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24 23:35:51| 人氣1,0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節能減碳?或節育減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節能減碳?或節育減欲?※

走到7-11等商店,都會看到『節能減碳』的標語和資源回收!這是全球處理溫室效應生態危機的末端。

【溫室效應災害直接影響的一般說法!】

一、地球表面溫度增加:
據推測,到2050年,地球平均溫度將上升攝氏二度(請注意,在過去一萬年中,地球平均溫度也只不過上升攝氏兩度。)。

二、海平面上升:
如果南北極的冰山全部融化,海平面會上升近六十公分,一些原本高度在海平面附近的地區將全遭到海水淹沒。

三、全球氣候轉變:
現今全球氣候變遷的速率較之過去加快了大約1540倍,如此一來,全球降雨型態必然隨之改變,有些地方雨量大增,其他地方轉為乾旱,植物的分布將大為改變。

四、動物大遷移:
原本因溫度的不同而形成的生態系,會因氣溫分佈地域的改變,造成大量的物種如果不隨溫度的變化而移動的話,結果就是死亡。這對於無法移動的植物,可以說是最大的傷害。

五、農作物收成大受影響:
人類種植的農作物除了受到周遭環境溫度的改變影響外,也會因高溫所引發的各種病蟲害使農作收穫受到極大的影響。

六、傷害人體抗病能力:
氣溫上升也會傷害人體抗病能力、再加上全球氣候變遷引發動物大遷徒,極可能促使腦炎、狂犬病、登革熱、黃熱病大規模蔓延。

溫室效應會使全球氣溫節節上升,其所造成的氣候改變,將使我們付出極大的代價。例如:據預測兩極氣溫的增高,導致格陵蘭與南極冰帽融化,海平面可能上升0.21.4公尺,陸地將變成茫茫大海,許多城市將被淹沒,居住在海岸線60公里以內的居民,占世界1/3的人口,將蒙受其害,將使原來居住其地的居民流離失所,變成難民,因而可能導致社會、經濟及政治的動盪不安。並可能引發動物大遷徙、屆時也有可能促使腦炎、狂犬病、登革熱、黃熱病等疾病的蔓延。

未來百年之中,溫度上升3℃的速率可能是地球歷史上溫度自然變異所僅見,而升溫的幅度亦可能是過去十萬年來最高的,現今氣候變遷的速率較之過去自然變遷加快了大約1540。平均溫度在百年中激升3℃更意味著氣候體系中其他因子劇烈變化,如全球降雨型態必然隨之改變,有些地方雨量大增,其他地方轉為乾旱,植物的分布將大為改變另外,中緯度地區會面臨乾旱的威脅,許多農業地區將變成不毛之地的沙漠。

許多電腦模擬顯示,全球暖化主要將表現於高緯度地帶,也因此,高緯度的生物將首當其衝,受到最大的衝擊,寒帶森林將因3℃之升溫而銳減37﹪。也就是說,目前熱帶森林的破壞而動植物大量絕滅,將來全球暖化又將對溫帶的生物多樣性嚴重打擊。全球暖化亦將衝擊熱帶地區,主要表現於乾旱及半乾旱地區,降雨模式的變化可能造成沙漠化的擴大。

【溫室效應災害的深入分析例子!】

    如果溫室效應不能被制止並漸弱,首當其衝的效應是兩極冰雪融化;兩極冰雪融化的第一個效應,是地球大氣循環系統的徹底改變;在原本『適度的溫室效應』中,熱帶和亞熱帶的上升暖氣流,流向兩極而被降溫,再以冷氣流迴流至熱帶和亞熱帶,這就是我們在21世紀以前所享受的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如果兩極冰雪融化,適宜人類的四季交替氣候消失了。

    兩極冰雪融化的第二個效應,是海洋洋流的徹底改變;地球原本有寒洋流和暖洋流交替循環作用,台灣成為豐富之漁場,就是黑潮和親潮(寒洋流和暖洋流)交互流動。若無兩極冰雪的存在,地球就只剩下暖洋流,請問還會有原本整體海流的交互移動嗎?如果海洋因此成為一灘死水(優養化),海洋生態會產生何等巨大的變化,多少海洋生物因此滅絕,人類食用蛋白質最大來源~海洋,不再提供食物。

    兩極冰雪融化的第三個效應,大氣循環系統及洋流循環系統徹底改變,大氣的成分比例會產生重大的變化;而地球上氧氣的來源,僅有10%是由地上的綠色植物提供,其他的90%全來自海洋。海洋中的海藻,透過光合作用,是氧氣的重要提供者之一。海洋優養化將會浮游動植物大量繁殖,大幅降低海藻釋出氧氣。人類適合於含氧量近21%的大氣,如果大氣含氧量因溫室效應而升降,人類還能存活嗎?

