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涼的風,我好久沒這麼興奮了,
從「經過」之後,第一次有我們記者值得寫的國片,
你一定要去看」。
去看的前一天,卻連續收到看過的人不同的訊息
有人說:「它是愛情片」
有人說:「它是喜劇」
還有人說:「芭樂,它抄襲扶桑花女孩」
在MSN遇上某個經紀人,我好奇地詢問他
她很鄭重的提醒我:
「學長,別人說的都對,也都不對,就跟我們去看「經過」一樣
要自己體會…」
PS.來段廣告,
http://www.1895.com.tw/index.html答應了學妹要在我新聞台打廣告
她的藝人所參與的另一部國片,也請大家支持,
同時也恭喜昇豪,入圍金鐘獎最佳男主角。
正式上映的第五天,我和老婆去看了「海角七號」
故事內容是:
台灣光復時,日本人開始撤離。
一名日籍男老師搭上了離開台灣的船隻,也離開了他在台灣的戀人:友子。
無法當面說出對友子的感情,因此,他把懷念與愛戀化成字句,
寫在一張張的信紙上,在60多年後,
男老師過世了,由他的女兒把信寄到台灣
此時日本來的活動公關友子、失意樂團主唱阿嘉、
只會彈月琴的老郵差茂伯、在修車行當黑手的水蛙、
唱詩班鋼琴伴奏大大、小米酒經銷商馬拉桑、交通警察勞馬父子,
這幾個毫不相干的人,卻各自有自己故事的人
竟然要為了渡假中心演唱會而組成臨時樂團,並在三天後表演。
老郵差茂伯摔斷了腿,於是將送信任務故鄉的阿嘉手上,
阿嘉有天在郵件堆中找到了一個來自日本,
寫著日據時代舊址「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的郵包,
他好奇打開郵包後發現裡面的信件都是日文寫的,
友子看到了日本來的郵包,
發現那居然是來自六十年前七封未及寄出的情書,
甚至還跟阿嘉發生了一夜情,
阿嘉在演唱前的那一刻,把信交到了老婆婆的手上..
劇情如預料中是個美好的大結局(劇情似乎很芭樂)
演出如預期般的ok,
讓人意外得是中孝介最後竟然還和阿嘉合唱了那首歌,
看到某次專訪,導演說:
「男孩看見野玫瑰,那首歌講的就是最直接也是最簡單的愛情」
觀後感:
片頭一開始那句「我操,我操你媽的台北…」
對我來說是非常震撼的,
因為它道盡了多少隻身北上打拼,在台北異鄉人的心境,
片中阿嘉感慨的說:
「你真的那麼期待我們這群破銅爛鐵阿,
我以為我會很成功,十五年過去了,我還是失敗了,可是我真的不差。」
這段話,可能也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吧,
多少在職場上奮戰的人,可能沒遇上對的人、對的事情
或者被放到對的位子上,
一樣的付出努力,卻沒有得到好的結果。
這部片看完讓人為之鼻頭酸,
因為導演藉由片中許多小人物的心境和生活點滴,
表達了小市民的意念。
從鎮代表那句
「山啊BOT、土地BOT,現在連海阿要BOT」
甚至網路上不會有人討論的
「這裡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都出去了,然後外地人來開發,
卻不把好的工作機會留給當地居民」
「這麼好的風景,卻只有觀光客能看到,本地人卻無緣欣賞」
一語道盡了台灣風景區過度開發的後遺症,
其實不只是屏東,花蓮、台東何嘗不是如此。
小米酒經銷商馬拉桑,也是讓人眼框泛紅的角色吧,
那種逮到機會,就對這每個人說:
「馬拉桑~ 千年傳統,全新感受!…」
當他去請鎮代表幫忙推廣到相關單位時,
鎮代表主席板著臉說:
「作業務也要有志氣,但不要做到去捧別人的LP」
那場景也道出許多職場上力爭上游的人之無奈與矛盾。
正在唸森小的大大,也是片中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角色,
現實生活中的她可真的是會唱歌的高手呢,
導演利用她角色製造了矛盾的點,在觀眾看來會覺得好笑,
(例如她在堤防邊安慰痛哭失聲的勞馬)
甚至覺得她太早熟了,又非常叛逆。
但這片中那一個角色可以說是完全成熟的呢?
每一個的不成熟,不完美,但是也更貼近現實,
讓覺得這些角色的故事可能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不是嗎?
所以水蛙的愛情觀,會讓我們覺得好氣又好笑,
甚至是覺得的很幼稚的,
「一隻母青蛙在交配時 背上會背著好幾隻公青蛙 他們也都沒吵架啊
為什麼我們人就要去計較一男一女的事........」
但是那麼的血淋淋和真實。
相較於鎮代表的愛情觀,卻又是一種強烈的對比
「啊就你父親和我老婆都死的早 房子很還大 床也很空....」
而片中的主軸的愛情故事,
在這句「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的點綴下
變的是如此的悽涼,
也告訴我們愛情是多麼的需要勇氣的啊,
而沒有勇氣的愛情終究都落得是「遺憾」收場。
導演不斷的說,這部戲的重點是「愛情」,
我們也看到了各種不同的愛情,
對死去的、對失去的、對身邊的、對無法說出的對象的,
友子幫勞馬帶上項鍊時說
「有愛情,才有思念呀。」
自己頓時百感交集(我和老婆是遠距離戀愛兩年半才結婚的)
老婆說最讓她感動的是阿嘉偷偷把信放在阿媽旁邊,
然後躡手躡腳的離開,當阿媽發現那些信,
鏡頭轉回到當時老師離開台灣時,不斷在船上偷看在岸上的友子
那種怨恨自己沒有勇氣帶她走,又懊惱又捨不得的場景,
讓她哽咽許久,用掉不少面紙。
最後,不得不稱讚導演,其實他用了和「最遙遠的距離」一樣的手法,
只是不知為何,這種藉由多種角色出發敘述同一件事情,
最後找到交幾的手法,看來本部片引起共鳴還是大很多,
比起「最遙遠的距離」所表達得的意念
本片的題材和呈現手法是更貼近大家吧。
PS.很推薦大家去看這部國片,
但是也請大家要更支持國片,
國片在近幾年不只是只有海角七號好看,
其他的導演同樣也有很好的作品,
不是只去看了「海角七號」就回來跟人家說自己支持國片,
或者像新聞局說票房超過5000萬就給予贊助支持,
這種錦上添花看到其他努力的國片導演眼中,是會讓人心酸的。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