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古秀美/台南報導)民間文學是傳統民間文化代代相傳的重要載體,傳統上以口頭傳承為主。臺南素來歷史悠久,更蘊藏豐富的文化資產,因而民間文學也早已是臺南在地文化的一環。由於民間文學以口語流傳,極易流失,因此調查、採集、整理民間文學成為當務之急。基此,市府文化局特別規劃出版「臺南市民間文學集」,繼前兩年整理出版2本歌謠集、4本故事集,今年再接再厲,委請中山醫學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林培雅教授采錄整理出版3本故事集,並於本日公開發表。
今年出版的3本故事集,皆採集自安平區,以開臺天后宮、觀音亭、城隍廟、囝仔宮社的妙壽宮為中心,其中在囝仔宮社採集到的傳說數量最多。傳說是比民間故事更能表現身分認同的文類,傳說的內容通常更強化了流傳地方的文化認同。傳說不只以歷史為背景的歷史傳說,有關地方神異信仰的傳說,常常是藉著過去的靈異感應,來強化信仰的意義,也強化了人和當前生存的地方的聯結。這次3本的內容以信仰傳說居多,有些背景為二次世界大戰,當時安平人的生命財產隨時都可能失去,大家終日栖栖惶惶,在苦難的日子裡神明從聖殿下來與居民同在,共同撐過那段艱苦的歲月,也因此產生許多動人的故事,至今仍為當地耆老津津樂道。
文化局表示,這三集的採錄工作還有一項特色,即講述者多為地方宮廟所設置的管理委員會的成員,包括主任委員、管理委員、志工等工作人員。這些成員長期接觸宮廟的公共事務,較了解宮廟的發展歷史與文化背景,且對宮廟有一份虔誠的信仰與深厚的感情,相信冥冥之中神明會保佑、護持他們,因此對宮廟所產生的種種信仰傳說通常抱持相信的態度,並願意講述這些傳說,以彰顯神明的靈力,於是傳說藉由他們得以傳承下去。他們往往自覺到保存宮廟的歷史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事,從而主動、積極去講述宮廟的種種傳說,他們都是重要的民間文學傳承人。
文化局指出,民間文學的知識涵養需要非常長的時間及心力方能造就,後續文化局也將持續探訪搜尋本市民間文學傳承人,並繼續努力採集、整理民間文學,將這項珍貴的庶民文化資產保存下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