※以『節育減欲』來顛覆無效的『節能減碳』!※

一、這將是一個痛苦而漫長的過程:『節育』就是無產階級開始進行『兩夫妻生一後,男女都好。』,那麼在100年內,全球人口將從60億降至30億,那不就降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半?

    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人類壽命的延長,將使勞動人口承擔更多比例的非勞動人口;這將是資產階級統治者的『威脅』,但這個威脅不過是要維持資本不斷擴張吞噬的機制,因為資本主義需要廉價的勞動力(人口),需要更多商品消費者(也是人口),結果是永遠上升的『溫室效應』,導致人類的滅絕,您願意選擇您的後代『滅絕』嗎?

    另一個經濟作用是『資本主義生產基礎的破壞』,沒有廉價勞動力,沒有龐大消費群,資本家一個一個倒閉了,生產就停滯了?人類生存的物質沒了?大錯特錯!甘地對抗英國殖民的不合作主義,自織自耕的生活方式,並沒有使印度人滅絕!甘地發動的不合作主義,是不與英國殖民政策合作,印度人自織自耕,絕不成為殖民帝國的奴隸而被滅亡,那個生存基礎是『減欲』,就是從減少物質需要,不用英國貨!

二、這將是一個唯一而必須的方式:改正回歸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溫室效應將造成人類滅絕的原因,並未被真正的、正經的討論,只有政經的壓抑;目前為止所提出的生態損害,是極為膚淺的。

(一)適度的溫室效應適宜地球生物存活,使人類悠游於四季交替。
地球表由大氣層所包圍,就像溫室的透明玻璃,在陽光照射地球時,有防止地面溫度、濕度散失的功能,使地面溫度不會下降太快,地表年均溫因此能保持 150C 左右,此現象即稱為「溫室效應」。無溫室效應,來自陽光的能量會很快地由地表釋放回去,地球的溫度也將降至 -160C 左右,而成為寂冷的世界。

(二)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氧化亞氮、甲烷和氟氯碳化物及臭氧,這些污染物主要是燃燒石化原料(例如:煤、石油)所產生的。原本可藉由熱帶與林來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人類過渡砍伐雨林,卻破壞了森林利用二氧化碳的這到防禦工事,使溫室效應日漸嚴重。

三、我們必須自覺的停止『兩極冰雪融化效應』等各種生態損害。

【中國共產思想的先哲~孟子】

孟子說過千秋萬古不移的至理名言『不患寡,而患不均。』

這個『均』字,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均衡,而是人與生態的均衡;因為,這句話的前提是『不患寡』,『不患寡』就是不愁物資的多少,他的更深刻的思維是『減欲』,人們的物質慾望少了,就減少了殺伐爭奪(資本主義對自然生態的作為~不就是殺伐爭奪嗎?)!

孟子的共產主義思維,也考證於其他先哲,老子道德經第二章,說道『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就是揭示矛盾統一的旨趣,指出他反對:『妄自論斷是非,強行分別善惡各自私用其智,囿於各人偏見。』結果自以為利民,結果卻是害民。

且讓我們自我反省,全球人類的思維中,絕大多數成分是被資本主義所主導的『是非善惡』,例如,這個世界中所稱的中產階級,是真實存在?抑或虛偽假貌?

另一個最真實不過的殘酷事實,就是「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以及「京都議定書」,無法實踐或被經濟鬥爭而搞不成,誰是主謀者啊?不就是美國資本主義帝國嗎?那些公約中,還有『美國積極推動全球性無任何限制之排放權交易制度』,請問,地球萬物的生態環境是誰的?美國為何極力推動『全球性無任何限制之排放權交易制度』呢?不就是美國資產階級的生產需要嗎?

