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離開這個團隊好久了,在上月中聽到「慈濟快樂兒童精進班」將於今年走入歷始,心中還是有一點的不捨與懷念。
證嚴上人在民國八十年呼籲慈濟人,將佛法往下紮根。
台中委員李阿利、游素真、林美蘭師姊等人向 上人提出成立慈濟小菩薩團體的構想,獲得 上人慈允及肯定之後,隨即展開積極的籌備工作。
李阿利師姊本著多年來帶領童子軍的豐富經驗,結合具教育熱忱及專業之慈濟人,先於彰化地區辦理模式類似童軍營,教學內容則以靜思語、慈濟人文精神、生活禮儀教育為主之營隊,學員為慈濟人之小學子女約四十人。
八十年底阿利師姊等人向 上人報告營隊成果及小菩薩團體的籌備進度,深獲 上人嘉許並賜名為慈濟快樂兒童精進班,上人又慈示:「人家把孩子交給你們,你們要用心好好的教育。」。
八十一年三月五日慈濟台中快樂兒童精進班正式成立。
慈濟屏東快樂兒童精進班成立於八十四年,當時招收國小三年級至六年級的小菩薩,分成信心、毅力、勇氣三個班。
當時女兒才國小一年級,以隨班附讀的方式參加,直到國小六年級畢業才離開,如今女兒已經大學畢業,漫長的十六年,慈濟屏東快樂兒童精進班將在今年走入歷史。
上人曾開示:「生養子女就如同種樹苗。樹苗植入土裏刻意加太多的水和養分,根會很快腐爛,因為大自然本來就有充分的水和陽光、空氣,自然會培育它。孩子也是一樣,父母生他,即是天地養育長大的;過分溺愛孩子,反而害了他。」
誠如閩南語說:「寵豬抬灶,寵子不孝。」
組織章程中開宗明義指出:佛教慈濟基金會快樂兒童精進班秉持佛教「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及 證嚴上人慈示,以慈濟人文精神教導孩子,期望學員成為身心健康、自利利他之慈濟小菩薩,進而達到淨化人心、祥和社會之理想目標為宗旨。
班爸爸班媽媽們每週一次的聚會,正是一群本職非教師的志工結合慈濟教聯會的老師們,用心討論擬設出傳達佛陀四無量心,內容卻是活潑讓孩子易於吸收的教案。
早年的課程內容包括了,靜思劇場與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相關的遊戲,藉由活潑的遊戲與動人的劇場,傳達慈濟的人文精神。
俗稱假日學校的快樂兒童精進班,除了孩子成長外也間接影響了家長的成長,當年許多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看到慈濟的美好,繼而踏入慈濟的大門用心付出,也為快樂兒童精進班贏得了「委員搖籃」的美名。
那一年,屏東的兒童班開營前,張素蓮師姊親自來到兒童班詢問,她覺得兒子在兒童班學得很好,她想來回饋。
就因如此一問,素蓮師姊踏進了慈濟快樂兒童精進班,成了素蓮媽媽。
幼教老師出身,很容易就能和孩子們親近,更能帶動團隊的熱鬧氣氛。
從班媽媽進而領導一個班級,承擔了班長媽媽的任務,從幕後到培訓,終於受證為慈濟委員,再一次見證了兒童班是「委員的搖籃」。
十週年時兒童班創始班主任李阿利師姊曾說:「十年前我們什麼都不懂,往往是上課在即,而教案卻無著落的燃眉之急。然而我們做中學,降低輔導員的年齡想想十歲的孩子,心裡要的是什麼?漸漸的我們把靜思語和 上人的教法融入教案中,一路走來輔導員與孩子們一起成長。」
台北班的如芸媽媽說:「我們在家長中尋找資源協助,邀家長一同參與課程的研討,以當時的社會事件融入 上人的教法與慈濟人文精神。在教導孩子的同時我們也接引家長進入慈濟世界。」
在各區陸續成長發展的同時,為了教案與經驗交流,落實輔導的員的精進與成長。全省兒童班劃分為北中南東四區,各區依當地的資源與特色先作小區聯誼與交流,一年一度的全省輔導員團訓,再做各區的特色呈現。
兒童班指導師父德悅師父曾經開示:「兒童精進班是一塊福田,在用心付出的當下能智慧相隨,依當地現有資源、作人力的結合更深入社區進行開發深耕,將慈濟的人文教育向下紮根,向上茂盛。」
曾漢榮教授曾經說過:「教案的設計要跟著孩子的感覺走!」
因此每一次的課程設計、執行,就是一次挑戰,所有教案組成員的潛能不斷被激發,也不斷尋求客觀的環境資源。
上人曾對兒童班的班爸媽們開示:「孩子是慈濟未來的希望工程,而輔導員則是這希望工程的工程師。」
為了達到課程能融入 上人的教法與慈濟人文精神,輔導班爸媽從腦力激盪到聘請專家共修指導,輔導爸媽無不虛心學習,巧思變化,更在課程中融入情境教學方式,不斷的推陳出新。
寓教於樂的攻站遊戲,竹竿舞或者打竹板,韻律的動感和聲響中,讓孩子們在興高彩烈中記住靜思語。真實溫馨故事編成靜思劇場,讓孩子們從劇中深入靜思語的情境。
課程的範圍從靜態的課堂上課方式,轉為動態教學,也從戶內走出戶外,更深入村野林間。
國家公園裡,生態公園的濕地中,透過解說員的解說,生態觀念深刻植入純真的幼小心靈,透過資源回收的環保攻站遊戲,孩子們都是環保小尖兵喔!
