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29 22:34:23| 人氣8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香港靠武術 殺出一條電影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早在1965年之前,武俠動作片並沒有這樣的身價。雖然民國初年上海也曾拍過18集「火燒紅蓮寺」,激盪起風潮,可是也遭到衛道之士口誅筆伐;1949年後的大陸,武俠片不符合其國策,不得不偃旗息鼓;而台灣影業還相當困頓,也沒有發展武俠片的條件;唯有南疆一隅的香港,賴其南派武術傳統與紅船戲班的拳腳工架,拍出不少帶有舞台表演風味的粵語武俠片。

邵氏創新派武俠片 港台年產128部

就在邵氏發展黃梅調電影獲得成功,銀幕上處處輕歌曼舞之際,也擴大經營面,嘗試開拍武俠片。先以重拍紅蓮寺題材的「江湖奇俠」試探市場,接著步調一變,胡金銓執導的「大醉俠」、張徹執導的「虎俠殲仇」、「邊城三俠」、「斷腸劍」、「獨臂刀」等一系列洋溢著陽剛氣味的武俠片紛紛出籠,果然「殺」出一條血路。為了有別於花拳繡腿的粵語武俠片,所以自許為「新派武俠片」。

胡金銓隨後來台與聯邦公司合作「龍門客棧」,創下票房與藝術評價雙高,為港台銀幕掀起一片「腥風血雨」,1968年兩地所拍的武俠片高達128部之多。

少林五祖讓張徹坐穩動作片護法

當大家看膩了刀劍揮舞之後,張徹便以一部拳拳到肉的「大決鬥」,為觀眾調劑口味,隨後原班人馬又拍「報仇」,果然獲得好評。這類影片以民初為背景,全賴演員真功夫對打,其實比劍招更殘暴。而李小龍適於其時的為功夫片注入了民族意識,他為嘉禾拍的「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大打各國黑幫,還打開了國際市場。

當功夫片熱潮稍退,張徹又以一部「少林五祖」探索少林派師門祕辛,穩住了市場。張徹一再變招,招招都有斬獲,至此,他已從新派武俠片的先鋒,進一步坐穩了動作片護法的地位。而與他長期合作的武術指導劉家良,也升格擔任導演了,劉家良的武術系出少林,話說清朝少林弟子洪熙官傳藝師弟陸阿采,陸阿采傳黃麒英,黃麒英傳兒子黃飛鴻,黃飛鴻傳梁寬,梁寬傳劉湛,而劉湛即是劉家良的父親。有此少林南派洪拳一脈相傳的淵源,劉家良為邵氏執導的「少林三十六房」、「少林搭棚大師」等片,自然多了幾分掌故的趣味。

流星蝴蝶劍後 新功夫喜劇崛起

隨後,邵氏又推出了導演楚原改編古龍武俠小說的「流星蝴蝶劍」,招徠了極佳的票房,隨之相同班底,相同風格的「天涯明月刀」、「多情劍客無情劍」輪番接棒面世,一概走豪華詭譎路線,片中大俠無論言語、動作都高來高去,盛況維持了近5年之久。

自從成龍(新聞、網站、圖片)、洪金寶相繼拍出「蛇形刁手」、「雜家小子」等片,新的功夫喜劇風潮崛起,邵氏逐漸交出領導武俠動作片風騷的主導權,但回首當時創興「新派武俠片」,邵氏已經穩坐影壇武林盟主的交椅長達約20年了。

武俠動作片風潮凡經多變,雖然歷久而不衰,其實一直受到社會道德的制約,新聞局還曾特地為之制訂「殘殺打鬥及色情影片檢查尺度」;張徹也屢屢挺身而出,提出「壓抑與昇華,殘酷與壯烈」、「成人童話」、「暴力美學」等議題為之辯護;可見爭議相當強烈。

國片陰柔形象逆轉 男性觀眾增加

然而,武俠動作片的確一洗國片的陰柔形象。在此之前,國片是「女人世界」,銀幕上向來以女角戲分為重,女角掛頭牌,女角薪酬比男角高,男角多半是所謂奶油小生,銀幕下也以婦孺觀眾為訴求對象,到了黃梅調電影,甚至連男角都由女角反串。唯有在武俠動作片勃興之後,男角才爭得自己的半邊天,幾度袒胸露背盤腸大戰,大批打仔終於在銀幕上站穩了馬步,為國片吸引了不少男性觀眾,令觀眾人口更廣泛,觀眾結構也更平均而完整,打造出有利於發展的妥善環境。

