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的一小步,台灣棒球的一大步。」王建民活躍在大聯盟,躋身巨投之列,不僅使台灣的國旗得以出現在國際舞台,也讓台灣人民開始關心棒球比賽。有他上場的比賽,不論學生、上班族的生活作息都隨著王建民投一休四的出賽而調整,而比賽的過程及結果,更是佔據了新聞重要時段及焦點版面,王建民已經成為台灣人心目中的偶像。
王建民深入台灣每一個角落,大街上不時看到身穿四十號球衣「WANG 40」的年輕人,各種紀念商品琳瑯滿目,之前台灣發行王建民悠遊卡,更造成全民排隊搶購的風潮,連許多政治人物也是開口閉口「王建民」、「伸卡球」,各階層人士都想和王建民沾上邊。
王建民效應帶來諸多正面意義,因為他的優異表現,同樣也激起台灣人的愛國情緒,全國上下都為他加油歡呼,無形中讓全國人民因王建民的表現而凝聚在一起。同時,國內也開始重視各項體育長期發展政策和選手的培育,過去台灣升學主義強烈,幾乎沒有職業體育選手的舞台,以致無人敢放心讓自己的孩子到體育界發展。現在,王建民不僅是所有年輕球員的偶像,更是他們努力的目標,期待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發光發熱,成為下一個王建民。
不過,矛盾的是國內年輕選手無一不以前進大聯盟為目標,導致台灣職棒戰力嚴重稀釋,對國內職棒發展不啻是一種警訊。為了博得國內職棒的觀看率,甚至傳出打假球事件,讓許多人不願意再進場觀看球賽,台灣職棒的票房熱度每況愈下,這也是「王建民效應」的另一波影響。
體育其實是一個比外交更有效且正面的宣傳,例如王建民沉穩內斂、認真謙虛的性格使他得以成功踏上國際舞台,成為「台灣之光」,進一步讓世界認識台灣。反觀國內體育界長期瀰漫一股低迷的氣氛,如何使台灣成為高度競爭力的體育強國、如何有效振興台灣體育事業,這些都是政府必須正視的諸多問題,讓體育界的未來能夠更美好。
後記...
台灣在幾度叩關積極爭取加入聯合國,屢招封殺的同時,可曾想過 ~ 王建民的一場勝投就能登上紐約時報版面,這樣的國際能見度卻更具效果。相形之下,加入聯合國的事,反成了一大諷刺。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