文化古蹟的參訪,古老鄉村的尋幽訪勝,地方民俗風情的采風,開闊孩子們的胸懷,族群在孩子們心中融合。
從「透早叨就出門,日頭漸漸光光..」的農村曲,到「捐髓救人無損己身與無言教學的大體老師」。從熱鬧滾滾的布袋戲,到孩子們自己編導演出的慈濟之美,這都是教案組的班爸媽們,不斷的腦力激盪所產生的。
記得個人上台演過布袋戲,我們將取自台中班的靜思劇場劇本,改由布袋戲來演出。
布偶由天生巧手的錦鶴媽縫製,班爸媽們一人一個角色,躲在自製的布袋戲台後後演出。
臺上布偶是熱鬧滾滾,孩子們在臺下看的笑聲連連,卻不知臺後的班爸媽們是人仰馬翻,心中叫苦連天的。
因為排演時都是拿著劇本唸,一點問題都沒有。
正式演出時,狀況就來了!
瞪著老花眼看著白花花的紙稿,太近看也看不清楚,拿遠點臺上的布偶就穿幫!也有媽媽太緊張忘了自己的角色,不僅台詞也忘了連出場順序都亂了。
後來我們乾脆放下劇本,隨興演出,台詞自己掰反正不離主題就好。
後來更應教師聯誼會的邀請,出團至山地鄉的加錄國小演出現代版的「三藏取經」。
在滿堂采中落幕後,趙新吉老師故意裝著怒臉跟我說:「下次不讓你演出啦,唐三藏正在講靜思語,台下的孩子卻笑得人仰馬翻,原來是你這潑猴在旁邊耍猴戲,搶走了唐三藏的風采了。」
「演潑猴不活潑,還叫孫悟空嗎?」
孩子們是純真可愛的,當我們蹲下身來與孩子等高相處時,很容易就能和孩子打成一遍,也能很容易進入孩子的心房。
當發現身邊常常有黏膩著自己的孩子時,心中會有一股濃郁的甜蜜。
記得文華師兄的女兒和我的女兒很要好,然而卻比我的女兒愛黏著我。當年升上國一時,見到我還是黏答答的,常常有師兄師姊誤認她是我的女兒呢。
記得當年有位調皮搗蛋的呂信翰小菩薩,坐也坐不住,話也特別多。我曾請他幫我拉錄影機的纜線,他在結業離開前寫了一首詩送給班爸媽們。
「早上起床,制服穿好背包背好,快樂兒童精進班上課去!攻站遊戲,靜思劇場樣樣好!點心吃飽,背包背好,快樂回家去!」
有一回班爸媽們來家裡做班聚,最高興的是老媽。
一天之內多了二十多位兒女,整個屋內到處有人喊著媽媽,也有一群孩子喊奶奶。老媽翻遍冰箱和櫥櫃,好吃的東西都翻出來了,整天笑得合不攏嘴。
或許聽說過,慈濟爸媽多吧!其實在慈濟快樂兒童精進班裡是兒女多,每年會有一百多位小菩薩喊著您,班爸爸或班媽媽,只要用心疼愛這群孩子們,將來鐵定是兒孫滿堂。
每年的全球兒童班團訓時,各班的文書組會有檔案的交流,但每年一次的交流的速度實在太慢了。
當著手於「屏東快樂兒童精進班」網頁的編輯工作時,已經回到精舍常住的香涼師姊,期盼我把眼光放大,讓這個網頁能容納全省甚至海外的兒童班。
這個「期盼」開拓了我的人際關係,不斷試著打電話與每個兒童班的文書組長聯繫,溝通說明。
有一回台南班的翁慧芬回電話時,正好老媽接的電話。國語不太靈光的老媽說:「聽不太懂啦,我叫阮媳婦來聽啦。」
第二天在通電話時,慧芬竟然喊我:「爺爺!」後來見了面,她才發現這爺爺其實還很年輕呢?
香港的葉祺我也曾因為名字誤解把他當做師姊,他更認為我是宗教處的偉倫師姊。
網頁編輯工作不僅開拓了我的人際之門,也開啟了我生命中的另一扇筆耕之門。
從教案討論到活動拍照,挑照片編寫網頁文稿,圖片說明。好像將當天的活動從新又溫潤了一次,心田的獲得更充實飽滿。
文宣路上的良師益友尤麗卿師姊曾經對我說過,自己拍得照片要能寫出感覺,那才是用心拍的!活動之後能有深刻的感觸,才能編出「真正」的活動檔案。
幾年來試著為自己拍的照片編圖說,寫心得感想,在那夜深人靜的時刻裡,看著活動的照片,看著孩子純真的臉,找到了自己失去的笑容,也層層撕去經年累月不經意帶上的面具。
此時,可以感覺到在對孩子們付出的剎那,其實受益的是自己!
如今「慈濟快樂兒童精進班」即將走入歷史,看著當年留下的影像與文字紀錄,一切的美好也即將存入記憶的筪笥中了。(100.06.08)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