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士托觀後感
很特別的觀影經驗,
要是平常的自己不會為這種類型的電影而花好幾百塊進電影院,
也許會想看,但會等到出租店的影片上架。
得知要看這部影片是在電影即將下檔的前幾天,
在西門町的徒步區上狂奔只為了一部已經錯過二十分鐘的電影也是第一次。
很累,但真的很不錯,難得因為一部電影有使命必達的感受。
第一次是旁聽設計鑑賞課,就是學長姐和老師討論一部不曾看過的電影,
說實話,完完全全的聽不懂,而且無法用腦袋去畫任何一點的藍圖。
因為什麼是”胡士托”我不懂,什麼是”嘻皮”我不懂,
任何所有課堂上聽到的名詞全是我不曾接觸的領域。
現在,看過電影幼小小的查過資料的我,
要說對話解那些不懂還太超過,
但至少課堂筆記本上的筆記再也不是毫無意義的文字。
而是,全新的概念。
電影裡一位看似極有地位與名聲的歌手,忘記他的名字,
但看完電影走在回師大的路上、捷運上腦袋不時自動重播
他坐在白馬上,和男主角艾洛特站在滿是垃圾的山坡上望著另一面無窮無盡的垃圾堆,用好迷濛的雙眼讚嘆「好美……」。
應該要很好奇為何一大片的髒亂會使人發出「哇,好美阿!」諸如此類的讚嘆,怪異的是並沒有,
原本深深躺在柔軟舒適沙發椅上的我,
看到這一幕身體不自覺得坐直甚至前傾,
想看看這一大片”美麗”。
造成回堵二十公里的音樂祭,
現在聽在我們耳裡是震驚,
更何況是當時保守的社會。
”胡士托音樂祭”像是神話般的存在,
當時站在那山坡上的兩人是真正參與神話甚至促使神話產生。
「好美!」那句讚嘆為當時的一切畫句點,如此勇於對時代挑戰的壯舉,
絕對有資格擔得起這樣的形容詞,
更別說幾十萬人的大型聚會沒有傳出任何的暴動和不愉快。
以和平和性愛作為活動的宗旨,以和平和性愛完成整個音樂祭,
也許不容於社會〈我是指性愛這件事〉
但和平這件事真的很讓我感動。
後來回家後翻看網路上的資料:
胡士托音樂季落幕後,
有四百多人自願留下來當清潔志工幫忙打掃清理面目全非的活動場地,
他們說的美麗,也許也跟這有關。
整個胡士托音樂祭在進行時,
有許多青少年舉著告示牌,牌上標寫他們的訴求、他們的理想、世界的和平。有:婦女自強、保育野生動物、世界和平……還有當時最重要的議題停止越戰。
這些議題有些與當下的年輕人迫切相關,
有些造成的影響又不是那樣直接,
但他們都願意挺身而出為了更美麗、和平的世界。
就像山坡上的乾淨整潔與否之於那些來自他鄉的青少年們,而他們選擇留下。
好美,在大家都汲汲營營於自己的生活、將來,
還有人關心著大家應該要共同面對經營卻總是被忽略的議題。
不知道是因為導演將音樂祭拍成類似紀錄片的關係與否,
真正在心理造成迴盪的不是主角的勇氣與瘋狂,
而是電影裡那小小的、總是稍縱即逝的情節。
男主角艾洛特,總是輕輕的、踩著很愉快步伐走到建築師的身邊,
那無法壓抑的快樂和不自覺而表現出的羞澀,是因為喜歡才會有的表現。
很清、很淡的表現,
也許是被時代背景和父母觀念壓迫所致,
在我看來那更像是一個想要吃高級蛋糕的小孩,
蛋糕的精緻美麗讓未曾看過的小孩子產生憧憬。
就像面對一件玻璃水晶製的藝術品,
美麗到令人想擁有卻害怕碰觸的剎那因為自己的笨拙而破壞那樣的美好,
有點茫茫然於自己的慾望。
小酒館裡的親吻像是點燃了引信,抹掉了所有不確定的部分。
看著螢幕裡的男男接吻,心跳不自覺加快,不是因為作噁,
而是感受到那心跳停止的片刻。
當大家都以為只是場趁興而起的鬧劇,實際上是發自內心的抒發,
那樣的時刻人的一生能體驗幾次?
少之又少,但那幾分鐘甚至是幾秒絕對是終生難忘。
真正擁抱一個自己真心喜歡的人,
被抱在懷裡的那刻才真正知道電視裡偶像劇情節裡的暈頭轉向、
呼吸急促不是騙人的,當下根本忘了要怎麼呼吸,
整個人暈暈的不知是不是因為缺氧的緣故,
明明只有幾秒卻像是時間暫停。
片名名為”胡士托風波”
但似乎導演放了不少重點在於艾略特與家人的矛盾和掙扎,
幾乎所有的年輕人在背起對自己的期許之前先扛著父母給的包袱,
有些人是期許、有些人是觀念、
更有些人是那句該死的「我是為了你好。」
父母對子女的期許似乎永遠都和子女自身的夢想對立,
是要果決的拋下追自己的夢還是陪伴日越年邁的老父母親挽救經濟危機。
艾洛特的媽媽躺在一堆錢上的那幕讓我難以忘懷,
為什麼母親有辦法眼睜睜不做任何事的
看著自己的兒子將積蓄用來填補汽車旅館所捅的經濟窟壟,
而且她不是沒有能力只不過因為他想擁有那些金錢。
即使母親有她自己經歷的時代背景,我還是無法釋懷,
用任何理由都無法蓋掉她的行為─自私。
但當我看見艾略特父親的表情,我又沒辦法打從心裡生氣,
那表情不是原諒或釋懷,
那像是看著自己心愛的女人做了什麼可愛的事,他欣賞著自己的愛人。
這部電影有沒有讓我流淚,老實說有,
最後艾略特收拾著行李父親流著淚告訴他就朝夢想去吧。
艾略特一開始就哭慘了,
當孩子的好像總是如此,表面很堅強嚷著不要家庭的任何關心,
但家庭的溫暖最容易觸動心靈深處,又
或許是因為年輕的我們沒有太多的社會歷練,
純真是我們別於大人所擁有的。
影片的尾巴,
艾利特不解地問父親:「你怎麼能跟媽生活40年?」
父親僅僅回答:「我愛她。」
道出我最想要擁有的愛情,
沒有其他理由,一切為了愛,家庭如此,音樂如此,世界如此。
-------------------------------------------------------------------
寫報告用的文字,
總是無法道出真正的感受
不知道是因為被字數束縛
還是心理作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