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孩子練習沒有照相機的小小旅遊,感覺陽光灑落在身上的溫度,專注在與家人的嬉鬧玩樂上。(歐新社)
放下相機 感受當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sep/12/today-family1.htm?Slots=TPhoto
文/Alice
你的孩子喜歡拍照嗎?小孩能夠自在地面對鏡頭嗎?最近在臉書上爆紅的幼稚園小女生喬喬,因為父親放上許多舉止活潑的生活照,而受到廣大臉友的追蹤與喜愛。看著喬喬在一張張照片中燦爛地笑著,即使扁嘴哭泣,也不畏懼身旁父親的相機鏡頭喀擦喀擦地響,你是不是也覺得羨慕,並且也希望替寶貝留下成長過程中所有的喜怒哀樂呢?
但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他們小小的腦袋對於拍照有自己的想法,也有孩子在幼年時善於面對鏡頭,擺動各式POSE,但在青少年的階段,卻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正經歷所謂叛逆期的青少年,當然不再隨著父母的指令乖巧微笑地面對鏡頭,面對鏡頭便彆扭了起來,往往搞得大人大發雷霆,孩子勉強瞪向鏡頭,大人小孩皆疲憊不堪後,旅遊終告敗興而歸。
然而,現代人出門旅遊最不可或缺的物品,照相機應該榮膺榜首,或至少在前三名之內,很多家長都會將孩子在玩樂中的一顰一笑,化為實體相紙、圖檔加以保存留念。
事實上,近年來國外的旅遊部落客紛紛在自己的部落格貼上了「travel without camera」的訊息。
推廣這樣特別旅遊觀念的部落客認為,在旅途中所攝下的影像,看起來確實填充了旅途中記憶的不足,讓日後回味;但事實上,往往我們在按下快門前,自己都尚未對當下的情境產生情感共鳴,更別提是否真正進入旅遊的興味,是否開始細細體會了。而單純瀏覽照片,可能也無法確切帶我們重返每個時刻當下的感動。不是嗎?回想一下,那些令我們回味再三的片刻,正是我們無從按下快門的時刻啊!
與其讓親子關係在拍照這個節骨眼上僵持不前,父母除了可趁此時機,學習尊重青少年孩子的選擇與理由,也可趁勢陪著孩子共同學習「五感旅遊」。
「五感」指的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壓)覺,在旅途當中,我們大量運用視覺,卻總是忽略其他四種感知的方式,其實只要稍做練習,就能打開旅遊的無限可能,讓身心靈記住更多旅遊記憶,讓親子關係更融洽。
<放下相機>五感旅行 感覺多更多
如何在旅途中將除了視覺的四感發揮極致呢?遊歷超過30個國家的澳洲部落客Amanda Kendle的建議,或許可以讓爸爸媽媽試著帶孩子做做看:
聽覺:在旅途中拔掉ipod耳機,仔細聆聽周遭的人聲,不同地方的腔調、其他旅客對於當地的討論,都是旅途的風景之一。更可將特殊有趣的人文風情錄製下來,例如市場的叫賣聲、提醒遊客注意扒手的廣播等。若是途中遇見友善的當地人、旅客,也可請他們錄製一段話,日後播放,一定能帶給全家人滿滿的溫馨與感動。
嗅覺:城市與鄉村的空氣是截然不同的,鄉下的空氣有別於都市廢氣的污濁,倘若遇上花季,清新的空氣中更帶著淡雅的花香;若沒有花季也無妨,帶著孩子搜尋當地特有的野生花草,吸取芬芳的同時亦能對大自然有新的認識。
觸覺:觸感給人的感覺是很直接的,正因為直接,大腦因此能立刻記住當下的感覺,且記憶深刻。藉由不同地區帶來迥異的觸覺感受,更能幫助我們區分不同時期的旅遊體驗。例如:高雄旗津的沙質沙灘,與小琉球以珊瑚礁碎屑、有孔蟲及貝殼碎屑組成的沙灘,觸感是截然不同的。
味覺:除了視覺,味覺可以說是旅途當中最明顯的感受,並且是了解當地風俗文化的重要技能,但並非每個人都能做得好,例如:害怕生食的人,就無法在東港體驗黑鮪魚的美味,更別提阿美族的醃漬飛魚了。即使在品嘗的時候令人難以下嚥,但日後的回憶可是滋味無窮,就端看當下如何突破自己所設的種種心理障礙了。
在這個攜帶型3C電子產品大舉入侵家庭生活的現在,找個時間,拋開它們的制約,帶著孩子們練習沒有照相機的小小旅遊吧,讓他們真實地感受異地體驗,感覺陽光灑落在身上的溫度,專注在與家人的嬉鬧玩樂上,帶領他們擁抱每個特別時光。
讓孩子們知道,這世上雖然有許多裝置,能收藏我們的歡笑與淚水,但最不怕遺失它們的儲藏地點,其實是我們的心。
全文我只認同標題和我加了黃色底的部份。
叫大家放下相機、卻又叫大家錄音,那還不是一樣?
文章定位:
人氣(208) | 回應(1)|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生活 |
此分類下一篇:
勝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