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3-27 20:35:06| 人氣7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中5.7.8期土地.店面.中古屋.新成屋.毎坪15.8-39.8萬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你不愛他愛 賣屋「嫌惡設施」見仁見智
2012/03/25
【聯合報╱記者何醒邦/台北報導】

房仲公會要求業者詳列建物附近的嫌惡設施,學者與業者多認為,這將有助減少房屋交易糾紛。學者建議,嫌惡設施的認定應以廣泛認同為主,會影響身心健康的嫌惡設施一定要詳述,其他則充分告知。

 

民眾買房最怕遇到住家附近有嫌惡設施,但怎麼定義嫌惡設施,頗有難度。房仲業者說,有些消費者愛買在學校附近,覺得方便運動,但也有民眾認為住在學校旁較吵雜,顯示嫌惡設施定義見仁見智,買房前除了研究不動產說明書外,實地勘查是不二法門。

 

屏東商業技術學院教授楊宗憲表示,房地產賣方願意揭露嫌惡設施,當然對買房民眾有幫助,只怕賣方不願意或覺得沒必要;他認為,重大瑕疵、會影響身心健康的嫌惡設施一定要詳述,其他則採充分告知原則。

 

楊宗憲曾做過嫌惡設施影響房價研究,在台北市,以殯儀館對房價的影響最大,其次是汙水處理廠、寺廟、電塔與垃圾焚化廠;而受消費者喜愛的鄰近設施,以大專院校對房價的影響最大,其次是大型公園、百貨公司、捷運站及大型體育場館。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表示,嫌惡設施分兩類,一為「威脅生命型」,如加油站、變電所有爆炸疑慮,高壓電塔可能產生電磁波;另一為「妨礙安寧型」,如機場與神壇。她說,住宅附近若有嫌惡設施,與區域房價的差距約在一至二成。

 

永慶房屋法務經理吳宜學表示,嫌惡設施的認定應以廣泛認同為主,但有些項目見仁見智,例如在台北市師大商圈中,有些人喜歡附近有餐廳,有人卻很討厭。徐佳馨也說,有人認為與神佛同住不錯,樂於住寺廟旁,但有些消費者卻討厭住家附近有宮廟。

 

信義房屋企研室經理蘇啟榮表示,買房也是買生活環境,房仲業者將周遭的嫌惡設施查明清楚,有助減少交易糾紛,不過最好以「明顯可查證者」為原則,不然有些項目難以界定,會有模糊空間。


想買屋換屋?房仲教你看門道
2012/03/10
【聯合報╱記者莊亞築/台中報導】

今年產業與學界對龍年房市多抱持悲觀看法,認為短期內國內房市可能下修,不少想買房民眾仍在等待房價最低點,信義房屋台中區執行協理張文宗說,龍年房市看似變動,但大台中區中長期仍相當看好,尤其台中公共建設、就業機會增加,對周遭縣市有吸納人口作用。

 

張文宗說,不少想買房的人怕還會再跌不敢買,等到房價反彈又錯失機會買不起,拿不定主意,不如回歸自住的需求,考量地段、地點和預算,再看看後續的貸款能不能負擔,尤其現在銀行利率仍處低檔,要抗跌要保值,買房時就需注意這個區域的空屋率高不高,因為如果供應量太高的區域,或是過去價格衝太高的區域,通常價格下殺的機率也比較高。

 

他表示,周邊有無重大公共建設,生活機能,交通便利性以及居民素質等等,都會影響房價,買房前一定要做足功課,依照自己的需求衡量,才能找到心中理想屋。

 

張文宗說,時間不多的上班族,可以多運用網路搜尋或找區域內房仲,多問多比較自然能掌握房市概況。

 

台中房市目前換屋族首選公園綠地有好學區的區域,如精明商圈、五期大墩公益路、逢甲黎明商圈以及十二期,首購則主打南區、大里區等地;首購預算落在400到800萬之間,三房加車位最受歡迎,生活機能以及預算是首要考量,換屋族資金較為充裕,鎖定區域房價會較高,綠園道、七期周邊也是選擇區域。




  • 自宅僅一戶 出售免奢侈稅
    2012/03/27
    【經濟日報/稅務問答】

    嘉義縣中埔鄉余先生問:個人出售持有期間未滿兩年的自住房屋,須再申報特銷稅嗎?

    南區國稅局嘉義縣分局答覆:銷售持有期間在兩年以內房屋及其坐落基地或依法得核發建造執照之都市土地,應依規定申報繳納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即俗稱奢侈稅);但所有權人與其配偶及未成年直系親屬僅有一戶房屋及其坐落基地,辦竣戶籍登記且持有期間無供營業使用或出租,其銷售房地免徵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僅有一戶房屋及其坐落基地」之認定,不包括非可供居住停車位,如停車位原係與自住房地並同使用,且該房地符合前述免徵規定者,該停車位與自住房地並同銷售,可免徵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該分局說明,出售符合前述免徵特種貨物及勞務稅的自住房地,如一起出售有獨立權狀合併使用的共用設施土地,該共用設施土地亦免徵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台長: 吳經理0927-725-70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