛兄弟姐妹,愛家族、愛鄰里鄉黨,愛民族、愛國家,到最後「凡是人,皆須愛」。所以這種教育是愛的教育,從父子有親才衍生出五倫、五常、四維、八德。

  倘若丟棄了傳統優良的文化,人倫道德沒有了,父子有親,這種天性的親愛,就沒有了,親就變成了怨,父子有怨、父子有仇,兒子恨父親給他不夠多,殺父親、殺母親,幹這種事情,不是人,連畜生都不如,這在當今社會已經屢見不鮮。《左傳》上有句話說得好,「人棄常則妖興」,如果五常丟掉了,這個世間就是妖魔鬼怪,不是人了。

  因此,一定要把根找回來,教孩子從小就有正確的認知,父母要將孝敬為他表演出來,他將來長大就是有倫理、有道德、有因果觀念的人,他不會為非作歹,起心動念一定是為別人、為社會、為國家、為民族、為全世界,真的是建大功、立大業。

二、慈父盼兒

  世人講親愛,佛家講慈悲,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無緣就是沒有條件的愛,真愛,沒條件。「哀愍眾生,等同一子」,就像世間人只有一個獨生子,他的愛不分心,佛看世出世間一切眾生就像自己獨生子一樣,完全是平等對待,真誠慈悲。

  釋迦牟尼是王子,十九歲時離開王宮,出去修道,求學。為我們所示現的,一生教學,他所選擇的工作、選擇的行業是教學,三十歲開悟,七十九歲圓寂,一生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有教無類。學生不分國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信仰,只要來學,佛都很熱心的去教導他。且不收費用,義務教學。自己過著最簡單、最快樂的生活,樹下一宿,日中一食,得大自在!慈悲無盡,善巧方便,曲盡婆心,只為幫助一切眾生覺悟。

  而我們就是那些只顧貪玩的小孩子,都在大房子裡玩,不肯出來,房子著火了,就要塌了,還有很多毒蛇、毒蟲,孩子們不知道。大悲慈父叫我們出來都不肯,佛就說你們快出來,我外邊有羊的車、鹿的車、牛的車要給你們玩。小孩聽見外邊有車就都跑出來了,這樣就不會被火燒死。出來之後父親很歡喜,每人給了一個大白牛車。大白牛車就是一佛乘,一生成佛的大法——念佛法門。

  可是我們雖然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教育,但是我們確實在六道輪迴久了,有很深的情執,深深眷戀慈父,釋迦牟尼佛勸我們到極樂世界去,不肯去,我不去,我愛爸爸,我不愛老師,結果爸爸搖頭嘆氣,孩子業障太重,可憐,不聽話。我們要聽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爸爸才歡喜!爸爸才讚歎!因為到極樂世界就一生成佛了,證得大圓滿。他老人家希望我們早一點成就。

  唯眾生在迷,情執深重。不知西方極樂世界乃我本有家園,如同《法華經》裡佛講的故事中離家出走的小孩,在外面受盡苦難,把自己老家也忘掉了,連父親也不認識了。但是父親何時都不曾忘記孩兒,想方設法將其找回。彌陀是我們的慈父,天天在召喚,希望我們回家。父母對兒女有時候還照顧不到,佛對我們,沒有照顧不到的。父母只照顧我們一生一世;佛對我們的照顧是生生世世。兒女做錯事,有時傷了父母的心,父母不再原諒我們;佛對我們,無論孩兒多麼調皮,做過什麼壞事,乃至五逆謗法,果能臨終念佛,仍然攝受。彌陀慈父慈悲到極處!四十八願,願願為我而發,念念都為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三、子當報恩

  「欲報親恩惟念佛,幾回西望淚沾衣」。此地不可多逗留,「今生以及多生,一誤而成百誤,甘心苦趣,束手死門,無救無歸,可悲可痛。」我們要隨順彌陀慈父的本願,那就是早一天往生極樂世界。不能再「使慈父垂手徒勤,倚門空望,上孤佛化,下負己靈。」

  自己先練就往生的本領,成就往生的弘願,再回頭振拔這些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迫切待救的曾大恩於我們的親人。佛在《梵網經》中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普令自、他同出苦輪,最容易又最有效,並且唯一的辦法就是念佛,認真念佛,即是真實報恩。這是我們每一個為人子女責無旁貸、刻不容緩的事情。

  印光大師在《佛教以孝為本論》中談到,佛教之孝,「以成道利生為最上報恩之事。且不僅報答多生之父母,並當報答無量劫來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不僅於父母生前而當孝敬,且當度脫父母之靈識,使其永出苦輪,常住正覺。經云:供養父母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德等。親在,則善巧勸諭,令其持齋念佛求生西方。親歿,則以己讀誦修持功德,常時至誠為親迴向。令其永出五濁,長辭六趣。忍證無生,地登不退。盡來際以度脫眾生,令自他以共成覺道。如是乃為不與世共之大孝也」。

  文摘恭錄自淨空老和尚、悟道法師、自了法師講演集



恭錄自  華藏淨宗學會







台長: 妙音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