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Van包車,北港朝天宮媽祖,素還真
媽祖為中國沿海各省居民主要信仰之一,在台灣,媽祖與王爺更為居民最主要之二種信仰。有關媽祖是否有其人,自宋至今,存有二種不同之看法。其一以媽祖為宋代興化軍莆田縣湄洲嶼林氏女,死後為人崇拜而成神。
此一說法,為大部份人所接受。其次則認為媽祖未必真有其人,所謂天妃、天后皆為水神之本號。如元末,劉基於『台州路重建天妃廟碑』,即云:太極散為萬彙,惟天為最大,故其神謂之帝。地次於天,其祇后也。其次最大者莫如海,而水又為陰類,故海之神降于后,曰妃。而加以天,尊之也。
又如柳貫,於『敕賜天妃廟新祭器記』亦有:『海神之貴祀曰天妃,天妃有事於海者之司命也。』之說法。清人趙翼,於所撰『陔餘叢考』卷三十五,天妃條即云:竊意神(媽祖)之功效如此,豈林氏一女子所能。蓋水為陰類,其象維女,地媼配天則曰后,水陰次之則曰妃,天妃之名即謂水神之本號可,林氏女之說不必泥也。劉基等人有此看法,肇因於各類文獻記載之媽祖傳說,只見媽祖成神後之靈異事蹟,罕見敘述媽祖生前史事,偶有敘及,亦多語涉玄渺。
現存宋、元兩代記載有關媽祖之文獻,年代最早者為黃公度所撰,題順濟廟詩,所述內容
最詳盡者,為咸淳臨安志所錄,丁伯桂順濟聖妃廟記。
黃公度詩云:
桔木肇靈滄海東,參差宮殿崒晴空;平生不厭混巫媼,己死猶能效國功。
萬戶牲膠無水旱,四時歌舞走兒童;傳聞利澤至今在,千里桅檣一信風。
1945年二戰結束,日人資產由台灣糖業公司(台糖)接收、承襲原有路線。後因民意強烈要求,在1951年修復台灣日治時期後期中斷的北港溪橋,訂名「復興鐵橋」,列車恢復行駛至北港。1967年北港溪整治,於鐵橋東岸興築堤防,於是台糖公司自1968年11月起配合加高北港溪鐵橋並向東延建約600公尺,由虎尾鎮慶生營造廠承包,在1969年6月竣工,橋梁總長變為878公尺],為目前台糖鐵路橋梁長度最長者。1982年8月17日,北港線客運業務停辦,北港溪鐵橋只剩下原料列車及往來台糖南北線的廠際運輸列車行駛。直至1998年,北港糖廠完全終止往東方向的鐵道運輸,北港線停駛,留下這座孤單的北港溪鐵橋矗立在北港溪上。
北港溪鐵橋停用後,台糖在2000年5月打算發包拆除,幸賴地方文史工作者力推保存,終於在2001年10月31日由雲林縣政府公告「北港溪鐵橋」為歷史建築。同年,嘉義縣政府也決議通過將北港溪鐵橋登錄為歷史建築,並於11月28日公告登錄,名為「台糖嘉北線五分仔鐵道暨北港溪鐵橋」。可惜2002年9月12日鐵橋北港端行水區上方數根橋墩遭洪水沖毀,隨即封橋,雖然經有關單位出資修復,但到了2008年,鐵橋又慘遭颱風辛樂克洪水侵襲,沖斷鐵橋迄今,再生之路遙遙無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