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5-25 22:00:54| 人氣13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臺南市立臺南文化中心「全方位養生文化」系列講座~講題》擺脫「媽媽手」(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5月27日AM:10:00

 

講題》擺脫「媽媽手」(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

時間》527(日)10:00-12:00

主辦》行政院衛生署臺南醫院

合辦》臺南市立臺南文化中心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國際會議廳地下一樓會議室

講師》曾惠瑜 醫師(行政院衛生署臺南醫院 復健科醫師)

 

臺南市立臺南文化中心與行政院衛生署臺南醫院共同合辦的「全方位養生文化」系列講座,將於101523(星期日)上午十點在文化中心會議室舉行,會中邀請署立臺南醫院醫師復健曾惠瑜醫師主講,講題為:擺脫「媽媽手」(狹窄性肌腱滑膜炎)。本活動免費入場,歡迎民眾踴躍前往聆聽,由南署醫各部門醫師走出醫院,專業的醫療資源,提供大台南鄉親身、心、靈健康預防保健常識。

 

曾惠瑜醫師,學歷: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88級畢業。專科:台灣復健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老年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肥胖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專科醫師。經歷: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住院醫師/總醫師、行政院衛生署臺南醫院/新化分院復健科主治醫師、仁村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兼任主治醫師、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復健科兼任講師。

 

「媽媽手」通常稱為「狄奎凡氏症」,正式醫學名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主要是因為大拇指重複外展及伸展或持續抓握物體,使得位於手腕撓側(拇指側)的支持帶出現增厚,壓迫到其下方的外展拇長肌及伸拇短肌的肌腱和滑膜,產生發炎、腫脹甚至沾黏的現象。

 

「媽媽手」常見於30-50歲婦女,尤其是很重視清潔經常整理家務者,例如:經常手洗衣物、手擰抹布四處擦拭等,成因大多與日常生活中不正確用力,或是反覆用力過度有關。而懷孕後期孕婦、產後新手媽媽因懷孕末期賀爾蒙改變,滑囊及關節本身就容易產生輕微的炎症反應,若施力不當則易引發「媽媽手」,例如:抱小嬰兒時手過度彎曲、大拇指過度外展及伸展等。爸爸照顧嬰兒,若施力不當,一樣也容易得「媽媽手」。此外,一些長時間必須用大拇指做張、握、壓、扣、捏等動作者,也是「媽媽手」的好發族群,例如:電腦族、常使用手機的「拇指族」、常握筆的文字工作者、單手端著沉重餐盤的服務生、把書本上架的圖書館員工、美髮師、五絃琴及鋼琴的演奏人士、收銀員等。

 

醫師表示,「媽媽手」急性發作時,最重要的治療就是讓手作適當的休息,減少進一步的傷害,建議穿戴由職能治療師依患者手型所塑造的「拇指長型對掌副木」,每次2小時,固定至少3週。同時口服抗發炎藥物以止痛消腫,配合適當的物理治療,包括熱療、電療等以縮短病程。急性期過後,可於患部做按摩或超音波等物理治療。如果以上效果不彰,可局部注射抗發炎藥物,少數病患需要手術治療。週日,由醫師告訴您如何擺脫「媽媽手」,歡迎您踴躍前來聽講。

台長: 古 秀 美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