【世界各國面對溫室效應的政經鬥爭】

溫室效應所帶來的全球性生態危機,是世界各國所公認的,但是對於地球萬物生靈的毀滅性,卻被全球政治經濟權力掌握者所刻意輕忽甚至否定。最簡單而明顯的例子:「19926月在聯合國高峰會議中簽署了『國際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此綱要公約已於19943月生效。其依締約國經濟發展情形分為三組;第一組包括OECD二十五個會員國、獨立國協及東歐各經濟轉型國等,共計36個高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工業化國家,這些國家必須將其在西元200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回歸到1990年的水準第二組則包括OECD二十五個會員國,該等國家必須對非第一組國家提供資金及技術援助;第三組則為非列於第一、二組的國家。」

 

19967月各締約國於瑞士日內瓦舉行第二屆大會,會中針對第一組國家檢討其承諾義務的執行情形,結果僅有四個國家可望達成目標其餘包括美日等大國均已承認無法達成。為何會造成如此無效而可笑的結果?

「京都議定書」的制訂過程與主要內容,就是個例子。199712月日本京都簽署「京都議定書」,規範工業國未來溫室氣體排放目標,以期減少溫室效應對全球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主要內容為:

一、減量時程與目標值:首先針對39個工業國家(公約「附件一」成員及摩洛哥、列支敦斯登;包括OECD國家和轉型國家)的排放目標及減量責任訂出一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協定。協定中受約束的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及冷媒替代氟化碳(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等六種;前三種以1990年為管制基準年,據以計算削減率,而冷媒替代氟化碳則以1995年為基準年。在「共同但差異」(common but differenciated)的減量原則下,議定書並以20082012年為減量目標期間,以此五年的平均值為準進行差異性減量。歐洲聯盟及東歐各國削減8%、美國為7%、日本、加拿大、匈牙利、波蘭為6%,冰島、澳洲、挪威則各增加10%8%1%,平均削減率為5.2%(如表2-1所示)。

二、碳排放權交易制度:允許議定書簽約國間可以進行排放交易。

三、森林吸收溫室氣體之功能應予以考量,即1990年以後所進行之植林、再植林及森林採伐之二氧化碳吸收或排放之淨值,可包涵於削減量之內。

四、成立「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由工業國對開發中國家進行技術及財務協助其溫室氣體減量計畫,所減之數量由雙方分享。

  第四次締約國大會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199811月於舉行,此次會議基本上是京都會議的延續,京都會議未達共識之議題,如開發中國家之自願承諾自動減量、處罰機制、或雖已納入京都議定書但定意義模糊之排放交易及清潔發展機制等議題,甚至於明定於公約中的財務及技術援助事項,均成為大會中爭議之焦點。究其原因,主要仍在於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間立場不同而致,以下將重要爭議事項說明如下:

一、由於「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及「京都議定書」中,開發中國家尚未承擔減量責任,然美國認為主要開發中國家(如中國大陸、印度、巴西)未來的排放量將大增,堅持其應承諾自動減量(voluntary reduction),否則不會批准京都議定書。此案受到以中國大陸為首的國家強烈反對而遭裁定不納入此會期討論。

二、開發中國家認為已開發國家應依公約之規定率先履行減量責任,指責已開發國家之溫室氣體未減反增,因此強烈要求建立處罰機制,歐盟亦認為已開發國家應率先領導控制溫室氣體,建立起有效及具強制性的機制,甚至包括貿易制裁。

三、開發中國家強調技術轉讓應不分地域、種族及非商業性,要求已開發國家提供具體之財務及技術援助,歐盟亦支持已開發國家應積極提供財務及技術以援助開發中國家,並建立起清潔技術(clean technology)之轉讓機制,但美國則認為技術轉讓是民間的商業行為,政府應遵重市場機能不應干預。

四、開發中國家擔心排放權交易、清潔發展機制等彈性機制(flexibility mechanism)會成為已開發國家逃避減量責任的漏洞。以下針對此彈性機制的爭議說明如下:

(1)目前排放權交易(Emission TradingET)及聯合減量(Joint ImplementationJI)機制雖限於附件一國家進行,但美國積極推動全球性無任何限制之排放權交易制度,但歐盟則建議應設下限制,已開發國家至少須在其國內減量50%~70%,其餘之量方可進行交易。另一方面,聯合減量額度之驗證制度缺乏,目前仍僅止於示範性質,而開發中國則家擔心排放權交易或聯合減量制度可能成為已開發國家逃避減量義務的管道。