甚而攻略國際市場,如「龍門客棧」在日韓大受歡迎,「天下第一拳」在美國曾高居當周票房冠軍,還是1973年全球10大賣座名片第7位,李小龍作品不多,不但在全球華人聚居處大受歡迎,在歐美各地都贏得掌聲,尤其有色人種地區視他如一尊被膜拜的神,迄今依然魅力猶存。

這都是當年「打」出來的天下啊!

■十三太保(1970)

片中千軍萬馬的戰爭場面並不成功,但是姜大衛飾演的李存孝,確實將既陰鬱又浪蕩的形象發揮得淋漓盡致、劇終前一場五馬分屍拍來血肉模糊,在台必須修剪才能過關。

■邊城三俠(1966)

羅烈(左起)、王羽與鄭雷是導演張徹的第一代打仔,鄭雷的裸胸作風,日後由狄龍、戚冠軍繼承,張徹執導本片,打鬥場面之逼真,在當時很受矚目,不過他自嘲:純由搭景拍成的本片只有三俠,沒有邊城。

■大醉俠(1966)

胡金銓「初涉江湖」的導演作品,果然一新觀眾耳目,岳華的酒丐范大悲固然討好,鄭佩佩的金燕子更膾炙人口,後來張徹還借走這個人物拍續集「金燕子」。有趣的是,從本片起到2000年的「臥虎藏龍」,客棧彷彿成了江湖代名詞。

■江湖奇俠(1965)

這個題材好像是武俠片的回春丹,每當要開新戲路,就乞靈於平江不肖生這部原著。徐增宏這次重拍,除了由秦萍(左)、王羽演甘聯珠、桂武,凌波演紅姑(中),還創造出馮寶寶演甘聯珠的小妹甘玲(右),取代陳繼志一角功能。

■新獨臂刀(1971)

比前作「獨臂刀」、「獨臂刀王」更狠的是,讓姜大衛在觀眾面前壯士「斷臂」,這就是張氏的暴力美學。

■刺馬(1973)

兩江總督馬新貽(狄龍飾)遇刺,是清朝四大奇案之一,張徹難得在強調男性友誼的陽剛之外,也能細膩的描繪男女間情慾,是他的傑作。

■洪拳小子(1975)

鄉下小伙子傅聲進城,被奸人利用為鬥爭與牟利的工具,卻因天良未泯,反而釀成悲劇,一雙破鞋道盡人情冷暖,是張徹刻畫人性至為成功的小品。傅聲那種陽光型的浪子形象,深獲觀眾喜愛,他與戚冠軍是張徹第三代打仔。這期間張徹的清裝片都不剃頭,造型帶著當時流行的嬉皮風,這也是他寫意不寫實的浪漫風格。

■報仇(1970)

狄龍、姜大衛是張徹的第二代打仔,姜大衛以本片榮膺亞洲影展影帝,但出場就遇刺身亡的狄龍,那場假戲真作的京劇「界牌關」羅通盤腸大戰,卻成了影史經典場面。

■天下第一拳(1972)

羅烈這一拳,為邵氏打開美國市場,開啟了無限商機。但是很多人或許不知道,本片導演是韓國人鄭昌和。

■多情劍客無情劍(1977)

古龍筆下的歡樂英雄,經楚原拍得虛無飄渺,又金碧輝煌,蓋世武功全靠鋼絲、彈床表現,這裡的大俠通常不會走路,因為動輒都用飛的。唯一不變的懸疑是兇手必然是好友,本片的李尋歡(狄龍飾)與龍嘯雲(岳華飾)乃生死之交,下場就可想而知了。

■少林三十六房(1978)

話說少林寺原分35房武術,自從三德和尚(劉家輝飾)練成三節棍,才創立第36房,劉家良娓娓道出南派少林掌故,以武喻理,打起來又硬橋硬馬,剛柔並濟的風格相當動人。

台長: 小民
人氣(8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