(2)就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而言,由於此機制係已開發國家透過合作計畫以資金援助與技術移轉的方式,協助開發中國家溫室氣體減量,因此獲得與會各國一致之支持,但對於機制之運作則意見不一,開發中國家反對以此機制取代財務及技術援助機制之功能。

  在經過冗長爭議後,COP4最後結論為:

(1)通過「布宜諾斯艾利斯行動計畫」,其中主要重點為:

ä 確定財務機制積極協助開發中國家;

ä 加強研擬因應政策及策略;

ä 同意技術發展及轉讓,並制定一個程序以突破技術轉讓之障礙;

ä 通過彈性機制相關規定,並以清潔發展機制為優先考量;

ä 開始討論附件、最高限制、長程目標及平等原則等項目;

(2)「布宜諾斯艾利斯行動計畫」應於2000年底前完成提交COP6之討論。

(3)同意應建立一合理及有力之機構以確保議定書之有效執行;

(4)受氣候變遷衝擊較大的國家,將可由全球環境機構(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 GEF)得到更多的財務支援以進行調適。

  以上針對「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之發展作一描述,其中瞭解到,因京都議定書之制訂,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將直接衝擊各國之能源分配與產業結構,影響各國經濟發展,甚至損及國際競爭力。另外,由京都議定書來看,可知國際競爭趨勢已由過去東西方國家意識型態之爭轉變為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競爭,各國極力爭取二氧化碳排放權的配額,開發中國家在貿易競爭或貿易制裁的威脅下,被要求承擔部份減量責任控制溫室氣體亦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此外,排放權交易制度及相關制裁條款均可能在後續會議中陸續定案。

 

【結論與呼籲】

 

根據以上的國家政經鬥爭脈絡,唯一沒有被提到的基礎性問題,就是『資本主義所建構的生產關係』,已經從資產階級掠奪無產階級勞動力,擴張到掠奪和破壞自然生態的極端自毀狀況。

若把無產階級勞動力隔絕起來看待,它是可以無限制的再生產;但是,從無產階級勞動者的再生產,是絕不可能與生態隔絕的,再就資本主義的生產、消費關係,也不可能承受無產階級勞動者的再生產的降低到停滯。為什麼?

一、只要是人類,即使無產階級勞動者就會消耗自然資源,但是,不見得會破壞自然生態,原民部落與生態均衡式的生活方式,即是最佳明證。

二、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和商品機制,就是不斷的擴大生產、鼓勵消費,簡單的說,就是無產階級勞動者同時成為消費者,無產階級的生活方式,是被資本主義所決定的。

※『節育減欲』使人類不致滅絕的三大效果※

一、使佔絕大多數人口比例的無產階級,不再受制於資產階級,因『節育減欲』將徹底摧毀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與關係;全球人類為了生存,必找出另一種自主的生存方式。

在此引述夏林清教授的名言:不論對防衛系統的分析多麼稱職,但它若未能認明人們自主需求的這種集體性與社會性的本質(我詮釋:即將團體視為變革的真實場所。)而只描述它是家庭歷史,團體歷史或社會歷史的話,我們便只是對它的防衛系統進行描述而已,依我之見,這樣的知識會誤導並扮演維持既存政治經濟文化及心理結構的幫兇。

我改為『人們如果未能認明自主需求的這種集體性、社會性以及生態性的本質(我詮釋:即將這些視為變革的真實場所。),這知識會誤導並扮演維持既存政治經濟文化及心理結構的幫兇。』

    美國等國在「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及「京都議定書」中的獨霸,根本是主兇,我們要跟著當幫兇嗎?

二、使人類與地球生態,逐漸恢復本然的均衡關係,人類不再如同腐敗生物體的細菌,腐敗人類的母親~地球,最後自己也滅絕了。

三、人類對生存的思維不在『自我』~展演一場萬物之靈的笑話,從尊重生態、萬物的謙卑心態,而建立『人』的存在價值與意義,雖然物質不再像資本主義般的『豐盛多端』,但是心靈的內涵以及生存的樣貌,卻是『多采多姿』!

 

台長: 不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